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大背景下教育该何去何从?
什么是AI人工智能?其基本思路并不难,简单地讲就是神经网络+大数据。这个思路其实早就有了,只不过近些年因为大数据的完备,更重要的是计算机能力的大大提升,它的强大能力才得以展现。然而它的基本数学仍然是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优化算法等非常基础的知识,实在没啥所谓革命性的新的东西。但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来可能会让大多数人类的思考能力退化,因为凭借AI太容易得到答案了。
说到教育,在强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无论文科还是理科,人们会担心在不远的将来都不可避免地有大批的老师会失业。很多分得很细的学科会重新合并,不需要那么多老师了,那么学生怎么办?人工智能貌似会给教育带来一场灾难,但也可能是机遇。
面对人工智能咄咄逼人的气势,高校老师和学生该如何应对?没有别的出路,只有向人工智能学习。学习什么呢?学习深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人工智能的算法相对人脑其实很“弱智”,它的强项是简单算法+大数据暴力计算。而人脑是小数据+强智能算法(具体多么强的算法目前似乎还不很清楚)。什么是深度思考?在我看来,深度思考就是刨根问底,打破沙锅问到底,所谓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寻找问题的根源,这是人类创新的基石。另外还有加上形象思维/灵感思维,这是人类创新的源泉。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能力。这是人类对抗人工智能的主动方式,否则未来的教育完全依赖人工智能,人类的思考将退化,甚至会成为人工智能的奴隶。
我们该如何面对未来的教育呢?如果AI作为未来教育的辅助工具的话 (就像以前我们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现在有了,但它们仍然只是工具),未来教育的挑战将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得到标准答案,更重要的是考核如何提出问题,提出高质量有价值的问题。将来文理将不再分科,对真善美的鉴赏能力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这其实是教育本来面目的回归。
回顾我们的高中之前的教育,我们的考试老实讲主要是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考核,我们将来需要更加关注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而不是到了研究生阶段才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如何从娃娃抓起?毕加索说过“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他们长大后如何保持艺术家的本质。” 没有艺术品可以完全原创。每一件艺术品都是一个锁链上的重要一环,它们承前启后。这是AI创作视频的特点。而AI技术所涉及到的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统计,优化算法扽等,看似一个个孤岛,其实是环环相扣。这一点上数学和艺术如此相通。
我们要鼓励提出问题。如何提出好问题?标准是什么?除了科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外,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同等重要。只有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才有可能会创新,这才是成功的教育。至于说AI 将来能否做到这种融汇贯通,也能自主创新,那是AI 自己的事,它可能会走一条不同于人类思维过程的路。我们的教育之路,仍然是任重道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0 0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