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训诂学和今日词义学的联系与区别

已有 1047 次阅读 2024-9-19 10:11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朱华丽韦新梅杨丽英. 训诂学和今日词义学的联系与区别. 语文学刊2010,(20):28-29

摘要:训诂学和今日词义学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和渊源关系,但二者在研究的范围和方法上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不能把训诂学同今日词义学用简单类比的方法等同起来。应正确地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继承传统训诂学的研究成果,发展今日词义学。

训诂之学起于语言之变。我国训诂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萌芽。训话产生于先秦时期,在汉代得到充分发展,到清朝为走向极致的“朴学之风”,但这时训话研究仍然没有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与学科理论。近代学者章炳麟、刘师培、杨树达等都为建立科学的训话学而苦心孤诣。1928年训诂学理论的莫基人黄侃先生首次提出了“训话”和“训诂学”的明确定义,并总结出训诂学的一套较为完整的学科框架,使训诂学摆脱了附庸经学的从属地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陆宗达与王宁在合著的《训诂方法论》一书中指出:训诂学“实际上就是古汉语词义学”,“就是科学的汉语词义学的前身”。今日词义学是研究词的性质、结构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词,不包括句。训话学和今日词义学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训话学是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语言思想内容的一个学科,是从语义的角度来研究语言(主要是文献语育)的,是我国传统的语义学;词义学同语音学、语法学一样,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学科,它是在训诂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训诂学研究积累下来的一些重要经验和成果,如声训、形训、又训的释义手段,以及对词义引申发展的深人研究、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等,显示了传统汉语词义研究的特色,这也成为今日词义学继承的重要内容。因此古代语言研究中的训诂学同现代语言研究中的词义学,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但从研究范围到研究方法,训话学终究不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词义学。所以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只有正确地认识二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继承传统训话学的研究成果,发展今日词义学。

训诂学与今日词义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渊源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无论训话学还是今日词义学,它们都是对语言的内容进行研究,特别是把语言的基本单位--词的内容,即词义作为研究的重点。词义学中的很多重要问题,如声义同源、词义交通等也都构成训诂学的研究内容和重要原理。因此,二者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

第二,训诂学同今日词义学有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今日词义学的产生和发展,固然接受了来自西方的现代语言学的影响,但这只能是外因: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和真正基础,则是汉语历时两千余年的传统语言研究。词义研究是传统训诂学的核心,也是今日词义学研究的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训诂学就是今日词义学研究的前身。第三,训诂学和今日词义学之间有着相互补充、促进的作用。训诂学之所得可以丰富词义学的理论,词义学的成果可以指导训诂学更为科学的发展。由于词是语言最小的意义单位,因此词义学对于训诂学具有特殊的意义。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二者的区别,不能把二者混同起来:首先,训诂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与现代词义学有不同的地方。训诂学要解释和研究的核心对象是“字”而不是“词”,把传统训诂学称作“字义学”似乎更为确切。古人在汉语研究方面并没有“字”与“词”的明确区分概念。而实际上,“字”和“词”的关系有时是极其复杂的。在共时平面上,一个“字”可能的确对应一个“词”,如“山”“水”“跑”;也可能对应复合词的一个词素,如“融洽”中的“融”“洽”,有时一个“字”甚至连“词素”也称不上,根本没有独立的意义,如“参”“差”。因此,以“字”为主要解释对象的训话学,如果说在双音词尚不多见的上古时代,还勉强可以与现代意义上的词汇单位对应的话,那么其后的研究就显得目标不那么明确了。因为词汇发展呈双音化乃至多音化趋势外来词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单音节词转化成为词案,再用“字”作为研究对象显然已经瞄不准目标了。就语言思想内容(即语义)的研究来说,传统训话学有比今日词义学广泛、密的地方。它不仅要研究词义,而且要研究句意、段意和篇意;不仅研究语义,而且研究与之紧密联系的修辞手段和表达方式。我们认为:词义同句意、段意、篇意是紧密相关的。因面相比之下,在对词义的研究上,训话学研究的成果,在我们今天进行词义研究时值得很好地借鉴。今日词又学除了研究词的意义外也研究词的结构方式,研究词义与词形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这种研究更带有系统性。

其次,训话学的研究目的与今日词义学不同。我国的训话学虽然是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长期处于经学附庸的地位,实际上一直归属于传统的语文学,是典型的人文社会学科。它最初的目的是“通经”,即读懂古书;“通经”则为了“致用”,因此研究目的的功用性极强。应该说,是为诠释经典而产生的工具性学问,而并非“为语言而研究语言”。而且偏重于对古代书面语言的研究,以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语言研究,特别是文献语言研究为主。因此,它所关注的不是理论体系的建立,而是在“尊经”“崇古”学风下,对历史典籍中字词个体意义及其理据的准确阐释。现代语言研究中的词义学则不同,它对古代与现代的语言、书面与口头的语言,都进行全面的研究,而且特别注重对文学语言和有声语言的研究,就这一方面看,传统训诂学的词汇研究同今日词义学相比,无疑有其局限性和片面性。

最后,训诂学的研究方法与今日词义学不同。重材料、重考据一直是我国语言学界的学术传统,训诂学更是如此。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又称“朴学”,它非常注重占有和研究第一手语言材料,训话研究则更是重视材料的拉网式搜集与追根性描写,重视实证考据,但缺乏理论建设和宏观的综合括,并且训诂学长期被统治者视为说字解经的工具,缺乏严格的科学系统和理论指导,这已经成为训话学以及古代汉语词汇研究中的一个致命伤。而今日词义学与之不同,它是在现代语言学理论指导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学科,有其特定的科学体系和理论基础。在这一点上,二者各有所长,宜取长补短,以相得益彰。但要说明的一点是训诂学研究方法的现代化已经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王力先生曾指出,必须“梳理两千年来训诂学发展的脉络,以便找到旧训诂学在理论上和在实践上的终点,由此起步来进行新的批判继承”。训诂学无疑是立足于古代书面文献语言的,但它必须关注现代词汇的形式和意义,只有这样它的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可以看出,现代词义学与传统训话学的结合,很早就被一些学者意识到了,但真正开始行动却没有那么及时。要实现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跨越,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以这样概括训话学与词义学的关系:训诂学与今日词义学有着内在联系和渊源关系;但二者是不同时代语言研究的学科分类,其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不能把训诂学同今日词义学用简单类比的方法等同起来。

参考文献(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51706.html

上一篇:[转载]科学语言的形成、特征和意义
下一篇:[转载]论词义的两种形态——对20世纪汉语词义学领域一些理论分歧的新审视
收藏 IP: 120.229.6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