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学生毕业之际会问老师这样的问题:我毕业之后该怎么办?一般有学生问我,我也会抹不开面子装模作样讲一番大道理。但说实话,我求学23年,一直待在学校的象牙塔里,没有看过所谓的潮起潮落,更没有体验过像“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世事沧桑变化。一路过来也只是简单的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没有鲜花,也没有惊喜,体会更多是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是生活给我带来的感悟与看到太多的“狡猾”。好好活着,活出自己儿时想要的样子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谈理想,我们找榜样,其实都是在浪费生命和时光。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都有不同于别人的生存轨迹,你不可能完全的活成另外的一个ta。即便你如何努力也都是不现实的。一旦你真觉得活成了ta,ta也将是你一辈子的阴影。生活有太多的苦需要吃,想看见彩虹就必需要等烟雨,想见到星星,就必须忍受黑暗。万事万物都不能重复,也都没办法轻易得到。轻易得到的那肯定不是理想里的,因为理想里的都是不经历风雨,见不到彩虹。
问我创业,我不会,不敢胡说八道,乌鸦聒噪;问我初高中教学,在那个时间节点下我只在讲台下扮演过学生,不知道在站在初高中的讲台上应该给学生讲些什么?讲中考高考?我的脑仁里比口袋还空。所以,本来是个老师炫技的好时机,在我这却成了大型的翻车现场。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老师?我记得陈寅恪先生曾经大声疾呼过,大学教学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具备独立之意志与自由之精神。我想这就是对以上所有学生提问最好的回答。不管你未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能够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能够坦诚、毫无忌讳的表达你的真实想法就已经很不容易啦,我们这个社会留给我们“犯错”的机会着实不多。社会的成长法则不需要每个人都能成名成家,需要的是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高效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我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也一直跟学生强调,学术训练与培养的目的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要从事科研,而是要让学生在科研训练过程中掌握科学的逻辑思维;学会如何去参与团队协作,在协作中如何充分的准备和自信的表达。这些都是作为学生走入社会前必须要精心准备的。
我也不是一无是处,我从事了接近15年的科研训练与生活。学生如果问我研究生的生活应该怎么过?这我倒是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科研是这个社会里最循规蹈矩,最讲求规范的社会活动。实验第一步与第二步永远不能颠倒,论文的撰写也永远不能将引言写在方法的后面。因此,在未来的科研生活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接受严格、规范的科研训练;其次,熟悉和掌握专业软件,特别是一门本专业的编程语言;第三,掌握一门语言,特别是英语。这是未来进行学术交流(好像文学类不是那么紧迫)和论文撰写的必要工具;第四,学会与人沟通与协作,想做大科研,想做前沿科学,这是必备技能;最后,需要你具备发现和解决科学问题的思维逻辑。没有科学的思维逻辑,科研这碗饭可能吃起来就是个夹生饭。
未来的路千万条,每一条路的成功都有偶然,但更多的是必然。生活不能太功利,也不能太“狡猾”。我们学会了太多的“狡猾”,这种“狡猾”更多的来自于人情世故,来自于生活所迫。“狡猾”让我们放弃了理想,但却又不甘于平庸。因此,就出现了我们所见到的身陷囹圄,悔不当初。坚守本心,快乐的活着,过好自己的每一天,不要被所谓的计划和规划所束缚。没有一个科学发现是规划出来的,没有一个人生是计划出来的,承认自己的“平庸”,用“平庸”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事与人,才能看到生活的真谛与本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1: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