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Y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nYY

博文

超氧阴离子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NM-W-0113 微量法100T/96S)

已有 275 次阅读 2024-5-28 17:3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一、产品简介:

当生物体遭受外界胁迫时,生物体内超氧阴离子等活性氧大量产生和积累,可作为生物体氧化胁迫的信号。因此在逆境条件下生物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可间接反映组织细胞受损状况和抗性强弱。

超氧阴离子与羟胺反应生成NO2NO2在对氨基苯磺酸和α-萘胺的作用下,生成粉红色的偶氮染料,该染料在530nm处有最大光吸收,根据A530值可计算出样品中的O2的含量。

二、试剂盒组分与配制:

试剂名称

规格

保存要求

备注

提取液

液体100mL×1

4℃保存

试剂一

液体5.5mL×1

4℃保存

试剂二

液体5.5mL×1

4℃避光保存

试剂三

液体5.5mL×1

4℃避光保存

标准品

液体0.5mL×1

4℃保存

10μmol/mL标准品母液

三、需自备的仪器和用品:

酶标仪、96孔板、台式离心机、恒温水浴/培养箱、研钵/匀浆器、天平、可调式移液器、蒸馏水和冰

四、操作步骤

建议正式实验前选取2个样本做预测定,了解本批样品情况,熟悉实验流程,避免实验样本和试剂浪费!

1、预实验样本制备

组织样本:称取0.1g样本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12000rpm4℃离心10min,取上清置于冰上待测。【注】:若增加样本量,可按照组织质量(g):提取液体积(mL)15~10的比例进行提取。

液体样本:直接检测;若浑浊,离心后取上清检测。

2标准溶液的配制:10μmol/mL标准品母液用蒸馏水稀释成0.40.20.10.050.0250.0125μmol/mL的标准溶液备用。

编号

稀释前浓度(μmol/mL

稀释液体积(μL

标准液体积(μL

稀释后浓度

μmol/mL

Sx

10

360

40

1

S1

1

240

160

0.4

S2

0.4

200

200

0.2

S3

0.2

200

200

0.1

S4

0.1

200

200

0.05

S5

0.05

200

200

0.025

S6

0.025

200

200

0.0125

3、预实验上机操作:

酶标仪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530nm

 操作表

试剂名称(µL

测定管

标准管

空白管

样本

25

-

-

标准液

-

25

-

提取液

25

25

50

试剂一

50

50

50

混匀,37℃(可用恒温培养箱)反应20min

试剂二

50

50

50

试剂三

50

50

50

混匀室温25准确反应20min测定530nm吸光值A,分别记为A测定、A标准、A空白计算ΔA测定=A测定-A空白∆A标准=A标准-A空白(注:空白管只需测定1-2次)

4、正式实验:

 预实验测定吸光值超出标准吸光值线性范围:高于最高值建议将待测样本用蒸馏水适当稀释后再进行测定低于最低值建议适当增加样本质量W后再进行测定并将改变后的DW代入公式计算;

 确定好最适实验条件后,正式实验样本制备同预实验样本制备;

正式实验按照预实验上机操作步骤进行(标准管和空白管预实验已做,正式实验可选做)。

五、结果计算:

1、以各个标准溶液的浓度为x轴,其对应的ΔA标准为y轴,绘制标准曲线,得到标准方程y=kx+b,将ΔA测定带入方程得到xμmol/mL)。

2按照样本质量计算

超氧阴离子含量(μmol/g 质量)=x×V1÷(V1÷V×W)×2×D=2×x÷W×D

3按照液体体积计算

超氧阴离子含量(μmol/mL)=x×2×D

 

V加入提取液体积,1mL;             V1:反应中样本体积,0.025mL

W样品质量,g。                      D稀释倍数,未稀释即为1

22分子O2参与反应生成1分子NO2

 

注意事项

样本制备好后,立刻进行测定,请勿将样本进行长时间的低温保存,以免影响测定结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89971-1435987.html

上一篇: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NM-W-0112 微量法100T/48S)
下一篇: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NM-W-0114 微量法100T/48S)
收藏 IP: 221.235.5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1 1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