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70:其它典型定量预测法

已有 246 次阅读 2024-6-25 09:20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70:其它典型定量预测法

1. 概率预测法

概率预测法是关于预测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的一种预测方法。可分为客观概率预测法和主观概率预测法两种基本类型。客观概率预测法是建立在客观试验基础上的一种概率预测。这种预测是通过在同样条件下反复进行多次的试验,来获得预测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试验次数的比值。它是由随机事件固有属性决定的,因而独立于使用者的个性。然而,在许多情况下,有更多的预测事件不允许人们进行随机试验。一是某些决策问题需对尚未发生的不确定事件进行预测,这些事件不可能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二是虽然有些决策问题在理论上可以进行随机试验,但由于花费代价过高等原因,实际上也无法进行。为了对这一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估计,于是人们自然地发展、延伸了概率的概念,提出了主观概率预测法。

所谓主观概率预测法,就是对某一次试验的特定结果所持的个人信念量度,即用数值表明本人对事件的有利或不利的可能性一种估计。它强烈地依赖于有关专家的经验、智慧、知识和洞察力,因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是不一样的,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成分。但这并不意味着主观概率预测是毫无根据的。一般地说,作出主观概率预测的根据就是贮存于专家头脑中有意识的或潜意识的信息,他们熟悉这一事件的环境条件,有可能借鉴以往的经验。

实践表明,运用概率预测法可获得良好的实效。它可以在战略研究中预测重大事件发生的概率,估计若干非孤立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它与特尔斐法相结合,还可以预测后果严重的小概率事件在某一时刻可能发生的概率。

2.目标预测法

目标预测法亦称目标决策法。是对未来的目标和技术系统的发展趋势、前景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可能和限制,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采取系统分析方法,确定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研究围绕达到总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并估计达到目标的可能时间和顺序。因而目标预测法也是在规划过程中实现目标的关键性步骤。

这种预测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工业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军事部门、研究院(所)和工厂企业均获得了广泛应用。运用目标预测法,有助于把预测和决策合为一体,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合为一体,把采用数学模型和专家的直观判断合为一体。常用的目标预测法有决策树、形态模型、决策矩阵、网络分析等。其中,目标树法是通过系统的主要目标,来确定实现主要目标所必需的次要目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一种方法。它不是一种独立的预测方法,而必须和其它方法联合使用。现代的技术系统的综合程度、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只有综合考虑和分析技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才能对技术系统的发展作出预测。用目标树法进行预测的基本要求是:当确定系统整体需要达到某一目标时,必定要求各子系统都要达到相应的目标。即是说,通过组成技术系统整体的各个层次的子系统的发展目标,归纳概括出技术系统整体的发展目标。

3.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亦称算术平滑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这种方法把一个时间序列,即观察或记录到的一组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数字序列,看成一个随机过程,具有不规则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消除或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可采取扩大时间间隔求平均值的方法,即求几个时间的观察值的算术平均值,并顺序移动,得出的平均值数列便可能具有较大的规律性。根据这一原理,便可利用最近的算术平均值预测下一个时期的数值。

使用移动平均法的关键,在于选择好跨越周期数。原则上讲,当跨越周期数取得较大时,预测模型对偶然的随机影响因素干扰的敏感性较低,也比较平稳,但对新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落后于可能的发展趋势;当跨越周期数取得较小时,则预测模型对新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但由于对数据干扰的敏感性较高,甚至会因偶然性随机因素干扰过度而造成错觉。

4.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是确定型时间序列预测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所谓平滑,即是对反映变量历史变化情况的统计数据(时间序列),加以大致修匀平滑,以便分析变量的演变趋势。它不同于趋势外推法中的指数曲线和生长曲线,是一种自适应模型,可以自动地识别数据模式的变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439614.html

上一篇: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69:基于数理统计的预测方法
下一篇: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71:大数据方法在公共安全预测中的应用
收藏 IP: 42.48.113.*| 热度|

0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1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