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Op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Open

博文

FMH |包头医学院李旻辉教授团队:《饮膳正要》:探索食物之力,传承健康思想

已有 794 次阅读 2024-6-24 14:27 |个人分类:药食同源(英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1.png

 Introduction 

探索食物的力量,传承健康思想,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中的“药食同源”思想承载着丰富的智慧。“药食同源”是近年来中医界学者总结历史经验和相关理论后提出的新概念,是由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医食同源”概念延伸而来。然而,“药食同源”的思想自古而有之,在《淮南子·修务训》、《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太素》等医药典籍均有记载。在中国第一部营养专著《饮膳正要》中,药用植物作为饮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植物不仅为美味佳肴增添风味,更重要的是,它们展示了“药食同源”的深刻原理。

《饮膳正要》成书于元文宗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全书分为三卷。通观全书内容,主要由论、方和食物本草三部分组成。其论,强调养生、饮食避忌和妇幼保健的重要性,旨在防患于未然。其方,即食疗方,主要集中在“聚珍异馔”、“诸般汤煎”、“神仙服食”和“食疗诸病”等部分,共237方。食物本草是选非矿物、无毒性之药物232种,论述其性味、功能、主治病症及副作用,图文并茂,可供选配新的食疗方,有重要的保健养生价值。

包头医学院的李旻辉教授团队总结和分析《饮膳正要》食疗配方的功效,并整理有关药用植物的知识,展示“药食同源”的丰富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这将为药食同源植物的开发利用和药食同源产品的研发提供见解。

2.jpg

图1《饮膳正要》中药食同源植物的插图及相对应的现代植物拍摄照片

Results and Discussion 

通过对《饮膳正要》这本经典古籍的整理,总结出《饮膳正要》涉及了174种药用植物,分布于55科111属,包括蔷薇科、禾本科和豆科等。这些植物在中医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既用于食疗,也用于慢性病治疗,对人类健康和福祉有着重大贡献。在《饮膳正要》中,食疗方的功效尤为引人关注。这些膳方大致可分为调节消化、呼吸、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功能,还对各种器官可以起到保护和调节的作用(图2)。例如,调节消化系统、增强胃肠功能方面,受蒙古人饮食习惯的影响,《饮膳正要》中的食谱常使用肉类和药用植物的组合来治疗疾病。这些食谱不仅可以缓解胃酸倒流或呕吐等症状,还包括对胃和脾有保护作用。例如,其中包括含有草果、胡椒、生姜、高良姜、陈皮、阿魏、花椒、砂仁等药用植物的配方,这些成分都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等问题。

3.jpg

图2 《饮膳正要》所涉及的功效及相应的草药

“药食同源”理念渗透在每一道菜肴中,这些古老智慧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健康生活的指引,也为中医药文化在当今世界的传播与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传承“药食同源”理念时,需评估其在现代社会的可行性和局限性,需要科学验证并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研究人员应当重视药学、医学和营养学的交叉合作,利用分子生物学、体内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等现代方法,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探究“药食同源”药材的安全性和营养功能性机制。

 Conclusion 

《饮膳正要》的“药食同源”思想强调食物在预防和管理慢性病中的关键作用。包含药用植物的食疗方可以调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功能,还对各种器官可以起到保护和调节的作用,为新药开发提供了依据。但这些方子大多数为前人的经验总结,需要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验证其物质基础和治疗机制。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简介

4.png

牛慧,女,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为中药(蒙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与利用。在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篇。

5.png

阿如罕,女,传统医学博士,包头医学院药学院讲师,副主任医师。《Food & Medicine Homology》杂志编委。内蒙古自治区医师协会康复医学学会委员。主持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包头市卫生科技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国内外论文30余篇。获自治区医学会科技三等奖1项,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技三等奖1项。论文《蒙药古日古木-13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获2018年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蒙医脑病分会论文三等奖。

通讯作者简介

6.png

李旻辉,男,博士,二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青年岐黄学者,博士生导师。爱思唯尔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连续两年荣登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草原英才”等称号。现任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阿拉善综合试验站站长,“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主任。担任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蒙药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学分会常务委员,《Food & Medicine Homology》杂志编委会副主编,《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编委会编委,《中国中药杂志》编辑委员会编委,《中草药》杂志青年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中药》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中药材》杂志编委会委员,《中国中医结合杂志》编委会青年组委员等。从事研究方向为中蒙药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重点专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十二五”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1项;共发表论文366篇,包括核心期刊收录论文128篇,SCI收录论文123篇;共编写专著及教材32部;共申请专利33项,已授权12项;共制定标准77项;软件著作权2项。

7.png

张春红,女,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自治区中医药(蒙医药)中青年领军人才,第九批“草原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目前担任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药学院生药教研室主任。学术任职有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研分会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分会理事、《包头医学院学报》编委、《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青年编委、《Food & Medicine Homology》杂志编委。从事中药(蒙药)药效学物质基础、质量评价、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以及药食同源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共主持科研项目19项;获奖20项;发表论文129篇,核心期刊收录论文49篇,SCI收录论文50篇;编写专著及教材20部;申请专利8项,已授权5项;制定标准44项,软件著作权2项。

论文网址

https://www.sciopen.com/article/10.26599/FMH.2024.9420006

8.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63286-1439526.html

上一篇:专栏征稿|食源性多糖的结构与功能
收藏 IP: 166.111.244.*|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0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