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捍卫夜间星光”日重发:我们的夜空也是向后代借来的

已有 6017 次阅读 2009-4-20 08:23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按:今天,4月20日,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捍卫夜间星光”日。故重发我两年前写的一篇文章,这是我自己较为满意的少数文章之一。

我们的夜空也是向后代借来的
武夷山

(发表于<科学时报>2007年5月11日)

(图片出处:http://www.skyfactory.org/portfolio.htm

环保人士有一个生动的说法:地球是我们向后代借来的,因此,我们要还给后代一个健康完好的地球,绝不能还给他们一个环境恶化、满目疮痍的地球。听过上述这种说法的人很多,但很多人尚且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夜空也是向后代借来的。
新西兰麦肯锡县的泰卡坡镇2006年12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希望将本镇头顶上的天空列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夜空“世界遗产”公园。[1]他们申请这个干什么?吃饱了撑的?非也。正如地球上尚未被开发的净土已经不多了一样,未开发的明净的夜空也越来越少了。
2005年4月30日,出席欧洲第5届保护夜空研讨会的全体代表签署了一项宣言,对欧洲和全世界夜空面积不断消失、光污染日益严重表示深深的忧虑。由于可怕的光污染,天文学家已经无法在已经建成的天文台中清晰地观察天体,人类和生态环境健康受到一定威胁,每年有无数飞禽死于非命,孩子们再也不明白儿歌中唱的“天上星,亮晶晶”是什么意思,更不用说,造成光污染的同时还消耗了大量的能源。鉴于这种认识,欧洲很多国家都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光污染,包括制定国家和地区性的法律、实施区划照明限制和大规模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这项宣言竭力提倡采取以下控制光污染的具体措施:
――除非交通和行人安全之必需,在没有人群的地方要尽量避免照明;
――路灯光束外沿与水平面的夹角应大于15度,换句话说,光束触及区域的面积不能太大;
――所有灯具的设计都要做到,光源准确地照到需要照明的地方,不要向四周漫射,待照明区域以外的地方要尽量没有光;
――广告灯要规定最大允许光度,光束指向下方,使得司机和行人不感到晃眼;
――停止营业之后或交通量减小之后,所有户外照明要尽量减弱甚至完全关闭;
――纪念碑或建筑物外表照明必需严加控制,以减弱眩光、光入侵和夜空辉光,这些地方的照明在午夜之后必须关闭,除非是观光中心地带;
――温室照明光线必须完全屏蔽掉。
光污染的严重后果已经获得大量科学研究的证实。关于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经有两项研究表明,夜晚光照过多,会抑制本来在夜间分泌的褪黑激素之分泌,导致女性罹患乳腺癌的几率增加;英国《自然》杂志1999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晚上受到过度光照更容易近视;还有人探究了光照过度与感情失控的关系。关于对动物和生态的影响,也有大量研究。有研究指出,光污染帮助藻类的繁殖,造成红潮这种生态灾难。候鸟会因为光污染而迷失方向。另据专业人士估计,每年仅仅由于趋光的鸟群撞到电视塔上造成的死亡数就至少有400万只。[3]对于有待研究的其他问题,例如,照明程度越高、犯罪率越低这种想当然的推断到底有没有事实依据?人工照明会使植物和动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发生哪些不可逆转的改变?发达国家的科学家正在抓紧研究。
其实,发达国家对保护夜空的关注并不是刚刚开始。早在1988年,就成立了一个叫作“国际夜空协会”的国际组织,旨在动员各方力量保护夜空。该组织的总部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图桑。[4]迄今,国际夜空协会已经获得586家机构的捐赠,拥有42个分会组织(例如,美国天文学会就是其中之一)和一万多名会员。可见,保护夜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取得了相当的共识。
我们不仅要留给后代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与生态环境,还要留给他们一个有助于其体验自然与感悟人文的基本条件。前者关涉物质生活,后者关涉精神生活。生存条件已经引起了众人的重视,而体验条件迄今仍不太被关注。古旧建筑都拆光了,谁能体会戴望舒“寂寞的雨巷”中那“颓圮的篱墙”的韵味呢?草场丧失了,怎么体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呢?星空看不清了,怎么理解白居易“烟霄微月淡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的感喟呢?北京奥运的口号之一是“绿色奥运”,可是,北京正在大张旗鼓地搞亮丽工程。在工业化的前期,“不夜城”是个赞美的说法,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当今,还应该继续讴歌不夜城吗?无论是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考虑,还是从保护夜空的角度考虑,北京市政府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亮丽工程的规模与绿色奥运的精神是否相符呢?

参考文献
[1] Tekapo asks UN to protect night sky
http://tvnz.co.nz/view/news_budget_story_skin/919485, 2007年4月28日查询
[2] Declaration of Genk, 5th European Symposium for Protection of the Night Sky,
www.cooke.id.au/Declaration_Genk.pdf,2007年4月29日查询
[3] 百度百科,光害,http://baike.baidu.com/view/125050.htm, 2007年4月28日查询
[4]Http://www.darksky.org/about, 2007年4月28日查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27061.html

上一篇:杰出科学家的摇篮――弗罗茨瓦夫
下一篇:一组出乎我意料的生物技术专利数据
收藏 IP: .*| 热度|

18 王卓骁 赵星 杨学祥 张志东 鲍得海 刘玉平 阎建民 梁进 刘进平 曹广福 周春雷 陈国文 迟菲 刘畅 杨佳 蔣勁松 黄宁燕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