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swed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hsweden

博文

[转载]全球高温频发,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

已有 370 次阅读 2024-6-21 18:07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文章来源:转载

2024-06-21 11:24:04 中国日报网   作者: 张永香  

自6月8日至17日,我国华北中南部、黄淮及陕西中南部、新疆北部和东部等地出现了持续的高温天气,最高气温超过35℃,其中温度高达40~42℃。与此同时,本月初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报告指出,全球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5月,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墨西哥、危地马拉、伊拉克和非洲多国最高气温达到45-47℃,部分地区甚至超过50℃。南非东部、澳大利亚东南部、巴西、阿根廷北部、美国东部和加拿大西南部的多个气象站观测到的最高气温接近或超过了同期历史记录。高温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还对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和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了诸多问题。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2023年至2024年前几个月造成全球气温飙升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但从高温事件的年际变化看,高温事件不仅在频率上有所增加,而且持续时间和强度也在不断增强。全球高温频发的主要成因有很多,首先是持续的全球变暖。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导致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剧增,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积累,增强了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其次,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集、建筑物增多、交通拥堵等问题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地区的温度比周边乡村地区更高。第三土地利用变化包括森林砍伐、草地和湿地转变为农业用地和城市用地,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少了地表植被覆盖,进而影响了区域气候调节能力。最后,气候周期变化加剧极端事件的发生。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会导致短期内的气温波动。这些自然气候周期与长期的气候变暖趋势叠加,进一步加剧了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

当前的气候变化是工业化以来长期历史累积的结果,高温热浪是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给出警示和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在加快减排温室气体的同时必须要加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提升。当务之急需要采取的措施首先是加强监测预警,完善高温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针对区域性、极端性高温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政府和公众应对高温天气提供预警服务。其次要完善和提高应急能力。完善高温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确保在高温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另外在不同行业领域也要采取积极行动如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比如,中国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生产和应用国。在绿色建筑和城市规划中,通过推广绿色建筑技术,使用高效节能材料和设计,提升建筑物的隔热性能,减少空调的使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此外,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建设更多的城市公园和绿化带,可以有效降低城市温度,缓解热岛效应。发展智能农业技术,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等。与此同时,必须要增强公众防范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公众防范高温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引导公众在高温天气下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减少中暑事件发生。加强对全球气候变化、极端高温事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提高对高温天气的认识和理解,为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作为气候多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测预警、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增强公众防范意识、加强科学研究、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体系。面对全人类共同的挑战,全球休戚与共。中国也要加强国际合作,与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共建美丽宜居家园。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室副主任 首席研究员 张永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48156-1439187.html

上一篇:[转载]高温持续影响10余省,还要热多久?
下一篇:[转载]南方降雨区扩大,专家提醒警惕暴雨极端天气
收藏 IP: 83.227.12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22: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