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为了揭示热力学中PV项的意义, 我们定义过真空盒子, 它的特点是内能为零, 熵为零, 体积不为零。
为了研究TS,本文定义一个与它对偶的物质,它的内能为零,体积为零, 熵不为零。我认为这种物质
应该叫熵品。熵品的卡诺循环比理想气体容易计算,可以用来设计可逆的电热毯。
一. 比理想气体更简单的物质:熵品
为了揭示热力学中PV项的意义, 在以前的博文中我们定义过真空盒子,它的特点是内能为零, 熵为零,
体积不为零, 并用它设计了几款真空发电机。为了理解与TS相关的概念,我们将定义一种简单的新概念
物质,它是真空盒子的对应物。它的内能U为0,体积V为0, 但是熵S不为0。我认为这种物质应该叫熵品。
我们先写出这种物质的基本热力学函数,并指出如何用它设计可逆的电热毯, 并解答一个练习题。
本物质的热力学函数为
1. 内能U = 0,
2. 焓H = U+PV = 0,
3. 自由能
F = U-TS =-TS
dF = -SdT-TdS
4. 吉布斯函数
G = U+PV-TS =-TS
dG =-SdT-TdS
本文不讨论G, 主要用到自由能F =-TS。
由于体积为零, 你可以把这种物质想象成一片布,这种物质对压强变化没有反应。
在绝热过程中吸热 Q=0,由于内能恒为零(U=0),于是做功也得为零 W=0,就是说既不吸热也不做功,
这种物质就可以升温。 换句话说,这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不吸热,熵不变,热容量为零。
在等温过程中,如果物质吸热,熵就增加,吸热同时对外做非体积功,我们具体一点,说它能发电,
电量为
E = Q = TΔS = T(S2-S1)
反过来,如果外界电压增高一个微小的量,电流反向,外界做功, 该物质发热, 同时熵下降。
为了叙述方便, 这里的熵是相对熵,可正可负可零。
二. 卡诺循环与热效率
我们来看看用这种物质的卡诺循环及其热效率, 这比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要简单多了。
这正是我们引进这种物质的原因。
卡诺循环分四步:
1. 该物质从高温热源(T1)吸热Q1,熵从S1增至S2, 同时发电E1
E1 = Q1 = T1(S2-S1)。
2. 脱离高温热源,物质从高温T1经绝热过程降温至T2,不吸热不发电。
3. 向低温热源T2排热Q2,熵从S2降至S1,这时需要外界做功,消耗电能
E2 = Q2 = T2(S2-S1)
4. 与低温热源脱离,经绝热过程, 温度从T2升温至T1,准备下一个循环。
热机的效率
η=(E1-E2)/Q1=(T1-T2)/T1=1-T2/T1.
这当然是预料之中的, 本来构造的时候就是遵循了热力学的定律。
三 应用:可逆电热毯
普通的电热毯,耗电发热用于取暖, 这是标准的不可逆过程, 原因是它不能吸热来发电。
现在我们来看冬夏两用可逆电热毯的神奇之处。这种电热毯有一个读数, 叫当前熵值,
出厂设置为S=0。
1 冬天(热泵模式)
把这种材料做成的电热毯盖在腿上(室温T1,20°C),选择“放热”,通电后开始产热,熵从零开始下降。
等熵降至某值(S1=-100 单位:焦耳/K),拿到室外(10°C),让它吸热发电,等熵升至预定值(S2=100),带到
室内,循环往复。
单次室内放热为
Q1= T1(S2-S1)=293*200=58600焦耳
单次室外吸热为
Q2= T2(S2-S1)=283*200=56600焦耳
净用电仅为
E = Q1-Q2 = 200=2000焦耳
实际上, 这种工作模式叫热泵。
2 夏天(制冷模式)
这时候把电热毯反向使用, 叫电凉毯, 本质上是空调制冷模式。
把电凉毯盖在腿上(T2,20°C),选择“吸热”,这时开始吸热发电, 熵开始从0上升, 等上升至
预定值S2=100,移动到室外(T1,30°C), 这时耗电散热, 到熵下降到S1=-100, 移到室内。
又开始吸热发电。循环往复。
四 习题
有一房间, 安装有程空的温度控制系统, 每天在8:00-8:10, 房间温度从T1(10°)升至T2(20°)。
8:10以后,进入恒温模式(20°)。
今天,我在8:00-8:10打开了可逆电热毯,开始用电发热,它的熵匀速下降,为了简化数值,我说它的熵
从S降到了0.
在8:10以后,电热毯开始吸热发电, 熵又重新回复到S。
请问电热毯用了多少电, 发了多少电, 净发多少电, 是哪里来的?
答:在8:00-8:10, 电热毯工作在温度T连续变化的环境下, 其用电发热为
E1 = Q1 = ∫TdS=(T1+T2)S/2
8:10以后, 电热毯转为吸热发电,
E2 = Q2 = T2S
电热毯净发电为
E2-E1 = (T2-T1)S/2
或者
E2-E1 = ∫SdT
这些电是从升温控温系统来的, 今天温控系统耗电稍多。
如果电热毯没有被打开, 它直接随房间温度从T1(10°)升至T2(20°),这是不吸热的,温控系统消耗的
电量是日常电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0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