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际上,不仅有过三个武功,杨陵还曾经同时存在过三个,现在也是杨陵区与杨陵镇(街道)并存。
(一)
杨陵区的前身武功县杨陵镇,出现远早于杨陵区和杨凌,但是当时的杨陵(镇)在今天的西小寨(大寨街道)一带,管不上永安堡(今李台),后河南岸一部分村还属于武功镇(当时的武功县城),共同隶属于武功县。
杨陵区的前身是武功县(当时属于宝鸡地区)代管的杨陵特区(县级),含杨陵镇(镇区街道)和杨陵公社(周围农村)。镇和公社政府的驻地都在火车站附近。
宝鸡撤地设市以后,杨陵特区正式脱离武功县,吞并了扶风县五泉公社,成为了独立的杨陵区,作为宝鸡市200里以外的飞区,管辖一镇两公社。历史上杨陵从来没有过一对一管辖,但出现过三个杨陵并存。杨陵(特)区、杨陵镇、杨陵公社,一拖二。
杨陵区成立初期发生过两次大的区划变动,第一随着咸阳地区地改市,同武功县一起改隶咸阳,作为咸阳市的第二区。第二内部撤公社设乡,五泉公社翻牌为五泉乡,杨陵公社则一分为三,环绕在镇区周围,分别为大寨(西北,即历史上真正的杨陵)、杨村(东北,杨陵镇与武功镇的过渡地带)、李台(南,实际上继承了历史上武功西乡的永安堡),形成了一镇四乡的格局,一直持续到示范区成立。
示范区成立后的区划调整主要是:(一)外部揉谷乡由扶风划给杨陵,(二)内部撤乡设镇、设街道。整个建成区中心向东南(会展中心酒店、新示范区大厦),再向西南方向(自贸区,高铁杨陵南站)移动,以杨凌大道为界,东部城区设立三个街道:
杨陵:原杨陵镇+杨村乡
大寨:原大寨乡
李台:实际上已成为杨陵主城区,约占全区1/2
西部二镇:五泉和揉谷,原属于扶风
(二)
示范区成立后发展非常迅速,已迅速崛起为西府上最重要的县级城市,超过了工业重镇蔡家坡。
由于地处西宝之间的地理位置,与蔡家坡相比,杨凌更具有成为关中西部次级中心城市的潜力。杨凌城市框架迅速拉开,已初步形成了3圈式的城市空间结构:内核是沿西农路-邰城路、渭惠路展开的十字星结构的科教、文化、商务、行政中心区,类似于杨凌的CBD;内核四周是居民小区和城中村为主体的中间圈层;在外是产业带,城区的东部、东南部和东北部是高新区和杨陵工业园,是示范区主要的工业区,城区以西大寨、五泉、揉谷三个乡镇则是现代农业园区,整体上以建设中的杨凌大道为界,构成了东城西郊的空间格局。
杨凌七普达到25万人,其中四个乡镇大概剩下不到10万人了。城区人口应该超过了陕西大部分县城,不再是农科乡而是农科城了。
当然杨凌和西安(特别是雁塔长安)人口增加也有大学(大中专)扩招的因素。
(杨陵)全区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69254人,占66.6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84617人,占33.3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64310人,乡村人口减少11611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5个百分点
其中李台街道(路南城区部分)人口约占全区的一半。杨陵街道(含原杨村乡)人口超过四万,西部三个乡镇、街道人口各在两万左右,其中大寨政府驻地已经与北部城区基本融合。
如果包括武功县城普集镇与扶风县的绛帐镇,以及河对岸的哑柏青化镇区,35万人大概还是能凑出来的。随着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设立和火车大提速,杨陵城市规模已经明显超过武功普集镇,同时武功站与杨陵站相距只有十几公里,太近。杨陵站的地位又重新超过了武功站,特别是新修的西宝高铁在兴平、武功境内都没有站点,咸阳秦都站以西第一站就是杨陵南站。杨陵已经隐然是辐射周围武功、周至、眉县、扶风,甚至乾县、永寿的一个交通枢纽,特别是东西向客流的一个集散地。
(三)
武功县城普集镇与杨陵之间相距10几公里,中间还有一个大庄镇。当地有首民谣说明了武功县地名的一些“怪现象”:“小村不小(小村镇先后兼并了薛固乡、普集街乡)、大庄不大,武功不在武功(镇县不同驻)、普集不在普集(普集火车站、普集镇不在老普集),游凤无凤、河道无河、长宁不长,北营不在北、南仁不在南”。
实际上,也有两个大庄。渭城朝雨浥轻尘,西出阳关无故人,在陇海铁路与西宝中线公路通车以前,从长安过渭河桥西行,经过渭城、兴平的路线,与今天西兰公路大体差不多,但兴平以西这条西行古道则在今陇海铁路西宝中线南侧一至二公里处,在西宝高速和高铁路线附近,当然历史上渭河古河道也较今天偏南。经过兴平桑镇,武功薛固街、普集街、大庄街,到杨陵永安村和扶风绛帐街。西宝中线公路通车以后,这条古道仍保存有土路的面貌,直到进入21世纪后才硬化为乡村公路。大庄镇这条古道的北侧,即西宝中线与高速之间,现在分为大东、与大西两个自然村,两村之间的南北路仍然是一条农村街市。
大庄街距离武功县城最西部(即原化肥厂)不过四五里,如果相向发展是有可能连在一起的。但大庄镇的发展规划似乎是要对接杨凌,镇区向西北搬迁了约两公里,搬到了曹家村东北的西宝中线沿线。当然这里也是一个十字路口,乡村公路向南过南北立节村到漆水河入渭河口,向北直通原观音堂和戴家(代甲)乡联通省道西宝北线,相当于武功县环县路西侧的南北路。
武功环线南侧东西路则是联通漆水河口、薛固、普集街两个原乡政府驻地的乡村公路,东侧南北路则是从薛固街向北,经过原河道乡驻地,到长宁街接西宝北线,从而形成一个田字形框架,这种类似于棋盘状路网,也是关中腹地鄠邑、周至、武功、兴平一带特有的景观。
(四)
杨陵规划上是向西发展,积极对接绛帐。陇海铁路通车后,扶风与岐山都没有把县城从高原上搬到铁路沿线,但发展了绛帐与蔡家坡两个工业镇,特别是蔡家坡在杨陵崛起以前,是宝鸡与咸阳之间的一个大镇。
陇海铁路通车后,绛帐镇区也搬了两次家。首先从老镇区搬到了陇海铁路绛帐车站附近,位于陇海铁路两侧,二道塬、头道塬塬坡下面,引渭高干渠从镇区北部流过。后来由于高速通车,镇区又向南发展,在陇海铁路与董家村之间,高速出口附近形成了新的中心,新的镇中心与绛帐古镇之间建立了食品工业园区。绛帐老街即现在的西街村,现在仍然是历代建筑重叠,街巷狭窄的古镇景观。镇内与周边有多处庙宇和教堂。镇周原有城壕。现仅南北各有一个城楼。
绛帐镇与杨陵区之间有揉谷镇,法喜村位于揉谷镇东南部与永安村临近,新建的南站位于法喜村北,法喜村南还有西农大的农作三站。杨凌大道南起渭河河堤,从法喜村西通过,经过尚德村与殿背湾之间,过渭惠渠(路)、西宝中线、陇海铁路,安驾村东,穿过大寨镇,到达杨扶公路。法喜村西,杨凌大道旁有后稷庙。揉谷镇南部实际上有三个崖湾,法喜村就位于最东部的崖湾之中,这个崖湾东侧是五星村圪塔庙、杜家坡,北侧是过尚德村与殿背湾,东侧是石家村。杨陵南站和自贸区就在这个崖湾的中间部位。石家村则位于揉谷镇区的正南方向。中部的崖湾则位于石家村与白龙、秦丰村之间,北侧是田东田西村,田东田西村位于揉谷镇区西南,有西宝高速杨凌西出口。最西部的崖湾则为白龙、秦丰村、太子藏村和姜嫄村环绕,西宝高速、城际从太子藏村与权家寨之间通过,揉谷村和全家寨是揉谷镇中部(西宝公路沿线)仅有的仅有的两个村。从法喜村西有一条乡间路通过石家村、白龙村到姜嫄村,再向西则进入扶风绛帐镇境内。白龙村和姜嫄村两个突出的崖畔也都有古文化遗址和古墓群,属于县级文保单位,姜嫄村是传说过后稷生母姜嫄出生和生活的地方,也是后稷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村南有姜嫄祠,是民间自发的祭祀场所。
揉谷镇北部陇海铁路以北自东向有西迎驾村、陵东村、陵角村、光明村、陵湾村、除张村、新集村等行政村,十几个自然村,基本上连成一体,位于狭窄的二道塬的边缘和下方。被称为十里陵湾。我觉得十里陵湾村后高干渠与塬坡之间是杨陵最幽静、最具有特色的风景之一,十里塬坡经过治理,基本上绿化成林,梯田层叠,形成了一条绿带,特别是春季梯田上麦苗墨绿、菜花金黄、杏粉桃红,形成了色彩缤纷、层次分明,具有西北高原地方特色的立体画卷。
每隔500米到1000米就有一条三五百米的冲沟伸向塬面内部,经过治理,冲沟已经成为上塬下塬的小路,在村庄的后面,坡角下、塬坡上以及冲沟内有多处庙宇,其中清凉寺及其石窟佛像是县区级文保单位,朝阳洞道观、名堂寺、五佛寺等都是近年来民间自发修建的寺庙。另外隋泰陵及其附属的路陵观等也高居塬头,隋泰陵是一个巨大覆斗土堆,由于1500年来的烽烟变化,地面建筑已经损毁殆尽,整个陵墓为猕猴桃塬和玉米地所包围。
揉谷最西部的新集村是杨陵著名的葡萄沟,与绛帐车站街道相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