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yunzha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anyunzhai

博文

灵、德、华、巧---玉器与中国历史的演进

已有 1708 次阅读 2023-7-10 01:26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2023年6月28日,把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邓淑苹“美玉里的神祖灵:四千年前华夏先民的信仰”的讲座听了个尾巴,读了朋友推荐的“《宝岛觅遗珠 玉海探古史——臧振华、邓淑苹夫妇访谈录》(原刊于《南方文物》 2021年03期)这篇长文,十分欢喜。

邓淑苹和她的先生是著名的考古学家,得到过许倬云、李济、张光直等学术大家的真传。她在李济等人的引领下,长期专注于中国古代玉器研究。1979至1980年一年的时她在美、加、欧参访了二十多家博物馆,近距离研究考察了许多流散的中国玉石,她还在1976至1977年整学年非常认真地修习矿物学。以上种种,为她日后重要的学术发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邓淑苹不是就玉器研究玉器,他有更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抱负。她进行了中国早期玉“礼制”究,以此呈现每个时代的文化底蕴。她曾感慨道:“今日一些着重用文物解说中国历史发展的书籍中,常引述陶器、铜器、瓷器等资料,却甚少引述玉器资料。说明以玉器研究为专职的我们,过去的努力太不够了。”她的研究每每得出与以往学界不同的主张,她本人自信满满,认为有的已经证实她是对的,有的将来必将证实。

邓淑苹的学术贡献包括:

首度提出玉圭先后有“平首圭”“尖首圭”两种,并证明“尖首圭”是从玉戈简化发展而成。

论证良渚玉器上的符号是当时人神沟通的“密码”。从良渚文化晚期先民将璧、琮二者作为通神秘码的载体,推断良渚文化早期本是“物精崇拜”的社会,但到了良渚文化晚期,“物精崇拜”信仰或许比较淡化,但增加“天体崇拜”的信仰与“同类感通”的思维。这种明显改变很可能是通过“不接壤的上层交流网”,从黄河中上游学习而来。

提出“华西系统玉器”的概念自东北向西南的一条山脉链: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将华夏大地分为东、西两片。或因生态差异导致先民信仰的不同:从通神玉礼器的内涵断定,华东自北至南盛行“动物精灵崇拜”,制作很多琢有动物纹的玉饰,用作巫觋穿戴的行头。华西除了玉质工具、兵器及简单饰品外,制作大量象征天圆地方的圆璧、方琮,推断华西先民“天体崇拜”及“同类感通”的思维。

首度将中国史前玉器分为风格差异明显的三个板块,与古史传说的东夷、苗蛮、华夏三大集团相对应,这被称做”中国史前玉文化三大板块”学说

认为黄河中上游玉琮有自己的本土脉络,它们既不用作人体装饰,也无生活功能,应该是某种思维下的产物。黄河中上游史前先民极可能是“天圆地方宇宙观”的创造者,制作圆璧、方琮用作祭祀灵媒。“天体崇拜”“制器尚象”“同类感通”的思维,应该萌芽、茁壮于黄河中上游。

邓淑苹指出:约自公元前4000年东山村遗址出现象征身份的“列璜佩”开始,玉器就发展了“礼器”功能。长达近六千年的玉礼制史,可以新莽时将《周礼》设为“学官”为定点,分为“前《周礼》时代”与“《周礼》后时代”两大段。从新石器时代至西汉的“前《周礼》时代”,各地域,各时代,礼制是鲜活的。新石器时代是人与大自然争生存的年代,人们相信某些形制、纹饰的玉器具有“灵媒”功能,用之礼拜神祇,可获得神喻与庇佑。战国时《周礼》的作者杂采周文化中的璧、圭、璋,楚文化里的琥、璜,当时黄河中上游复古思潮下的琮,组装了“六器”。《周礼》记录战国社会精英对理想社会的总构思,这个总构思的核心精华植根于史前至三代的文化积淀。

邓淑苹玉之灵、玉之德、玉之华、玉之巧概括了中国玉文化的四个发展阶段及特色

第一时段玉之灵阶段,是史前至夏时期是东、西文化的形成期。先民认为玉是富含“精气”的“神物”,雕琢的造型与纹饰,具有沟通人神的“灵媒”功能。华西先民尊奉“天体崇拜”,华东先民尊奉“物精崇拜”。

第二时段玉之德阶段,是商周汉晋时期。这是东、西文化的融合期。这时,人本主义逐渐抬头,儒家将原本强调祖先从神祇获得的禀赋——德,转化为美玉象征君子具有仁、义、智、勇、絜的美德。商、周、汉的王族分别崛起于华东、华西、华东,华东“物精崇拜”的礼制在商晚期曾强势复兴,到了公元前5世纪,春秋、战国之交,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崛起,“琥”与“璜”是“楚式礼玉”里重要的葬玉。早自史前,凌家滩、崧泽、良渚诸文化中即广见玉璜及虎纹。

第三时段玉之华阶段,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时期,是南、北文化的酝酿期。从北方、西北方草原,一波波异族文化进入华夏,带入了崇尚自然写实、华丽的艺术风格。南北朝、隋唐时西亚至中亚的萨珊、粟特,成就了于阗的玉作文化,许多玉杯、玉带及玉镯、玉簪来自于阗。契丹、女真、蒙古轮替活跃于华北,造成今日中国文化南、北的差异。这也是近世中国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

第四时段玉之巧阶段,在明、清两代是南、北文化的形成期。晚明江南经济繁荣,能工巧匠辈出,盛清以帝王之力,创造皇家精巧雅致的盛世风范。

这样,从“东、西”到“南、北”,不只探寻了中国玉文化的发展轨迹,而且勾勒出中国文化的演变脉络。玉器竟然能书写出上下九千年华夏大地辉煌的历史通过玉器,竟然触手可得,东西交融、南北碰撞这样大开大合的历史场面,竟然变得清晰可见,甚至可以通过玉器,走进当时人的内心,这种感觉实在美妙。

从玉之灵到玉之德,再到玉之华、玉之妙。玉的功效和地位在下降,从最早时期富含精气的通灵神物到君子美德的象征物,玉从天上降到了人间,而对玉器的华丽艺术风格和玉器的精巧雅致的追求,与将其与人拉开了距离,成为艺术鉴赏的对象。宝玉境遇的下降到此为此了吗?没有。后人打着玉文化的名义,以通灵驱邪、玉象征君子之德为借口,把玉石作为昂贵商品热炒,玉石成了爆发者用来表明身份的标志物。这大概可以称之为玉之贵。这个贵是指价格的昂贵。

邓淑苹自然不会不知道这样的事情,所以,她在接受访谈时告诫考古后学,不要为了名利,折损自己的学术清誉,甚至下海做“古玉买卖”“有眼有心”很容易因为各种因素就“眼瞎心盲”,难以回头。用玉器作为自己的研究工具,深层次体察人类文化的各个面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4669-1394738.html

上一篇:孔子的德福论
收藏 IP: 183.192.108.*| 热度|

1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