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Xuefeng Pan's Web 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ke01361 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等研究者、教师、诗人、译者、管理者

博文

RNA 药LNP智能递送解决方案-我们的研究总结

已有 664 次阅读 2024-3-5 06:31 |个人分类:Science in action|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利用磷脂纳米颗粒递送包括小核酸在内的治疗药物除了赋予其智能响应释放之外更需要解决其聚沉和包封率问题,同时也应赋予其靶向递送能力(图片1)。为此我们团队经过多年精心研究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

Screenshot_20240304_160435_Toutiao.jpg

   包括:利用亲水分子海藻酸作为LNP载体或基质,利用环境响应可注射水凝胶等形式避免了LNP聚沉;利用分相增加了LNP本身的稳定;利用钙离子配位桥连实现了LNP与载体海藻酸的liposome-in-Gel 可注射和水凝胶敷料递送材料(体内经离子交换释放LNP;结合微创光纤引导定向递送治疗药物;确定了包括肿瘤在内的一系列状态下的药物作用靶点。不吹不贬,这应该是当今最理性的材料设计和药物递送工具。

   失误点:材料本身未申报发明专利。因为文章发表早于专利申报。不过据说专利公开后文章查重会遇到问题,同样,文章发表早于专利申报,会影响授权。图片2是已经发表的材料设计、表征及产品形貌展示。

 

molecules-25-00694-g002 (1).png


    我们比其他人“高明”之处在于钙离子桥连的设计,海藻酸分子形成蛋盒结构,LNP中作为“eat me”分子通过钙桥连得以保护,离子交换释放后则发挥信号吸引细胞胞吞(图片2;胞吞形成次级溶酶体,药物与蛋白形成的复活体助于溶酶体逃逸。之后作用于工作状态中的基因网络(依据特定症侯不同)。以上是可以公开的部分内容,全部发表在国内外体面期刊或专利授权(图片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8980-1424097.html

上一篇:成立一个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肿瘤药物研发实体的动意?
下一篇:学峰随笔-断章
收藏 IP: 60.241.129.*|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