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科学家不要丢了才艺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看到了一期小崔说事的电视节目。这是一期很特别的节目,一下子就抓住了笔者的视线,事情是这样的:
在美丽的德国小城林岛,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科学盛会。与会的主角除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全世界受邀请而来的青年科学才俊。大家欢聚一堂,一起起舞、会餐、PARTY,一起聊天游览,一起讨论科学问题。2008年有幸与会的中国青年科学家共有25位,想必他们就是当代中国年轻科学家的杰出代表。
那天参加节目录制的有23位都是出席这次林岛盛会的学者。从整个录制过程来看,编导者的用意和思路是很清楚的,就是试图让这些幸运的年轻科学家说出他们的切身感受,从而意识到才艺对于科学事业的重要性。
尽管在节目中,有几位学者表演了自己的才艺。但都谈不上洒脱,甚至个别表演让人觉得有种怪怪的感觉。总之,看了这期小崔说事,在这些年轻科学家身上笔者看到的一点就是科学有余,才艺不足。
或许正因为缺少必要的才艺素质,所以节目进行过程中缺少娱乐的成分,大家都正襟危坐,中规中矩。少有的一点语言幽默,也多少显得有些拘谨。在场的青年学者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也不够丰富,所以整个节目看下来比较沉闷。给人感觉,有点不够青春,不够激情,更谈不上火辣。难道说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多媒体的时代,娱乐的时代,新一代的年轻学者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这是我不曾想过的问题,也是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照理来说,二十来岁的博士,大都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小时候都或多或少受到过一定的才艺教育。为什么后来在他们读了博士,即将成为年轻有为的科学家的时候,他们的才艺都到哪儿去了?从节目反映出的问题看,这至少从一个侧面暴露出我国青年科学家普遍缺乏才艺素质。当然,对于醉心于科学事业的人来说,才艺毕竟是次要的。但是,从人生的需要来看,从诺贝尔奖大师的科学历程来看,科学研究事业不仅不排斥才艺,相反,才艺素质对于科学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更不用说,才艺是人生需要,是高级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据此,笔者的判断是:才艺之所以成为我国青年科学人才的短板,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在思想认识上,许多青年学者把才艺等业余爱好简单地同科学事业对立起来,认为,发展个人才艺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二是青年科学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唯一强调的就是科学成果与学业成绩。青年学者科学实践活动中长期以来较少参与社交活动,很少有机会施展他们身上的才艺素质。这样一来他们的人际交往,特别在国际场合与科学同行的交往就显得有些蹩脚。
据一位参加过往届林岛盛会的学生讲,当他看到那些诺贝尔奖大师们不但在学术上很有建树,而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有的已经七八十岁的高龄,仍能在舞池中翩翩起舞。除了羡慕他们的潇洒,更多的还是反思自我才艺的不足,当即表示回去后要好好补上这一课,可是话说回来,才艺这门功课也不见得就那么好补。
中德科学中心的中方主任韩建国先生不无忧虑地说,这些经过层层挑选,有幸出席德国林岛科学盛会的学生,其中许多除专业知识外,社会知识和人文常识少得可怜,有的人连德国著名历史人物都说不出一两个,甚至连贝多芬、歌德都不知道。这反映出我们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弊端,值得反思。
其实现场的博士们对此也多有同感,他们纷纷表示不仅要向这些科学大师们学习钻研科学的劲头,也要向他们学习生活。从大家的言谈看得出,这些青年科学家们大都渴望拥有像诺贝尔奖大师们一样洒脱的才艺。通过林岛盛会,大家充分认识到了才艺与科学唇齿相依的关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