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创造心理学》,通识选修课,16学时。
不要有第一排坐满的心结,处处都是课堂。
老师给的限制非常少,靠小组互动讨论生成。
现在稍微成型的课堂结构是:
1.课前热身活动20分钟,由小组自选桌面游戏互动;
2.自学本节课的知识点,PPT,5分钟;
3.小组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讨论(50分钟),老师入组指导。
4.选择一个论题,小组形成讨论结果,发送讨论群,每小组由一名学生汇报/1分钟。10分钟。
5.老师总结,5分钟。下课。
学生反馈的收获集中在提升社交能力、课程的专注和投入,有一些反馈如“如何深度讨论”是非常不错的想法,能看到自主投入后,学生在课堂中的创造性!
对于课程传授的知识部分,如何检验?怎样评价课堂的效果?
这些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思考。
但这样的课堂,可以看到学生眼里有光。
1/1 | 闁诡剚妲掗锟�:2 | 濡絾鐗犻妴锟� | 濞戞挸锕g粩瀛樸亜閿燂拷 | 濞戞挸顑勭粩瀛樸亜閿燂拷 | 闁哄牜鍋婇妴锟� | 閻犲搫鐤囧ù锟�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4 1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