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4年10月03日发布/第35328篇
2024年9月28日下午北师大文学院文艺理论研究中心赵勇教授团队一行来寒舍录访,就我们与童庆炳先生长达半个世纪的学术交往等问题,畅谈了三个小时。为了准备这次录访,我翻检了当年记事本、电子邮件、博文等资料,勾起了一些被遗忘的情节,也可以说是对过往人们已经知晓信息的补充。这里发布2005年12月22日童庆炳、曾恬夫妇发给我们的电子邮件中所附的童庆炳撰写的《童庆炳学术年表》*********************2005年12月6日上午11:30吕去师大看望曾恬,获童著作两本,近四点回天通苑。12月9日我们开始美国之行。在美国期间和童庆炳、曾恬夫妇主要通过电子图邮件联络。发件人 <annianh@bnu.edu.cn 发件日期:Thu, 22 Dec 2005 21:54:07 +0800
庆炳、曾恬:
十分感谢你们在繁忙中发来精神食粮,大作准备在22、23、24日(美国时间)分别发表在学术 交流网上。 看到来信正是美西时间的22日6点,我们于今天上午11:50分由旧金山飞纽约,20:14分预计 到达纽约JFK机场(美东时间,时差和美西为3小时,美东和北京为13个小时),因为今日纽约 地铁和公交车大罢工,估计我们在返回新居康涅狄克州的丹伯里(Danbury)时会出现塞车,恐 怕要到晚上10点左右才到家。 新家地址是: 4 Ashley Court, Danbury, CT 06810 (H) 1-203-416-8121 在金山一晃二周过去了,期间启祥还抽空拜读老童的大作,受益匪浅。 张茅的电话既然有变化,我可以设法问到新电话,待问好后告诉曾恬。 那天七十盛会情况,有空请曾恬透露点信息。 顺祝圣诞节和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黄安年 吕启祥于Cupertino, CA 06:00, 2005年12月22日(美西时间)
在您的来信中曾经提到: >From: tongqb <tongqb@263.net> >Reply-To: >To: annianh@bnu.edu.cn >Subject: >Date:Thu, 22 Dec 2005 17:20:40 +0800 > >安年、启祥:你们好!圣诞节好! > 今天发去曾恬的信、我的《学术年表》、《人生七十感言》还有另外一篇讨论文学 是否会终结的文章。你觉得可以上你们的学术网,那就劳你的驾了。匆匆,祝好!祝全家圣诞快 乐! > 曾恬、童庆炳
|
给黄安年信
小吕、蜜蜂:
想必你们在平安到达女儿家后,早已进入了既有天伦之乐又有写作的充实生活了。请问候小宇3口子好!
想说3件事。
1, 你们走前,说起要我把老童的那本书的头、尾两文章用电子邮件发给你们。他听了是十分地感谢,但真是见鬼,这么多天就腾不出时间来做这件事。今天我用“绑架”的方式叫他干了这件事。我要是下决心学会了用电子邮箱就好了。
2, 在发给你们的文章里,我让他多发了一篇,是刚刚发表在今年〈文艺争鸣〉第3期上的(我从他桌子上拿过来才看见的)。我觉得写得有理有据,深入浅出,没有他的某些弟子们写文章时喜借专业术语的大旗以吓人的味儿。我估计小吕对这篇赶兴趣。它等于是对近年来文艺批评界开展的那场不小的论战做了一个“4两拨千斤”的总结。这算我对他这篇文章的一个很高的评价吧 。他听了我的话心里准挺美的,偏要在嘴里说:“别拍马屁啦!”人哪,摆脱虚伪真难!此文就是给小吕欣赏一下,如果觉得需要也可以请蜜蜂上他的网站。
3, 专利的事情,不必太劳神。我的亲戚现在找到一个对它“有意”的,但非要一个“样品”不可。这等于是让出让专利者做好大大跌价的心理准备。你们也可能回遇到类似的问题。办着看吧。蜜蜂提供的张茅的电话,打通后说他们是张茅的亲戚,张早已经不在那里,暂时不易联系。希望蜜蜂动动脑筋,如不太费劲能联系上,就以你的口气请他用电话跟我联系。困难的话就算了,不“走”这条路。我还想过摆脱让我大姐跟邓朴方联系(此太子在延安吃过她的奶,曾克的儿子与他同时生,也吃过卓琳的奶。不知如今还联系得上否?)多条路试吧。克林顿夫人希拉里不是关心慈善、教育的事业吗?能否跟她联系上?这也算我一个白日梦,做梦是轻松的。
打住。下次再谈。
祝
全家3代安好,圣诞快乐!!
友
曾恬 2005·12·21
于北京师大小红楼
*********************************************
童庆炳学术年表
1936年12月27日生于福建省连城县莒溪乡。
1943年9月-1949年7月 莒溪小学学习。
1951年2月-1952年9月 福建省连城第一中学初中学习,其中51年2月-52年2月辍学。
1952年9月-1955年7月 福建省龙岩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保送报考师范大学。
1955年9月-1958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本科毕业。
1958年7月 留校任助教。
1963年9月 《论高鹗续“红楼梦”的功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3年第三期),这篇论文可以说是童庆炳的学术研究的处女作。后来论文被收入刘梦溪主编的《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等多种论文集。
1963年9月-1965年7月 派往越南河内师范大学中文系任专家,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汉语等多门课程。编著《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简史》,由河内师范大学油印。
1967年9月-1970年7月 派往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历史语言系任专家,讲授中国文学和现代汉语等课程。阅读了大量中国古籍。
1978年-1979年, 发表《略论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和《再论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第3期和1979年第1期),新时期以来最早发表的论文。
1979年 北京师范大学评定童庆炳为讲师。
1981年, 发表论文《评当前文学批评中的“席勒化”倾向》(《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第4期)和论文《关于文学特征问题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6期。这两篇论文对“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提出质疑,提出文学审美特征论,力图探讨对于文学的新界说。后一篇论文被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理论一集》。同年发表《评袁康、晓文“一部违反真实的电影”》(《文艺报》1981年第5期),为电影《天云山传奇》的思想倾向辩护,受到广泛好评,《新华文摘》、《文摘报》、《电影艺术》等十余家报刊转载。同年七月,童庆炳、曾恬合著的长篇小说《生活之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82年 被评定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1982年 发表《长篇小说新作审美素质初探》,(《新文学论丛》1982年第4期),同年还发
1983年 《现实主义――文学的康庄大道》一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2期),同年教育部委托与人合作编写《高等师范院校文学概论教学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同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200万字的《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上下卷,童庆炳为主要编者,他曾用两年时间参与这项资料性的工作。同年还撰写了论文《文学与审美》,进一步论证文学的审美特征。此外刊载于《美学文艺学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
1984年 参与中央组织部组织的自学高考工作,为“文学概论”学科委员,编写了《文学概论》上下册,共40万字,由红旗出版社出版,发行27万部。这部教材是强调文学是审美的,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第一次把“审美反映”作为文学的基本概念写进教材。同年,在北京电视台主讲《文学概论》,每周三下午播出,听课人数达16万。同年发表论文《特征原则和作家的发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此文对于典型问题提出新的理解,《新华文摘》、《全国文科学报文摘》等摘引此文。
1984年 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1984年 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点被评定为全国第一个文艺学博士点,1984年开始招收文艺学博士生,童庆炳被指定为副导师,以协助黄药眠教授。第一届博士生有王一川、罗钢、张本楠。同年,童庆炳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这一届共招收13人,其中有陶东风、李春青、黄卓越、蒋原伦、陶水平、唐晓敏、李珺平 张云鹏、曹凤、金依里、陈向红、周帆、黄子兴。
1985年 《文学概论》上下出版(与钟子翱等合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58万字,童庆炳撰写25万字。此书被指定为北京市自学考试用书。
1986年 被北京师范大学评定为教授。
1986年 发表《人的复归与艺术欣赏》(《名作欣赏》1986年第4期)。
1986年 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艺心理美学研究(文艺心理学)”,开始与其硕士生陶东风、李春青等十余人进入现代文艺心理学研究领域。
1987年 发表《文学真实性问题再议》(《自修大学》1996年第12期)、《把审美作为文学理论的家园》(《文艺报》1987年4月4日)、《论文学的结构原理及其审美心理学的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3期)等论文,把“审美”的视角用于文学真实性问题、艺术欣赏等、艺术结构等问题的研究中。黄药眠教授去世,童庆炳开始全面负责北师大文艺学学科建设。 发表《文学的“向内转”与艺术创作规律》(《文艺报》1987年7月4日)、《心理距离与艺术欣赏》(《名作欣赏》1987年第3期)、《虚静说与距离说》(《东西方文化研究》1987年第1辑)、《论艺术想象的意向性和认识性》(《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第5期)等文艺心理学的论文。
1988年 发表论文《论文学的格式塔质和审美本质》,《批评家》1988年第1期)、《文学研究的主视角》(《批评家》1988年第2期)、《从古典的“移情”说到现代的“异质同构”说》(《百科知识》1988年第5期)、《论审美知觉的形成过程》(《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第4期)。文艺心理学研究开始有了研究成果。 出版第二部长篇小说《淡紫色的霞光》(上海文艺出版社4月出版)。
1989年 开始为《文史知识》杂志撰写专栏文章,1989年的专栏为“心理美学散步”,1990年的专栏为“中国古代心理诗学”。每月1篇,每篇6千字。1992年由中华书局结集为《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1993年台湾万卷楼有限公司也出版同名文集。专著《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论文《拷问自我――关于知识分子题材作品的再思考》发表于《文艺报》1989年2月18日。
1990年 主编全国自学考试教材《文学概论》,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印刷多次,印数达到数十万册。发表论文《美在内容与形式的交涉部》(《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第6期),提出“形式征服内容”的观点,引起学界关注。
1991年 专著《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列入“心理美学丛书”出版,(百花文艺出版社90年7月版),主编论文集《艺术与人类心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年2月版),这两部书是对于文艺心理学研究的一次总结。发表论文《论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矛盾》(《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第2期),《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辩证矛盾的心理学内涵》(《艺术家》1991年第3期),继续阐明“形式征服内容”的观点。开始发表一系列散文,如《祖母·小溪·山路》,发表于《农民日报》1991年12月19日和26日副刊。被国家评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1992年 主编高校教材《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此书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被列为“面向21世纪教材”,至今已经过两次修订,印刷近百万册,被中国国内500多所采用,影响广泛。与黄药眠先生共同主编的《中西比较诗学体系》上下册出版,65万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9月版),这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中西比较文论著作,影响广泛。发表论文《中国古典诗学的民族特色》(《学术月刊》1992年第7期)。同年还发表了数篇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文章。
1993年 展开关于文学文体学的研究,发表长篇论文《中国古代文体论述要》(《东方丛刊》1992年第4期),获《东方丛刊》“诗学大奖”,发表论文《文体功能诸层面》(《东方论坛》1993第1期)。主编专著《现代心理美学》56万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年2月版),此书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奖。合作专著《中国古代诗学的心理透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年4月版)出版。论文《作家的童年经验及其对创作的影响》(《文学评论》1993年第4期)发表。
1994年 专著《文体与文体的创造》(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版),这是中国第一部文学文体学的专著,影响广泛,获教育部人文社科著作奖。论文《隐忧与人文关怀》(《文艺研究》1994第1期)发表,《人民日报》摘要转载。论文《苏联文论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文艺理论研究》1994年第1期)发表,越南《文学》杂志全文翻译转载。这一年开始为博士生开设《文心雕龙》研究课,到2004年已经上了十遍。
1995年 主编《文学理论要略》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7月版)。主编《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出版(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版),这是中国电大中文专业使用教材。配合纸质教材还有有录像教材。与程正民共同主编的《文艺社会学传统与现代》出版(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发表论文《文艺社会学及其现代形态》(《文学评论》1995年第3期),对文艺学的各种方法进行较详细的评析。为了完成《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课题,在潮白河边租了房间,进行研究,每周只回城上两天课。
1996年 赴韩国汉城高丽大学任客员教授一年,讲授的课程有中国古代诗学专题、宋词选讲和高年级的汉语课。国内同期发表的重要论文有:《文学史的建构的主体性问题》(《文学评论》1996年第2期)、《李贽的“童心”说与马斯洛的“第二次天真”说》(《中外文化与文论》1996年第1期)、《艺术趣味与社会心理》(《人文杂志》1996年第5期)等。
1997年 与教研室诸人合作的著作《文学艺术与社会心理》40万字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版),童撰写了撰写了书中第一编共7章。此书获北京市社科著作一等奖。“龙学”论文《内质美和外形美的统一――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发表于韩国《中国学报》第37辑。散文《上课的感觉》先发表在《师大周报》1997年4月25日,后改名为《我的“节日”》发表于《人民文学》1997第8期,其后有数家刊物转载,如《散文》(海外版)1998年第1期转载,并获奖。
1998年 发表论文《中国当代文论建设:对话与整合》,刊载于《文艺争鸣》1998年第1期,同期有[当代批评家论:童庆炳专辑],发表了评论童庆炳文论研究文章六篇,作者是:罗钢、王一川、陶东风、李春青、杨乃乔等。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第一次修订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印数30万,书评有陈雪虎发表在《文艺报》的文章,孟繁华发表于《中华读书报》的文章。与陶东风合写的论文《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缺失――“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再评价》(《文学评论》1998第4期),引起讨论。论文《〈文心雕龙〉“感物吟志”说》发表(《文艺研究》1998年第5期)。散文《母亲的故事》发表(《百花洲》1998第5期)
1999年 本年度发表的重要论文有:《〈文心雕龙〉“奇正华实”说》(《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第1期)、《〈文心雕龙〉“道心神理”说》(《遵义师专学报》第一卷第1期1999年3月版)、《〈文心雕龙〉“神与物游”说》(《龙岩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文心雕龙〉“情经辞纬”说》(《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文心雕龙〉“风清骨峻”说》(《文艺研究》1999年第6期。此外还有论文《百年中国文学理论发展之省思》,与陈雪虎合作,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第2期,《文学与言论》发表于《学习与探索》1999年第3期。学术随笔《“学”与“识”》发表于《人民日报》1999年5月8日。散文《祖母的手》发表于《文化月刊》1999年第4期。开始提出“文化诗学”,发表的论文有:《文化诗学是可能的》(《江海学刊》1999年第5期),《文化诗学的学术空间》(《东南学术》1999年第5期)。这是发表文章最多的一年,长短文章达40篇。
2000年 这一年8月到2001年2月,应新加波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之邀,与中心研究员谢世涯、郭淑云合作研究《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课题,如期完成。值得纪念的是作为80年代文学审美论研究的总结的文集《文学审美特征论》,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0年6月出版。发表的重要论文还有《经验、体验和文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再认识》(《文艺研究》2000年第3期)、《审美是人生的节日》(《南通师院学报》2000年第1期)、《休闲文学作品的二重性》(《文艺报》2000年5月23日)。散文随笔集《苦日子 甜日子》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0年6月出版,有多篇评论,并受到读者欢迎。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任主任,随后在竞争中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2001年 这一年出版了专著三部:1、《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王蒙、何镇邦、莫言、毕淑敏、迟子建、刘恪等写了“序”。王蒙的“序”发表在《文艺报》2002年4月2日,改名为《得益不少,得趣不少》。这一专著是1988年到1990年在北师大与鲁迅文学院合作的作家研究生班讲授“创作美学”的讲稿整理而成,是研究创作论的一次总结。获教育部人文社会著作奖。2、专著《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版),此书因采取现代的视野来考察古代文论,受到读者好评。2003年8月第二版。3、文集《童庆炳文学五说》出版(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5月版)。这一年出版教材三部:自著研究生用书《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与程正民共同主编的《文艺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合作教材《马克思与现代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发表重要论文:《文学诗学刍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根植于现实土壤的“文化诗学”》(《文学评论》2001年第6期),“文化诗学”的理论构想趋于成熟。《〈文心雕龙〉“因内符外”说》(《福建论坛》2001年第5期),《司空图“韵外之致”说新解》(《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6期)。这一年是学术研究收获最多的一年。
2002年 出版专著独立撰写的《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署名童庆炳、谢世涯、郭淑云,这是2000年在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的研究成果,北京出版社2002年5月。)发表的主要论文有:《中华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视野》(《东方丛刊》2002年第1期,《再论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视野》(《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冬之卷),《略论儒家的文学观念和亚观念》(《佛山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2期),《文学本原论》(《江海学刊》2002年第2期),《略论“典型”与“传神写照”》(《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意境说六种及其申说》(《东疆学刊》2002年第3期)。另外还发表论文:《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价值取向》(《学术月刊》2002年第2期),这是已发表多篇关于中国当代文学价值论文章中较扼要的一篇。纪念黄药眠先生的论文《黄药眠20世纪50年代初中期的文论与美论》(《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第6期。这一年由童庆炳领导的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获国家重点学科称号。
2003年 发表重要论文有:《当代中国文化和文学:在民族性和开放性之间》(《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转型的标志与维度》(《社会科学辑刊》2003第1期),《三论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视野》(《东方论丛》2003第1期),修改后的《〈文心雕龙〉“道心神理”说》(《长江学术》2003年第3辑),《文艺学创新:以20世纪中国现代传统为起点》(《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获中国文联优秀理论论文奖,《毛泽东美学思想三题》(《河北学刊》2003年第3期),此文入选参加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大会。
2004年 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本年度印刷13万册。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论经典》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发表的重要论文有《历史题材创作三向度》(《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发动并参与关于文艺学边界问题的讨论,发表论文多篇。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作为教育部的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通过检查,获得“优秀”。9月-10之间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文学组首席专家随中国学者代表团访问了俄罗斯、印度和朝鲜三国。获教育部招标重大课题:“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中的重大问题”(首席专家)。
2005年 《现代诗学十讲》出版(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童庆炳文集》(四卷本,韩国新星出版社即将出版)。以童庆炳为带头人的“北师大文学理论的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课题组获国家教学成果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