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天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pzhai 一直研究昆虫迁飞,弹指间已经知天命,自己也成了个迁飞的虫儿

博文

虫虫的水陆空三军_水师

已有 27251 次阅读 2007-5-14 23:43 |个人分类:虫虫故事|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虫虫世界中大约有10个目是水栖或半水栖的种类:蜉蝣目、蜻蜓目、襀翅目、毛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广翅目、鳞翅目、脉翅目、双翅目共十个目,它们构成了虫虫水师。

这些种类中,有的是在水面活动,有的则在水下生活。这里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种类。

1. 水黾

水黾是一种在湖水、池塘、水田和湿地中常见的小型水生昆虫,对人类无害,能捕杀害虫或作为鱼类的食饵

。水黾的种类不同,大小也不一样,一只中等大小的水黾重约30毫克,比水轻,所以,它在水面上行走时不会沉入水中。水黾被喻为“池塘中的溜冰者”,因为它不仅能在水面上滑行,而且还会像溜冰运动员一样能在水面上优雅地跳跃和玩耍。它的高明之处是,既不会划破水面,也不会浸湿自己的腿。

水黾有6条细长的腿,它的附节上长着一排排不沾水的毛,所以,与足接触的那部分水面会下凹,但它的足尖不会冲破表面张力。水黾的三对足的分工也很明确,前足用来捕食,中足用来划分和跳跃,后足用来在水面滑行,这样它就可以在水面上自由自在的行动了。但是,如果往水里加一点中性洗涤剂,就会削弱水的表面张力,这时,走在水面的水黾足上的毛被沾湿,足冲破了表面张力而穿入水中,水黾就会沉入水中,当水黾沉下去后,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黾就再也浮不上来了。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江雷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生高雪峰的研究揭开了水黾这种神奇功能的秘密,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2004年11月4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http://www.cas.ac.cn/html/Dir/2004/11/10/4648.htm)。

 

水黾

正在交尾的水黾

2.  划蝽

划蝽属半翅目,世界已知550多种,我国有51种。生活在各式静水和缓慢流动的水体中,从小水塘到大湖泊都有分布,一些种类在高盐湖泊中也能生存。基本上以藻类为食,但也捕食鱼苗,是养鱼业上的严重害虫。多数种类能发音,有很强的趋光性。其前足粗短,跗节1节但特化加粗为匙形;中足细长,后足游泳式呈扁浆状,成两侧平行的流线型,在水中行动迅速,其英文俗名称其为water boatman。在较淡的底色上具有典型的斑马式的黑色横走斑纹,很易识别。当环境恶化时,可从水域飞走。冬季以成虫越冬。

 

划蝽形态示意图

划蝽

3.  负子蝽

负子蝽生活在池塘、河渠、水库等水域,以捕食水生生物如小鱼、小虾、小蝌蚪等为生,因而也是养鱼业的害虫。它们体大扁阔,前足为捕捉足,后足特化为游泳足。由于雌虫多产卵在雄虫体背上故而叫负子蝽。北方常见的如大田鳖 Kirkardyia deyrollei ,南方常见的如桂花蝉 Lethocerus indicus

负子蝽的家庭生活独特而有趣。“夫妻”常常形影不离,生儿育女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丈夫”负责捕食,“妻子”则坐享其成。雌虫临产卵时,爬上雄虫体背,将卵自前而后整齐排列并牢固地粘在雄虫体背上,一次可产100多粒。雄虫就驮着卵在水中生活,等待卵的孵化。它一方面寻觅食物,另一方面还要躲避敌害,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历经数日之后,卵宝宝们破壳而出了且纷纷游离而去,它“护子”、“育子”的重任才算完成。您瞧,负子蝽真不愧是模范“丈夫”和“好爸”“慈父”哦!

 

负子蝽

4.   龙虱

龙虱属鞘翅目龙虱科。体型小到大型,长卵流线形,扁平光滑。体背腹面拱起,触角丝状,头部缩入前胸内。后足为游泳足。世界已知约4000种,我国记载约200种,常见的有黄缘龙虱 Cybister japonicus Sharp等。

龙虱是完全变态昆虫。成、幼虫都生活在静水或流水中,均能捕食软体动物、昆虫、蝌蚪或小鱼,幼虫尤其贪食。成虫有趋光性,成虫的臀腺能释放苯甲酸苯、甾类物质对鱼类和其它水生脊椎动物有显著毒性,还可危害稻苗和麦苗。

龙虱水性极佳,而且善于飞行。它游水的速度很快,其流线型躯体很像一艘快速潜艇。两对长而扁的中后足上长着排列整齐的长毛,活像一只四桨的小游船。龙虱体小灵活,便于追逐鱼类。它用刺吸式的口器,吸吮鱼体内的血液,任凭鱼类如何摆动,它都扒在鱼体上不会掉下来。有时几个龙虱同时追逐一条鱼,最后将鱼制服而死;它们便获得了一顿美餐。龙虱除捕食鱼类之外,还捕食水中其他小动物,是养鱼业的害虫。

龙虱具有高超的潜水本领。人类的水下作业或深海考察,一般是由潜水员完成的。潜水员需要携带氧气和一套设备,才能维持比较长时间的水下工作。昆虫中也有很多潜水能手,龙虱就是其中杰出的一类,它能长时间潜入很深的塘底。即使冬季,它也能在很厚的冰层下的水底长期潜伏,不会因缺氧窒息而死。寒冬过后,冰层融化,它才结束水下越冬潜伏生活,开始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动。它的祖先原在陆地生活,后来由于地壳的变动而演变为水生,所以它还保留着祖辈呼吸空气的特征。在龙虱鞘翅下面有一个贮气囊,这个贮气囊有着“物理鳃”的功能,当龙虱在水中上下游动时它还起定位作用。龙虱停在水面时,前翅轻轻抖动,把体内带有二氧化碳的废气排出,然后利用气囊的收缩压力,从空气中吸收新鲜空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水中多很多倍,因此水生昆虫在长期的进化演变过程中,学会了各种吸取空气的办法。龙虱依靠贮存的新鲜空气,潜入水中生活。当气囊中氧气用完时,再游出水面,重新排出废气,吸进新鲜空气。

 

黄缘龙虱

黄缘龙虱_正面观

黄缘龙虱_腹面观

龙虱幼虫

水师里的虫虫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成虫和幼虫都在水中生活而且都是鱼类的敌害或可作为鱼类的饵料,我们上面介绍的几种都是这样;另一类仅幼虫为水生的,下面介绍的几种都属于这一类。水生昆虫幼虫,特别是摇蚊科幼虫,是主要的饵料底栖动物。

5.  蜉蝣

蜉蝣这种虫虫可是大名鼎鼎,还特文化,我们古人的著作中一再提到它。《诗经·曹风》:“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淮南子》:“蚕食而不饮,二十二日而化;蝉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蜉蝣不食不饮,三日而死。”又说:“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尽其乐,盖其旦暮为期,远不过三日尔。”。

不仅古人对蜉蝣情有独钟,当代流行音乐人也很关注这美丽柔弱的小东东,有两首以“蜉蝣”为题的流行歌儿呢!

 

 Time封面人物-齐秦     齐秦_蜉蝣.mp3

在风中 就这样停止不动
让笑声 丢入苍茫一片
当太阳停留在模糊的地平线
是否现在开始走出旧的隐痛

在雨中 就这样停止不动
让自己 丢入苍茫一片
我并不愿执着在你来去之间
为何无法看透躲在命运里的作弄

*究竟我应该属于哪个
感情世界里的蜉蝣
除了你还有什么*

 

 孙嫣然_蜉蝣.wma

 不断的转悠
有快乐的念头
我在周五放学后
蝴蝶在路口闻书包的面后
我有美丽的念头
蜉蝣一天以后
我会温柔还是哀愁
---
门后的小狗想跟我一起走
我在城市面貌中
大人在握手
有条件不许可
我有七色的念头
蜉蝣一年以后
我会远走还是逗留
----
蜉蝣谁也猜不透
青春有理由
---
蜉蝣谁都猜不透
青春有理由

 急着的远走
回忆眼前的镜头
留做我的真人秀
偶尔才有头
问到你的河流
我有恋爱的念头
蜉蝣十年以后
我会守侯还回追求
---
我首先说上天你有没有非常的理由
我是蜉蝣
我身旁的出口一定没有真正的自由
但我却感受
最好这世界猜不透
能否一个去消受
----
蜉蝣谁也猜不透
青春有理由
---
蜉蝣谁都猜不透
青春有理由

蜉蝣的生活史非常有趣,古人说它不饮不食,朝生暮死。事实上是,大部分种类的蜉蝣的生命仅有几小时,但也有些种类则可活数天。然而在这短暂的时间内,要经过两次蜕皮,练习飞行,恋爱,交尾,产卵,非常忙碌。生命过程虽短,却十分充实。

 

《诗经·曹风·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台湾网友满月圆山中所见的一只蜉蝣_背面观

 

台湾网友满月圆山中所见的一只蜉蝣_正面观 - 瞧它的复眼,像是两个蛋糕

 

台湾网友满月圆山中所见的一只蜉蝣_侧面观 - 两个蛋糕看得更清楚了

 

台湾网友满月圆山中所见的一只蜉蝣_ 给您摆个pose!

蜉蝣成虫辉煌一瞬,但其生活在淡水湖或溪流中的幼期(稚虫)却很长。春夏两季,从午后至傍晚,常有成群的蜉蝣成虫进行“婚飞”,交配后产卵于水中。蜉蝣的幼虫在水中孵化以后,要在水中继续生活数月至三年之久,其间蜕皮20~24次,多者可达40次始达成熟阶段。成熟稚虫可见1~2对变黑的翅芽。两侧或背面有成对的气管鳃,是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吃水生植物和藻类,秋、冬两季有些种类以水底碎屑为食。稚虫发育完成后,或浮升到水面,或爬到水边石块或植物茎上,日落后羽化为亚成虫。亚成虫与成虫相似,已具发达的翅,但体色暗淡,翅不透明,雄性的抱握器弯曲不大。出水后停留在水域附近的植物上,一般经24小时左右蜕皮为成虫。这种在个体发育中出现成虫体态后继续蜕皮的现象在有翅昆虫中为蜉蝣目所仅有。这种变态类型特称为原变态。成虫不食,产卵后死亡,一般只活几小时至数天,典型的“过把瘾就死”,所以有“朝生暮死”的说法。

 

蜉蝣稚虫

注意它身体两侧的气管鳃,这些鳃状结构内有大量气管。蜉蝣稚虫依此将溶于水中的氧抽取入气管进行呼吸

蜉蝣目扁蝣科稚虫

蜉蝣目小裳蜉科稚虫

蜉蝣的稚虫和成虫是许多淡水鱼类的重要食料。不同种类的蜉蝣稚虫喜欢在含氧量高的水域中生活,因此,它们是测定水质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另外,对蜉蝣目昆虫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从无翅昆虫到有翅昆虫的进化过程。

另一种水质监测的指示生物是摇蚊。摇蚊分布很广,适应性亦强,其幼虫几乎在任何水域中均可见。在缺氧耐性不同的种类中,在形态上有所反映。摇蚊幼虫的呼吸是通过体壁从水中交换气体的。体色血红色的幼虫体内含有血红素,它比非红色幼虫耐缺氧。在红色幼虫中,有腹鳃比无腹鳃更能耐缺氧。大多数种类幼虫生活在淡水中。但也有在盐份很高的水体中生活的,如盐生摇蚊海滨摇蚊亚科Clunioninae的种类主要分布在海滨。在各类水域中,幼虫的生物量一般在每平米几克到几十克之间。通常沿岸带幼虫数量波动较大,深水区则较稳定。因为各种摇蚊幼虫对不同水体有一定的适应性,因此,可利用它们指示栖息水体类型及污染程度。

 

 

摇蚊成虫

2006年8月23日西湖边古樟突冒滚滚“浓烟”-摇蚊在飞舞

正是摇蚊“化蝶”时 湖边黑虫满天飞

摇蚊幼虫(下为放大图)

6.  稻水象

 稻水象是一种外来入侵性害虫。原居地是美国,1976年在日本发现,十年后扩散至全日本列岛。1988年入侵朝鲜半岛,同年在我国河北唐海县发现,1990年进入台湾,1993年在我国南方稻区浙江玉环发现。现在我们国家沿渤海湾及东部沿海各省份(江苏除外)都有了这种入侵者。内陆省份江西、安徽、山西、陕西、湖南也都有了发现入侵者的报道。

这种不受欢迎的来者号称“水象”,确也名符其实。成虫的中足胫节上有梳状泳毛,在水里的行进姿态优雅(但它一生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稻株上,只在吃完一棵再转移到别的稻株时才下水)。其飞行力不强但行很规律的在蛰伏场所(山坡、林带)和取食繁殖场所(稻田)之间的季节性往返迁飞,所以它们在水里就游泳,要走了就飞行,却几乎不爬行。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两块田一埂之隔,里面的虫量却可能相当悬殊,就是因为它们不愿爬过那道埂去吃另一块田里的稻子。水象成虫吃稻叶子,卵就产在稻株基部浸水的叶鞘内。幼虫孵化后,初孵幼虫先在叶鞘内取食,然后沿稻株下行至稻根取食,蜕几次皮后就在稻根上结茧化蛹,完成生活史。对稻水象的为害如不及时防治,会使水稻减产三到五成,不防治的稻田则有可能绝收。因为水象幼虫会把稻根吃光,稻子不长个儿不结穗儿整个儿一个行尸走肉。对这样的稻株,你用两根手指轻轻一提它就出了水面 - 没根了啊!

生活在水中或水边的昆虫可以分为水生种类和半水生种类 (包括寄生在沼生植物水下部分的种类) 。据中国水稻所张志涛研究员的研究,稻水象属于后者,其幼虫和蛹在水稻根部营外寄生生活,氧气供应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稻根输气组织,相应的,稻水象的幼虫和蛹在形态和生理上都具有适应这种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稻水象成虫-看它鞘翅上那杯状的黑色斑纹

稻水象幼虫。幼虫的体壁近乎透明,因体内充满脂肪体而呈白色,头部褐色,无足。体壁外表皮是拒水的,幼虫可因此而漂浮在水面上。体内气管系统发达,大气管呈银白色,在图中清晰可见。幼虫第2 ~ 7 腹节背中线两侧各有一脊状突起且彼此相接,连线与背中线垂直。每个突起中央有一呼吸管,一端露出脊状突起呈稍向前倾的羊角状,顶端形成钳状的特化气门;另一端则分别与体内背部左、右纵行主气管相通。脊状突起可以伸缩,带动角状呼吸管伸出体外或缩入体内。这6 对可以伸缩的脊状突起和前倾的羊角状呼吸管在图中清晰可见,是稻水象甲幼虫的重要特征。

稻水象幼虫和附着在稻根上的稻水象土茧(图上方),蛹在茧中

在化蛹前,老熟幼虫一定要找到有活力的稻根,在根上咬一个小洞,使之与稻根的输气组织相连,然后在小洞的基础上做成土茧。茧室内充满空气,并能通过小洞(i)与稻根输气组织进行气体交换,供给虫体呼吸。稻水象土茧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每一个茧都与稻根相连,形同稻根上长出的一般。土茧与稻根的结合相当牢固,当摘下土茧时常常能扯下一块根皮组织。g - 将土茧剥开即可见白色的蛹; h - 茧室内残留的气泡;i - 土茧与稻根结合处,其中心通气孔及从稻根输气组织渗出的小气泡清晰可见(Ref:张志涛, 商晗武, 傅强等. 关于稻水象甲形态的几个问题.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 19 (2) :190~192)。

被稻水象幼虫吃空了的稻根

7.  蜻蜓与豆娘

蜻蜓目的昆虫分布广泛,是有翅亚纲里最原始的昆虫。它们共有5500个种类,分属于3个亚目:差翅亚目、均翅亚目、间翅亚目。差翅亚目包括我们常说的蜻和蜓,它们有以下特征:前翅形状和后翅不同,个头大且敏捷,身体和翅膀粗壮,在栖息时翅膀展开。而我们常说的豆娘或水姑娘是均翅亚目的种类,它们的特征是:四个很相似的翅膀,个头小但不是很敏捷,纤细的身体和翅膀,在栖息时一般翅膀合拢。世界上只有一个间翅亚目的种类,这是一种很有名气的蜻蜓,只分布在日本和印度。(注:本文中所用的黄伟蜓图片乃网友slmok所摄:http://www.insect-fans.com/bbs/viewthread.php?tid=12878  感谢他如此耐心拍摄了那么精彩的图片)

 

蜻蜓

豆娘

这种豆娘具有像树叶一样的胫节,下图为局部放大

雄性经常会在水边等待雌性的出现,当雄性遇到雌性,就会飞过去抓住她,组成一前一后的串联,组成串联后它们便会进行交配,随后雌性会在雄性的保护下产卵。

 

鼎脈蜻蜓的洞房花烛(上雄下雌)

 

碧伟蜓的洞房花烛

 

正在产卵的碧伟蜓 

 

正在产卵的黄伟蜓

 

在雄虫护卫下正产卵的黄伟蜓

豆娘的幸福时光 - 瞧见了吗?它们恩爱的pose竟也是个心形图案!

豆娘的集体婚礼

蜻蜓目昆虫一般将卵产在水生植物组织中,或直接产在水面上。大多数的卵会在产后10-100天孵出。蜻蜓目属于不完全变态类昆虫,即它们不会化蛹。其幼期(稚虫,也称水虿)生活在水中,在羽化前会蜕皮9-14次。稚虫期最短的大约30天,最长的则需要6-7年。稚虫有两类呼吸器官。“肠鳃”(rectal gills)和“尾鳃”(caudal gills),差翅亚目和间翅亚目属于前者,而均翅亚目属于后者。

 

豆娘的稚虫

蜻蜓目箭蜓科稚虫

黄伟蜓稚虫的第一次蜕皮。卵经过11天孵化,一龄稚虫刚刚蜕皮成为2龄虫,注意右上角的虫蜕

黄伟蜓雄稚虫的最后一次蜕皮 

所有的蜻蜓终生都为肉食性。在稚虫阶段,它们捕食小昆虫或小鱼;而成虫则捕食飞行的昆虫,有时甚至会捕食相对较大的蝉。稚虫在水里吃各种活动的小生物(那些停在水里不动的它就不理),用它折叠在胸前强壮的下唇以闪电般的速度攫获走到它“射程”内的小生物,唇上两长两短的弯齿像钢爪一样把猎物卡住拖回来,张得大大的两个锯齿一口咬下去,猎物就算能挣扎跑掉也掉一块肉。不过也有捕食失败的时候。有些鱼儿反应极快,稚虫的下唇还未伸过去,那鱼儿已经感觉不妙以更快的速度溜掉了。

 

黄伟蜓稚虫在水里吃各种活动的小生物_1

 

黄伟蜓稚虫在水里吃各种活动的小生物_2

 

黄伟蜓稚虫在水里吃各种活动的小生物_3

 

黄伟蜓稚虫在水里吃各种活动的小生物_

黄伟蜓稚虫也有捕食失败的时候_1_注意它强劲的下唇板

 

黄伟蜓稚虫也有捕食失败的时候_2_注意它强劲的下唇板

 

闪蓝丽大伪蜻稚虫的面相 - 凶神恶煞 

 

闪蓝丽大伪蜻稚虫的牙口特写 - 不美观但特好使

水里的稚虫终于长大了,要成虫了,于是他就不食不动玩儿倒立进入成虫准备期。让我们看看水生的稚虫是如何脱胎换骨重新做虫成了更加凶悍的“武装直升机”(见后面的博文)的吧。

 

黄伟蜓末龄稚虫蜕皮后20天开始绝食并倒立,小鱼小虾可以在它面前无忧无虑地畅游

也换换姿势正立,半天后又倒立,轮换着进行

凌晨2点稚虫从水里爬出来攀到水草上

静静挂在水草上约一个小时开始挣扎摆动,水草也跟着晃动

经过几次摆动(大约10分钟),停下来两只后腿紧紧抱住草枝

几分钟后羽化开始

羽化过程中_1

羽化过程中_2

羽化过程中_3_猛一翻身抓住虫蜕

羽化过程中_4_使劲抽出腹部后几节

羽化过程中_5_正面垂挂着,开始翅膀和腹部的伸展

羽化过程中_6_正面垂挂着,开始翅膀和腹部的伸展

羽化过程中_7_正面垂挂着,开始翅膀和腹部的伸展

羽化过程中_8_正面垂挂着,开始翅膀和腹部的伸展

羽化过程中_9_正面垂挂着,开始翅膀和腹部的伸展

羽化过程中_10_在等待双翅展开的半小时内共3次排出多余的体液 (每次几滴)

羽化过程中_11_双翅展开了,跟着排空多余的体液

 

黄伟蜓(雄)从裂蜕开始羽化到双翅展开,经历了3小时21分钟

 下集请看“虫虫的水陆空三军_武装直升机联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5-2099.html

上一篇:感恩时节献母亲
下一篇:台湾博友cgjj拍摄的Mayfly-Rods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