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胶资源考察记
1966年下半年,国家林业部决定,与备战有密切关系的中国科学院紫胶队上马。经过数月酝酿和准备,拉开了历时三年的紫胶考察序幕。本阶段考察,前后3次出队,野外工作时间累计22个月。考察范围,东到黔桂交界的南盘江边,西达高黎贡山东麓,北临四川的安宁河谷,南至中越边界的河口。参加考察人数50余。
第一次出队,1967年8月至1968年1月,历时5个月,考察地区为云南省玉溪专区。任务是:宣传发展紫胶的政治意义,查清紫胶寄主植物的主要种类及其数量,估算发展紫胶潜力;确定紫胶虫及其寄主植物分布的上、下限;研究胶虫冬代保种问题;总结寄主树的抚育和管理经验;了解并尽力解决紫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队内分为四个专业组:胶虫组、寄主植物组、自然条件组和经济组。
第二次出队,1968年12月至1969年10月,历时10个多月,考察地区为云南省红河和文山二个自治州。除上述之外,还有胶园建设和紫胶加工任务。
考察队员从北京到达昆明后,首先在昆明虫胶厂参加车间跟班劳动,一方面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一方面学习紫胶加工方法。而后,按工作性质分成三组:(1)跑面组:任务是了解紫胶发展概况,考察适生范围与寄主植物资源数量、分布、产区类型及发展潜力。(2)蹲点组:以元江县岔河紫胶园为基点,研究建立各种类型的优质高产紫胶园的途经,制定合理的紫胶虫放养和紫胶树更新、复壮和抚育方式。主要工作方法是考察队员亲自蹲点,参加劳动,修剪树型,放养胶虫,建立胶园样板。(3)紫胶加工组:在石屏县建厂,建立小型土法加工厂。
第三次出队,1970年2月至9月上旬,历时7个月。考察地区主要为紫胶新产区,包括:云南省怒江、大理二个自治州和贵州省西南地区,以及四川省西昌专区等地。按工作内容分为三个组:(1)资源组: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如何解决紫胶冬代保种问题。按考察地区分为2个小组:四川组和滇西、贵州组。(2)总结组。(3)紫胶加工组:该组分两路,分别赴思茅专区的的普洱和临沧专区的云县建设紫胶小型加工厂。工作结束之后,鉴于紫胶土法加工成果显著,经云南省林业厅生产指挥组推荐,1969年被评为云南省工交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历经三年,考察队写出了《西南三省紫胶考察报告》、《云南省紫胶资源考察报告》、《四川省紫胶考察报告》、《贵州兴义地区紫胶考察简要报告》、《紫胶生产技术问答》等。黄瑞复主编的《紫胶虫寄生植物》,1972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初步实现了老一辈紫胶工作者刘崇乐先生对寄主植物进行深入研究的愿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