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kfeng081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kfeng0810

博文

绿色教育志愿者的足迹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精选

已有 5037 次阅读 2024-4-2 16:27 |个人分类:科学普及|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绿色教育志愿者的足迹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冯永康(四川省特级教师  绿色教育志愿者)

 

中国现代生物学的开山宗师胡先骕(1894—1968)曾经在面对大学生的周会演讲中讲到:正业是赖以维持生活的基本,副业才是人的精神生活所寄托的。养成精神所寄托的副业,我们可以获得丰富快乐的人生。

笔者在近50年的生命科学教育与研究人生中,确立了三大发展方向。首先是致力中学生物学的课堂教学与研究,这是教育人生的正业。其次是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带领学子共同参与课外绿色教育的实践活动。此外,利用业余时间,也做一点科学史(遗传学史)的学习和研究,以服务于生物学教育。这后两项的学习与践行,都可称之为副业。

适逢又一年爱鸟周活动的来临、紧接着的就是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笔者以副业中的绿色志愿者的足迹为题,聊上一点追求人和自然环境关系的学研感悟,乐与各位学人分享和共勉。

跟随熊猫教授胡锦矗先生的科研往事

说到“国宝”大熊猫,大家都知道它是憨态可掬的“萌娃”,作为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和平与友谊象征的使者,同时,它又是连接人与环境关系的天然媒介。

150多年前,法国博物学家A.David18201900)在中国四川省的宝兴县邓池沟,第一次发现了大熊猫,并把它带向了全世界,由此引发了延续至今的“熊猫热”。但是,真正着眼于从生态环境角度,系统研究大熊猫的第一人,则是今天享誉国内外的西华师范大学的胡锦矗教授(19292023)。

1957年,胡锦矗从北京师范大学动物学研究生班完成学业后,只身来到位于四川东北部的小城南充,在当时新增设的南充师范专科学校(后改为南充师范学院,今天的西华师范大学)的生物系中,担当起了称之为“开路小工”的拓荒者。正是在这片被认为是距离大熊猫最近的一块高师教育与科学研究的热土上,胡锦矗和他的同事们,通过60余年如一日地艰辛努力,打造出了一个而今闻名于省内外的“熊猫大学”,他自己也被历届的学子们尊称为“熊猫教授”。

1972年,随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和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成功,摸清中国特产珍稀动物大熊猫的家底,成为当时国家有关部门的头等大事。1973年,国务院召集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大熊猫产区的座谈会,决定迅速组织科研队伍,在尽快的时间内调查清楚我国野生大熊猫的确切数目。

1974年,已开始小有名气的野生动物专家胡锦矗,临危受命组建四川珍稀动物资源调查队,带领他的同事和弟子们,深入汶川、青川、宝兴、天全、越西等地的山林,开展了当时在国内的第一次大熊猫野外调查活动。

正是在这一时间段,笔者作为当时正在南充师范学院生物系(现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就读的一名学生,有幸参加了这项至今难以忘怀的全国第一次野外调查大熊猫的重大科研活动。

19762月,南充师范学院生物系75级的近30名学生,在学校内经过了近半年的相对集中的专业理论学习(主要由胡锦矗教授讲授脊椎动物学中的哺乳动物部分和野外珍稀动物的习性、分类与分布等),并进行了简短而严格的实验技术培训。

是年626日至812日,在胡锦矗等老先生的带领下,我们一行40余人,奔赴四川省凉山州的越西县境内,承担起国家重要的科研课题——“四川野生珍稀动物(大熊猫等)资源调查”的任务。

图1.jpg

1 笔者跟随胡锦矗等导师在野外的学习与考察1976

 

在以后的40多个日日夜夜中,我们与当地林业局的技术员和彝族同胞的向导等一起,分成6支调查小分队,在大小相玲之间,在群山环抱的沟壑中,“寻踪猫熊影,跋涉相岭间。躬行箭竹林,勇闯急流滩。”

当年的珍贵动物资源调查中,调查队运用胡锦矗教授首创的、后来被命名为研究野生大熊猫的“胡氏方法”。通过计数、观察分析与比较不同大熊猫粪便中的竹节长短、粗细、咀嚼程度等,来了解大熊猫的大体年龄、种群数量、活动范围及规律、成长史、发情期等动物学指标。这种今天仍然认为是简便可行的生态学调查方法,在当时极为艰苦的研究条件下,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功。

历时4年、行程9万公里的野生珍稀动物资源调查,在胡锦矗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形成了长达20多万字的《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报告》,摸清楚了我国当时野生大熊猫的基本数目。这项为新中国争得很高荣誉的动物科学合作研究的成果,荣获了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奖。

回忆当年我们紧随胡锦矗教授等老师的脚步,在“爬高山、趟急流,穿密林、越沟壑,测样方、作记录,啃干饼、住帐篷”的野生大猫熊调查调查中,不断地“积累知识、自励品质,开拓视野、增长才干”的学研经历,至今仍然鞭策与激励着我们,继续追求快乐并幸福的人生!

2 “保护环境 保护未来理念的传播与践行

在植根基础教育的近50年生涯中,笔者始终秉承着导师胡锦矗教授多年来的谆谆教诲,大力追求与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紧密结合中学生物学的课堂教学,长期坚持用绿色思想培养和教育学生,利用“课堂渗透、课外实践”等多种教学途径,不断增强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常常抓住与保护环境有关的纪念日,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参加“爱鸟周”“抢救熊猫的募捐”“清除白色污染”“参与社区环保教育”等一系列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图2.jpg

2  从校园内的《爱鸟周》小型图片展辐射到校外多个社区的“世界环境日”宣传教育活动

图3.jpg

3  校园“环境警示教育”课堂与《绿色教育》校本教材

 图4.jpg

4  从绵阳市区的环境教育经验交流走向全国范围内的环境教育行动分享

图5.jpg

5  从“全球中国环境行动——全国教师培训到“中加气候变化地方环境建设学术研讨

立足于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辅以多年“环境教育”活动的开展,使绵阳一中这样一所百年老校,焕发了青春的活力。学校先后被四川省和全国绿色学校。作为践行绿色教育的笔者,也获得“绵阳市环保十佳人物”的称号,并被《四川日报》以“环保教育的滴水效应”为题作过专门报道。

图6.jpg

6  “四川省绿色学校授牌和绵阳市“环保十佳人物”荣誉证书

 图7.jpg

7  《地球日——清洁珠峰》手抄报1990和《四川日报》专题报道2003

 

1980年代初期执教初中《动物学》,在教科书中初识灵长类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Jane Goodall1934.04.03    )博士开始,到201611月在成都参加“根与芽”环境公益活动,与珍妮·古道尔大师的合影,留在笔者大脑中几十年的生物学教育梦,终于实现了。

图8.jpg

8  从《黑猩猩在召唤》到《希望的理由》(右图左起:笔者、珍博士、达鹏福)

 

作为长期致力于“绿色教育”的志愿者,笔者将继续坚持“保护环境 保护未来”的环境教育理念,行走在“善待生灵、保护环境”的漫漫长路中。

我们需要一个共同的梦想:一起努力建立一个更美好、更持久的世界。”(珍妮·古道尔)

谨以该篇博文的发布,为珍妮·古道尔博士送上九十高寿的最美好祝福!

祝福为生命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珍妮·古道尔老人家——平安!快乐!健康!长寿!

202442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4644-1427946.html

上一篇:历史上的今天(3月14日) ——陈桢院士诞辰130周年
下一篇:围绕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展开的一场激烈竞争
收藏 IP: 182.137.203.*| 热度|

5 崔锦华 尤明庆 郑永军 张晓良 汪运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9: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