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昌凤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cf 南轩别韵

博文

诗海拾贝(十三):禅参窄道通真道 精选

已有 9465 次阅读 2009-3-20 11:33 |个人分类:诗海拾贝|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诗海拾贝

前者,有李霞先生在我的博文《感事呈张志东教授》后面留言:“马兄的诗似乎情绪大了些,磨剑十年持利剑,为山百仞立高山一句中重复用字有两处,是马兄有意的?”日前又有本家妹子丽丹在博文《元遗山南乡子南歌子词十二首》后留评:“‘人日过三日,元宵便五宵’。……不是说不能重的啊?” 因此,这里想说说诗词中的“重字”问题。

众所周知,诗词中的遣词造句是最讲究精炼而又生动有趣的。一般来说,在一首诗中最忌重字,即使是字句不限的长诗,也应当尽量避免用字重复,否则就显得呆板枯燥。然而,在我国古代的一些诗歌中,偏偏有这样的例子,有些技法娴熟的诗人,其诗偏以“重字”见长,在一首诗里反复运用同一个字,使人耳目一新。例如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定林所居》:

屋绕湾竹绕却在白云间。

放村依坐,花共我闲。

诗中错落有致地重用“溪”、“山”二字,诗句寄意遥深,意趣舒展。幽静的环境,恬淡的情致,一个闲适自处的人悠然其间。细读之下,感觉不到有重复累赘之嫌,反而觉得“重”的有趣。只要稍加留意,这样的例子在古诗词中是随手可拾的。再比如,诗人郑融先生的七律《江天曙色洗尘清》:

江天曙色洗尘清,岸上空闻拍浪声。

心静自然能见性,才高未必总成名。

禅参窄通真,境悟今继永

振翼扶摇云万里,低头一望众山平。

颈联通过“重字”,形成一种“对称美”(出句和对句中的重字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这种重字艺术在聂绀弩的律诗中十分常见。下面例举一二:

胡风八十

不解垂纶渭水边,头亡身在老形天。

无端狂笑无端哭,三十万言三十年。

便住华居医啥病,但招明月伴无眠。

奇诗何止三千首,定不随君到九泉。

颔联所重的“无端”和“三十”不仅增添了对称美,而且加强了感染力。又如他的其他联语:

年苦戍山雪,古梅花首诗。(《吕剑索诗》)

人离府,人间女遇魔。(《妙玉》)

身瘦终残,满面伤杂泪。(《孔乙己》)

裂缝天路,你何人我谁。(《反省时作》)

老牛舐犊犊呼母,秋水连天天在池。(《饮牛》)

响迎锄落,花到眼疑。(《刨冻菜》)

游击中遭遇,一头博万头。(《访邱东平故居》)

人老家如庙,吾衰病更穷。(《赠曙南》)

何处诗能酒,此身雾亦烟。(《叠韵答曙南》)

此外,聂绀弩在八五〇农场劳动时梦见鲁迅先生,醒而赋《记梦》诗:

知是秋时是夏时?风方片片雨丝丝。

普天下士骄红日,八五〇场拔白旗。

先生肝胆先生笔,到处文章到处诗。

醒来容色浑犹在,依旧乾坤一布衣。

显然这首诗与鲁迅先生诗用韵相同: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因此,窃以为,写诗固然应避重字,但如果诗人有意为之,重得有趣,重得有美感,重得能增加其感染力,重得不觉其重,这样的重法,又有何不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37-221445.html

上一篇:诗海拾贝(十二):无意插柳柳成阴
下一篇:诗海拾贝(十四):聂绀弩诗赠钟敬文
收藏 IP: .*| 热度|

24 许培扬 曾荣昌 王德华 冯圣中 武夷山 张志东 廖永岩 孟津 刘玉平 郭向云 刘进平 张素芳 陈绥阳 曹广福 邵宇飞 钟炳 杨秀海 冯新港 陈国文 马丽丹 魏东平 周美芳 airenao chenll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9: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