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ujunc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oujuncn

博文

科学的极限与道歉吁请 精选

已有 3955 次阅读 2008-3-9 17:19 |个人分类:科学时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对于今年春节前南方雨雪天气导致的春运混乱之局,时至今日,仍有很多网民“扔砖”要求几大部门道歉,其中一个就是气象局。不过,参加小组讨论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却反问记者:“春运混乱为什么要气象局道歉?这要说明白,为什么要气象局道歉?”(37日《新快报》)

 

每一场灾害之后的反思,是经历痛苦的社会十分正常又必要的反应。也许和所有的网络讨论一样,大量网民焦点比较集中的“扔砖”可能会使得某些“不满”被一定程度的放大,假如对于互联网这一虚拟世界状况比较熟悉的话,在心理态度上大可不必产生过度的不平衡。

 

不言而喻,春节前南方的雨雪肯定是春运混乱的始作俑者,在春运这个巨大、特殊、复杂的社会事件系统中,灾害性的天气无疑是引发飓风的蝴蝶之翼。因此,尽量避免遭受由自然带来的危害,贯穿在社会文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曾几何时,培根的那句“知识就是力量”,为我们与自然之间的战斗增添过太多信心,也把科学技术作用的重要性进行了无限提升。上世纪40年代,著名科学家V·布什为美国政府提供了一份政策报告,题目就是令人鼓舞的《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在报告中他指出,“我们用我们的智慧产生了科学,而我们整个国家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我们有这种智慧去对付今后的年代要面临的一些问题。” 可见,人类对于科学的社会意义的认识,始终如一,没有改变。

 

不过,面对大自然的肆虐,虽然征服的大旗一直高擎,但是从现实来看,结果总是有些差强人意。那么,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科学技术、科学家、政府的科学组织管理必然要经受社会目光的重新检视。难道是科学并非真的是永无止境,还是科学本身存在一定的极限?

 

参照不同的坐标,是不同认识产生的根本原因,网民期待气象局道歉和气象局局长的反驳意见,恐怕也是由此而来。

 

当科学技术成为国家的重要资源时,具有掌控、调配、运用科学技术权力的政府管理部门,注定要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而气象局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技术型政府单位。网民的“糙话”直指“气象局有什么用?”,说明民众对于气象局的工作绩效存在质疑,这是现实政治生活中完全可以接受的行为,至于说希望道歉倒也不是什么过分的无理要求。

 

当然,专业技术领导依据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现实,已经大致解释了何以无法先知先觉的原因,本来合乎科学精神,只不过面对民众希望道歉的吁请,做出了与“政治正确”存在一些背离的表态,显然已经是技术反思之外需要讨论的问题了。

 

一直以来,在公众理解科学的社会议题中,总是存在许多的“缺陷”——无论是专业的科学界,还是作为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公共部门,还没有真正自觉的让社会公众对于科学技术本身形成全面的认知。为此,V·布什就直言不讳的说,“科学本身并不能为个人的、社会的、经济的弊病提供万应灵药。无论是和平环境还是战争环境,科学仅仅作为整个队伍中的一员在国家的福利事业中起作用。”满足公众的这种知情需要,是科学家、科学的社会组织和管理机构无法推脱的义务。

 

事实上,即便公众缺乏“科学极限”的意识,期待道歉也存在充分的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作为上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基于对科学的理解,曾经鲜明的提出了一个观点,“……在涉及人类的问题时,我们就应当注意不要过高地估计科学和科学方法;我们也不应当认为只有专家才有权利对影响社会组织的问题发表意见。” 爱因斯坦在专业以外的声音,值得以公共管理为专业的政府组织深思。

 

公众在专业领域也许需要更多的学习和认识,但是公众在当下开放的社会中,日益增强的权利意识却已经逐渐成熟。来自管理者的道歉,凸显的不是科学存在“极限”的尴尬,只会更好的体现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科学探索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文明进步的前景已经显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36-17562.html


下一篇:与雷锋无关的日子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6: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