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fee82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ffee820

博文

每逢佳节倍“食”亲,警惕美食“节日坑”

已有 1665 次阅读 2023-9-27 14:42 |个人分类:科谱集|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独在异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道尽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刻进骨子里的儒家“孝悌”思想的一脉相承和“血浓于水”的传统观念。团圆是中国人永恒不变的话题,更何况是节假日。如今再不是“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的“古”“慢”时代。飞机、高铁、磁悬浮可以在一天之内将你带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实现团圆不再是经常的美梦。在这样的节日里,美食也是团圆聚会不可或缺的。团圆盛晏,礼尚往来都不缺珍品美食的身影。当今,高度发展的科技,为我们美食增添了无数“奇光异彩”。只要愿意,每个人的舌尖上都可跳动起“琳琅满目”的美食。“亮瞎”人眼的精美的包装,如魔盒一样勾引人们“桃花潭(口)水三千尺”。于是乎,人们就吃出来的一个新名词叫做“节日病”,购出来一个新食“坑”笔者起名叫做美食“节日坑”吧!下面笔者就来说一说的节假日食品的二个“坑。

一、层层包装的食品 节假日期间,礼尚往来,做为礼品的食品包装正规精美本无可厚非,即方便携带也是对宾朋亲友长辈的一种尊重。但不知从何时开始,一些包装豪华、噱头十足的食品礼盒成了节假日食品主流。一份平价正常食材制作的食品,套上精美华丽的外衣,价格动辄数百上千元,比如“天价月饼”等。更有甚者,这种精美的包装像传统套娃一样,一层一层又一层,最后真正的食品只占很小的份量。让人们不仅想起影视剧中精典的桥段:“不求最好,只求最贵”、“爷吃的不是食品,是心情”好吧,不否认极少数个别人有这个喜好(本人不反对少数人以食品为媒行创新文艺,但反对不知情下的浪费和有疑欺诈)。但广大消费者,还是追求物美价廉,至少是“物有所值”。因此,在节假日购买食品时,无论是自家食用,还是做为礼品,特别对那些看不见食品本容的包装礼盒,要做到“‘一看’是看商品的外包装是否属于豪华包装,包装的材质是否属于昂贵的材质;‘二问’就是在不打开内装物的前提下,问清楚包装的层数,简单来讲就是日常的粮食及粮食加工品包装层数不能超过三层,其他的食品和化妆品不能超过四层;‘三算’就是通过简单测算或估算外包装体积,和标准中允许的最大外包装体积进行比对”(魏宏语)。消费者可根据国家近日批准发布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国标第1号修改单的要求,判断食品包装是否合规。比如新规对月饼、粽子的包装作出规定:包装不能超3层。消费者如果发现包装不合规,可以要求赔偿或拨打12315及时投拆维权。

二、赶着过节的食品 202093日,贵港市出现一款生产日期为2020910日的“急着过中秋的月饼”事件,是生产人员不小心打错了生产日期。我们说这只是一次生产事故,没有造成什么损失。但中国市场的庞大和食品生产主体的门类繁多,也不乏不良商家和一些家庭作坊式生产商,动动“怪脑筋”,为可能的滞销食品(或不能在保质期内售完)留后路,打起了生产日期的主意。因此,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需要特别关注生产日期,一是会看:看生产日期标是否规范。我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有明确规定:应当清楚、明显,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事项应当显著标注,容易辨识。清楚明显即要求日期的喷印不能因为贮存条件或运输过程中摩擦而被抹掉或模糊不清。目前大部分生产企业采用喷码的方式印制生产日期,日期标示采用见包装物某部位形式。如果看到:另外加贴、补印等现象要小心辨识其真假性(如整个标签以不干胶形式制作,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日期内容,不属于日期加贴的范畴对于进口未标示生产日期的食品的生产日期标示——由于国内外法规的差异,有些进口预包装食品只标示了保质期和最佳食用日期企业一般是根据这两个日期推算出生产日期,按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标示在产品标签上,这样的标签通常为完整的一个标签,而不会有加贴如果有加贴要格外注意。当选购食品礼盒时,对于内含多件不同生产日期独立预包装食品礼盒的生产日期选择标示礼盒内生产日期最早的单件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另外,有些食品标注的保质期有条件限制的保质期,比如一款鲜牛奶,要求在冷藏(4度冰箱)的条件下,保质期为7天。如果贮藏条件改变,可能保质期达不到7天即已腐败不可再食用。此外,考虑到食品本身的特性,质量品质相对稳定食品,酒精度大于等于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不包括糖果)、味精可以豁免标注保质期。需要注意的是:豁免标注并不是强制不允许标注,企业可以自行选择是否进行标识。在最后笔者想补充一点,看食品生产日期,还有学会计算,有些食品看似生产日期没有问题,但参考食品发出地和标签上的食品生产日期,计算一下食品的路程时间。一句话,当今科技,食品实体还做不到:上一秒在几千里之外,下一秒就在您的眼前!(网络上“电子”食品不算,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82273-1404015.html

上一篇:蕹菜 - 厨房药食之翘楚,餐桌绿色的精灵
下一篇:芹菜“边角料”,其实有真“料”
收藏 IP: 114.95.95.*| 热度|

5 崔锦华 农绍庄 王从彦 宁利中 孙南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