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旅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wang11 将公益创业创新坚持到底!

博文

十年前的遗憾,十年后不知是否可以弥补?

已有 3388 次阅读 2008-10-17 08:37 |个人分类:未分类

 

前两天,在MSN上碰到以前的九四级学生,现在澳大利亚留学的ASTRO。他和我聊起了十年前读书时一件遗憾的事情。说实话,我至今想起还是有点耿耿于怀。

那时我大学毕业没有多久,从事教学工作,发现当时的所在系九四级经济文秘专业的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所以向当时的系有关领导建议办一个给提供专业锻炼的学生实习基地,其实就是一个打字复印社。

十年前,学校周围几乎没有一个打字复印社。其实从创办的难度而言是非常小的(现在一个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家庭都可以)。所在系当时就有空闲的房间,投资规模是很小的,哪怕通过老师和学生入股的方式,找个专人负责,雇个打字员,建立虚拟的股份有限企业。按照股东会、经营层和员工模式。

事实上,这个小小打字复印社,就是一个学生实习基地,也是一个小小管理实验室。它将从实战的角度,让学生充分利用大学所学管理学以及打字、复印以及广告等实用文体写作等文秘方面的相关知识,给予综合的实习与演练,将有效地提高大学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服务社会的能力。甚至还可以进行一点点利润创收。(这比动用人力物力对企业进行走马观花的参观意义要大得多)

那时,我是个大学毕业没有多久的年轻人,满怀理想和激情,我记得可行性报告书,我就写了好几十页。

记得刚开始,所在系有关领导表示认可,说会采取行动。当我当时把这个消息告诉所在系九四级经济文秘专业的学生时,他们也都很兴奋和支持。

但是,当我们真的翘首以盼时,却没有下文。我当时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我才明白,官僚事业体系下的处级以上的四五十岁领导,请不要和他们谈什么变革和创业,他们口头上可能在大会小会整天在叫喊这些。但是,事实上,他们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哪怕风险很小,哪怕对学生实际锻炼意义很大!

记得所在系九四级经济文秘专业的个别学生在毕业时,还抱怨我吹牛皮,让其空欢喜。事实上其哪里知道我在背后付出的劳动和受到的伤害。

十年后的今天,我又在发神经,又要折腾滴水恩项目,不知是否能够成功,不知是否可以弥补十年前的遗憾。

十年后的滴水恩项目,其实比当年难度更大。但是,现在的优势是,我比当年可能要成熟一点,学会了一点变通。现在学校有了SIT计划,可以提供学分、资金和人力上的帮助,可以联合一些志同道合的各个学院的老师通过一系列SIT项目方式展开。而且,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可以和侠客晓黎、小美丽、南桥以及老衲等国内外朋友一起来做。也许成功的希望大一些。

写下这篇文章,是试图告诉参与的同学,一件事情的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样的机会,我几乎等待了十年。我其中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还愿。十年前的遗憾,十年后都不知是否可以弥补。而参与的同学的确是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希望你我共同珍惜!

学校SIT计划滴水恩项目,事实上,并没有多少老师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因为从世俗的眼光看,其对参与老师本身的教学、科研以至于报酬方面,意义并不大。更不用说,这对于那些官僚事业体系下的四五十岁权威专家和领导了。他们可能更感兴趣的是那些动辄投资几十万的比如道德信用中心项目。虽然他们心中也许也清楚,如果根本的东西没有改进(而那又是不能涉及禁区),所谓的一些对策建议有些不过是遮羞布而已。

最后,我想附上刚刚辞世为中华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王选教授在北大的演讲:

我觉得世界上有些事情非常可悲和可笑。当我26岁在最前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我38岁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人们说我是权威,这样说也马马虎虎,因为在这个领域我懂得最多,而且我也在第一线。

  但可悲的是,人们对小人物往往不重视。有一种马太效应,已经得到的他使劲地得到,多多益善,不能得到的他永远得不到。

 这个马太效应现在体现在我的头上很厉害,就是什么事情都是王选领导,其实我什么都没有领导起来,工作都不是我做的。

  有时候我觉得可笑,当年当我在第一线、在前沿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有些表面上比我更权威的人要来干预,你该怎么怎么做,实际上他确实不如我懂得多。我也懒得去说服他,就采取阳奉阴违的方法,一旦干到具体活,他根本不清楚里头怎么回事。

     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61岁,创造高峰已经过去,我55岁以后就没什么创造了,反而从1992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增加一个院士头衔,这是很奇怪的。院士是什么,大家不要以为院士就是权威,就是代表,这是误解。现在把我看成权威,这实在是好笑的,我已经脱离第一线5年,怎么可能是权威?世界上从来没有过55岁以上的计算机权威,只有55岁以上犯错误的一大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262-202071.html

上一篇:为了心灵的旅行
下一篇:祝贺“滴水恩”公益基金会项目获金奖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05: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