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待过去的人和事?
林德伯格教授在《西方科学的起源》里说, “我常就做历史的正确方法发表一番训导,这也许看起来是在对牛弹琴,但良知要求我继续下去,直到我可以确定这头牛已经开窍。衡量一个哲学体系或科学理论的恰当标准不是看它在多大程度上预示了现代思想,而是看它在处理当时的哲学和科学问题方面取得了多大成功。如果必须要作比较,那一定是在亚里士多德与他的前人之间,而不是亚里士多德与现代人之间。...”
我们许多人,往往从个人经验和自己所处时代环境的感受出发看待历史上的人和事,先入为主,把自己的观念无意识或习惯性地强加给古人,要不过度赞誉,要不过度贬低。显然,这种思维是低级的,也是粗浅的。
林德伯格教授提出的历史方法论,告诉我们研究历史,要穿越到历史发生的场景中去,站在古人的视域去思考。
孟子提出”论世”才能“知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对古人和历史,要“同情之理解”。陈寅恪先生说:“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所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
避免辉格史观陷阱,不要把历史作为一个任我们打扮的小姑娘。这对于思想史和科学史研究,可能更为重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