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1999年11月24日日记

已有 1032 次阅读 2023-1-8 09:01 |个人分类:个人所思所想(2017--)|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999年11月24日日记

黄安年文  黄安年202318日发布(第31894篇)

【按:自即日起分批发布1999年10月22日-2000年7月4日我们的美国之行日记内容,这里是1999年11月24日日记。当时日记如实记叙所见所为所思所想,为普通公民实录具有史料价值,无涉当今价值判断】

1999年11月24日记

黄安年文  黄安年2021102日发布,黄安年日记摘要(1999年编号029

l 头班车BxM4C Westchester-Manhattan线,终点Broadway & Bowling Green

l 中央公园和第五大道行进,从我们出发到曼哈顿沿途都和居民点及商业区相关

l 第五大道步行到第七大道,找到地铁9号线路的23 St,向终点站南渡口

l 在渡口等待人群可谓 “世界各族人民大会师”,不同肤色语言人们在排队

l 在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和艾利斯岛(Ellis Island)活动了近三个小时

l 自由女神像是来到纽约观光首选,成“美国民主”、“美国模式”的象征

l 法国人民献给美国人民的礼物。建筑师Richard M. Hunt,1877-1886

l 自由女神像高151英尺,座基高156英尺,被称为现代最高的塑像

l 艾利斯岛(Ellis Island),当年是欧洲和其他地区来美国移民的第一站,在这里接受移民甄别审查,有人过得了这一关,有的则不成,所以对某些人来说无疑是鬼们关。现在则成了移民史的博物馆,而且我发现和1991年我参观的时候相比,有了明显的改进,已经更加现代化了,增加许多电脑显示的图表和图片,对于搞移民史的人来说,无疑是收集资料的极好机会。

l 开始于189211日,在19世纪全国70%以上的移民在纽约港上岸,是全美最大的移民港口。该岛每天入境移民达5000人,每人在这里停留3-5小时(到1924年)被决定是否准许进入,其后受移民配额的影响,人数大大减少。到19541129日,被政府关闭,成为海岸警卫队的训练基地

l 中国移民加州70.4, 纽约州为28.4万人,为中国移民集聚最多的两个州

l 南百老汇大道的入口处铜牛,1991我访手执铜牛牛耳在那里摄影留念,现在到了本世纪末,铜牛牛耳已被摸得逞光光亮,执铜牛牛耳者仍非老美莫属

l   华尔街是闻名世界的金融中心,许多影响全球的金融机构云集在这里,相传还在200多年前的1792年这里的一棵菩提树下,就有了第一家近代意义上的露天金融交易,可惜这棵树的遗址迄今没有明确标示,我们也没有特别的留意。在现代史上,华尔街就是现代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代名词,在跨世纪的网络经济的时代,华尔街的金融地位并没有被削弱,而是赋予了新的内涵。今天执世界金融牛耳者仍当华尔街莫属。

l 纽约证券交易所(NTSE)是投资者首选之地,全球近503000家上市

l 世界贸易中心大楼(WTC)相互联结的有两座超高大楼(位于Church St. between Vesey & Liberty St.(S Cortland St. Chambers St.)16英亩,在顶层观察纽约全景的(Observation Deck)在2号楼,参观景点在107层,参观票成人每张$12.00,老年人则$9.50。从底层到107层电梯时间只有60秒钟,在参观处,我们仔细观看了东南西北四面,每面都有各个景点的电脑显示。其中最为壮观的当推看下城全境和哈得逊海湾的自由女神像等岛屿。我们还登上最高层的110层,露天看纽约全景又是一种感受,以后如果有机会夜里来到这里恐怕会有新的感受。

l 我们没有来得及参观唐人街(China Town)、西奥多.罗斯福的诞生地(28 E 20th St)、爱迪生博物馆(145 E 14th St)、市政厅(City Hall, Chambers St & Broadway)、全国联邦大厅纪念馆(Federal Hall National Memorial, Wall & Nassau Sts.)、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33 Liberty St.)等地

*****************************

1999年11月24日 (星期三)   天大雾,全天12-14C

今天北京气温预报0 -- 16C,上海市12-20C, 哈尔滨-4 -- 8C,纽约12-14C。预报这些天这里多为多云和阵雨天气。因为今天去纽约而没有晨练。

    为烤火鸡作准备是今天必需做的。昨夜的化冻效果明显,清里好后放在冰箱里,今晨将佐料备好。下午回来后即将一锅水的佐料加热,然后将它放在外面的阳台上冷却,即放在一个大容器里浸泡被分解成两半的火鸡(一半约有6.5斤),泡上一个晚上多,明天还要在火鸡宴前再烤它4个小时左右才行。

今天我们比往常早起,7:10AM出门,Y先送ZWhite Plains火车站,接着驱车到Trrytown Rd. & Central Pkwy Av.停车,然后在Central Pkwy Av.路口上上7:30AM头班车的BxM4C Westchester-Manhattan线,我们准备坐到终点站Broadway & Bowling Green(每人$5.00),车正点开出,沿途几乎每站必停,包括招呼站,它沿Central Pkwy Av直奔上曼哈顿的第五大道(Fifth Ave)然后向南经中城和下城,最为壮观的在中央公园和第五大道行进路上,可以说从我们出发到曼哈顿沿途都和居民点及商业区相关。车到23街不再前进(9:10AM),原来7:30AM发车共有两个班次,第二个班次才到我们的目的地。无奈,我们从第五大道步行到第七大道,找到地铁9号线路的23 St,向终点站南渡口(South Ferry)进发(每人$1.50,途经18 St,14 St, Christopher St Sheridan Sq., Houston St, Canal St, Franklin St, Cambers St, World Trade Center Cortlandt St, Rector St,)到了终点已经(:935AM),我们到了渡口购买了渡轮票(成人$7.00,老年人$ 6.00),在渡口等待,等待的人群可谓十足的“世界各族人民大会师”,各国不同肤色和语言的人们都在排队“为了一个目的走到一起来了”,排队期间还有黑人表演杂技和弹唱助兴,而观众则报以热烈的掌声。10:03AM自由女神号游轮开始上船,我们在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和艾利斯岛(Ellis Island)足足活动了近三个小时,12:10PM回到了南渡口。然后步行到百老汇大街、华尔街并向唐人街走去,由于到了市政厅还有一段路要走才能到预定午餐地点的唐人街,于是我们改变主意,在华尔街附近的百老汇大道上找一家正宗的比萨饼店(Pizza Hut)吃比萨,吃完后已经2:15PM了。我们即找到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参观,出来后3:30PM, 接着到世界贸易中心(WTC)参观,进去时3:50PM,出来时4:50PM,即乘9路地铁到时代广场下,走到42 S & 6AvGrand Central Station,在那里(5:15PM)购买火车票(驶向White Plains, 第一站125 St,第二站即White Plains,终点站是Chapperqui(即克林顿的新居地),5:27PM发车,6:01PM到达White Plains,取车回到家已是6:25PM了。有了这次实践,以后我们单独纽约之行应不成问题。

    自由女神像作为美国“自由民主”的象征和橱窗,矗立在南向大西洋出口处的哈得逊河口,西临纽泽西,东频曼哈顿岛,她位于得天独厚地理位置的小岛上,与她相伴的近代欧洲移民在纽约的入关处艾利斯岛。为了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法国朋友决定建立一座自由女神塑像,并于18861028日正式完成,从此,这里成为凡是来到纽约观光的首选景点之一,也成了“美国民主”、“美国模式”的象征。说起自由女神像的塑造和建立过程,根据美国提供的宣传材料“A Gift of Friendship”,首先提出这个创意的是1865年的Edouard Rene of Lefebvre de Laboulaye,其后Eugene Delacroix的油画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和雕塑家Auguste  Bartholdi也参与进来,Bartholdi1871年到美国访问选址,他发现纽约港进口处的价值,但真正宣布塑像计划的时间是在1874年,1875年塑成一个1.25meter的模型,18846,塑像在法国完成,1885年初运往美国。这是法国人民献给美国人民的礼物。塑像的基石和基座设计者是建筑师Richard M. Hunt,他从1877年开始,1884年完成,整个塑像和基座的完成在前面提到的1886102810:10-10:25AM我们乘座自由女神号游轮,缓缓驶向自由岛,在面向自由女神像的一刹那,游轮放慢了行驶速度,这时人们的情绪到达高潮,照相机的卡擦声响个不停,对我来说,那种激动的情景并不存在,因为我1991年已经来过,这次已经是“二进宫”了。我们是较早地登上自由女神像岛的基座的一批人,排队的时间不算长,因为许多参观者已经捷足先登,加上整个天气仍是云彩笼罩,所以我们没有再继续登高,而是在她的周围观看和照相,从各个不同侧面观察自由女神像。自由女神像高151英尺,座基高156英尺,被称为现代最高的塑像。我们离开自由女神塑像时已经11:30AM了。

    接着我们乘船到艾利斯岛(Ellis Island),当年是欧洲和其他地区来美国移民的第一站,在这里接受移民甄别审查,有人过得了这一关,有的则不成,所以对某些人来说无疑是鬼们关。现在则成了移民史的博物馆,而且我发现和1991年我参观的时候相比,有了明显的改进,已经更加现代化了,增加许多电脑显示的图表和图片,对于搞移民史的人来说,无疑是收集资料的极好机会。说实在的我对这些材料算还是比较熟悉的,如果都能转录(Downlord)下来则还是很有价值的。这座移民入境处存在于1892-1954年间,长达60年,正值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移民高潮期和20年代—1954年移民低潮期两个时期,但是整个展览一直延续到20世纪的90年代。它开始于189211日,在19世纪全国70%以上的移民在纽约港上岸,是全美最大的移民港口。该岛每天入境移民达5000人,每人在这里停留3-5小时(到1924年)被决定是否准许进入,其后受移民配额的影响,人数大大减少。到19541129日,被政府关闭,成为海岸警卫队的训练基地。该岛移民博物馆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上,分三层,第一层有The Peopling of America Exhibits , Baggage Room, Theater, Learning , Student Orientation Center等; 第二层有Registry Room, Peak Immigration Years Exhibit; 第三层有reading Room, Oral History Room, Dorm Room, Conference Room, Silent Voices Exhibit, Treasures Home Exhibit, Ellis Island Chronicles Exhibit等。这里有美国移民的荣誉墙,有将近20万移民参与了这项工作(the American Immigration Wall of Honor)。我们在一幅可供电子查阅的各国移民在美国各地人数显示图前停留,我按动电钮查到中国移民在加州有70.4, 纽约州人口则为28.4万人,为中国移民集聚最多的两个州。当我们离开移民岛返回曼哈顿南渡口。南渡口还有一些有意义的纪念馆或纪念碑,如二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和韩战纪念碑等,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来仔细观测,如果从历史角度来考察,那时很有意义的。

    在南百老汇大道的入口处,有一座铜牛,记得1991我访问曼哈顿时,手执铜牛牛耳在那里摄影留念,现在到了本世纪末,铜牛牛耳已被摸得逞光光亮,看来过了这么多年,摸牛耳者每天不下百千游客, 但是执铜牛牛耳者仍非老美莫属。比萨饼的味道相当不错,价格也适中,我们三人吃一合(Mdpen, $11.49),另加可口可乐三杯(其中一杯为中等,Med Coke $1.39,  2 SM coke  $2.58),税金$1.48,总共$16.74。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交款时是1:28PM,吃到饼时已是1:50PM了,相隔半个小时长了点。

    华尔街是闻名世界的金融中心,许多影响全球的金融机构云集在这里,相传还在200多年前的1792年这里的一棵菩提树下,就有了第一家近代意义上的露天金融交易,可惜这棵树的遗址迄今没有明确标示,我们也没有特别的留意。在现代史上,华尔街就是现代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代名词,在跨世纪的网络经济的时代,华尔街的金融地位并没有被削弱,而是赋予了新的内涵。今天执世界金融牛耳者仍当华尔街莫属。纽约证券交易所位于华尔街旁(20 Broad St. S Broad St, Rector St, Wall St),实际上到了华尔街就等于到了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NYSE),我们进入NYSE参观,在华尔街现场操作的交易大厅玻璃墙外,我们足足看了一刻钟,据说,这里的大型联网电脑机是由IBM提供的。进入大厅交易的,由专业交易人员操作,在有网上交易前,这里占据全部交易渠道,自从网上交易分流了部分股市交易后,这里的交易总量并没有下降。一份有关股票市场交易的录像(我已经录音下来)显示股市在全民的普及宣传。NY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enter提供的一份宣传材料写道:”The Global Marketplace: People from around the World visit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every day. Among them are the thousands who, while touring the Wall Street community, view the elegance of our familiar column-draped facade and the activity on out technology-driven trading floor. Every day, too, the NYSE welcomes millions of investors, market watchers, financial and business professionals, and members of the media who depend on the NYSE marketplace when trading  stock, accessing valuable market data, and finding the most up-to-data news and information.材料称NTSE将帮助全球经济增长,是投资者的首选之地,世界上一些最优秀的公司均在这里上市,今天已有全球近50个国家3000家优秀公司在这里上市。这里是今天和明天公正股市市场的领导者,“Today, the NYSE is growing faster and serving more investors and issuers than at any time in our history. We’ve helped more than 1000 young companies go public  over the last 12 years. Orders to buy executed and returned in 22 seconds on average. Through our ongoing investment in the most advanced technology, we are capable of handling more than 2.5 billion shares a day. Our goal is to stay ahead of today’s pace and changing opportunities, and to be ready for tomorrow’s.”NYSE自豪地称“The World puts its stock in US”

    世界贸易中心大楼(WTC)相互联结的有两座超高大楼(位于Church St. between Vesey & Liberty St.(S Cortland St. Chambers St.)16英亩,在顶层观察纽约全景的(Observation Deck)在2号楼,参观景点在107层,参观票成人每张$12.00,老年人则$9.50,一进门处有人为你“免费”照相,在参观完后如果你可以看自己的照片,你可以不要也不会收你的钱,如果要的话,则需付$10.00,不过这个假场景并没有意义,颇有点骗不带相机的人。接着在安检时每人盖个红印记,迄今不知何意。从底层到107层电梯时间只有60秒钟,在参观处,我们仔细观看了东南西北四面,每面都有各个景点的电脑显示。其中最为壮观的当推看下城全境和哈得逊海湾的自由女神像等岛屿。我们还登上最高层的110层,露天看纽约全景又是一种感受,以后如果有机会夜里来到这里恐怕会有新的感受。

今天.三个人纽约之行总共花费$85.00左右,还算可以。因为明天是感恩节,所以今天街上行人特别多,下午提前下班的人也不少。路上塞车现象比平时增多。今天一天的纽约之行和上周一样,虽然在外面整整一天,我还是使劲挖鼻孔以验其“脏”,但仍然难取“物证”。今天纽约被多云天气所笼罩,直到4:00PM在世界贸易中心参观时太阳才露脸,使我们对纽约全景和自由女神像有比较清晰的了解。限于时间,我们没有来得及参观唐人街(China Town)、西奥多·罗斯福的诞生地(28 E 20th St)、爱迪生博物馆(145 E 14th St)、市政厅(City Hall, Chambers St & Broadway)、全国联邦大厅纪念馆(Federal Hall National Memorial, Wall & Nassau Sts.)、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33 Liberty St.)等地,至少还需整整一天时间才能将这些景点浏缆一下。

9:55-10:00PM,给建琳打电话解释推迟去西部的时间到明年3月底、四月初去,她说目前没有什么问题.,欢迎我们那时去。明天她妹妹一家在建琳家过节。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371035.html

上一篇: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列宁全集》(第38卷)(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59】
下一篇:1999年11月25日日记
收藏 IP: 1.89.1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