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发人才资源 促进西部崛起
----从美国西部经济腾飞的启示谈起
【在西部大开发与兰州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1999.10.15)】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2年10月8日发布(第31129篇)
1999年10月15-16日,西部大开发与兰州发展研讨会载兰州友谊宾馆举行,10月15日8:30 西部大开发与兰州发展研讨会开幕,会上我作《开发人才资源 促进西部崛起----从美国西部经济腾飞的启示谈起》发言(10:40-11:30)。
在这之前,10月13日我写好大会发言稿。
在这以后,19日,我修改大会发言,并寄兰州武文军
《兰州发展论坛》1999年第2期第23-29页刊出。
****************
开发人才资源 促进西部崛起
----从美国西部经济腾飞的启示谈起
北京师范大学 黄安年
(一)
西部的崛起和腾飞对于我国和美国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美国西部经济腾飞的启示谈起,着重联系兰州和西部开发中,运用好人才资源,促进西部崛起问题。
自1894年以来,美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居于世界先进行列。美国经济的发展给予我们许多启示,其中最具借鉴意义的是美国的政策因素。 它集中反映在十项重要政策上:①改革开放和调整政策;②政府干预和市场政策;③自由竞争和垄断政策;④经济增长和周期政策;⑤贸易自由和保护政策;⑥关税政策和税收政策;⑦财政金融和货币政策;⑧工农商交讯科教协调政策;⑨社会保障和扶贫政策;⑩持续发展和环境政策。需要指出美国历史上有过两次革命,但是自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以来,美国历史上经历了135年的和平发展时期。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平稳过渡到现代资本主义主义,得益于19世纪末近代史上第三次改革调整高潮和现代史上最初15年光景的进步主义改革运动,即本世纪第一次改革高潮,这次改革调整的结果,使得美国稳居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30年代第二次改革调整高潮以罗斯福新政为代表,使美国由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变,它挽救了美国的现代资本主义。1945-1969年间近1/4世纪的美国现代第三次改革调整高潮,是自由主义改革的高峰,它保障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强国。70-80年代的美国现代史上的第四次改革调整高潮,是保守主义改革和调整的高峰,它使得美国渡过了以滞涨为突出特点的结构性经济危机,从而维持美国的超级强国地位。而90年代以来克林顿的新经济改革和调整政策,是现代史上第五次改革高潮,他集战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改革某些特色于一身,在冷战后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保持并发展了唯一超级强国的地位。
当代美国经济发展的明显特点是:①经济中心型,在战后美国历史发展中, 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政治与经济关系中, 经济利益处于优先地位;在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中, 经济发展为中心;在经济发展中, 科学技术和教育占优先地位。②改革调整型,在近现代历史上经历八次改革调整高潮,二战后美国经历三次改革调整高潮。③全球开放型,表现为外来移民对当代美国各方面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国内移民的多样性和流动性推动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一直在美国经济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制度上呈现多元性的发展;在对外政策中的重经济竞争的门户开放特色; 在思想意识上的全球意识和开放意识;在全球地位中的开放型。④一体多元型表现为经济制度上的垄断资本化主体型; 社会生活上的现代化生活主体型; 政治制度上的垄断化统治主体型;思想意识上的资本自由化主体型; 民族构成上的美利坚民族主体型; 文化模式上的美利坚文化主体型;宗教模式上的美利坚清教主体型。⑤实用协调型经济,表现为自由竞争和垄断的协调; 政府干预和市场经济的协调;经济发展和经济周期的协调;富裕阶层与贫困居民的协调;经济实用与博采众长的协调;以及不同区域经济的协调。
西部地区在美国的近现代史上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它经历了19世纪下半叶的崛起和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腾飞两个重要转折时期。前者对于近代美国的崛起,后者对于本世纪以至下个世纪初的作用都是极为重要的。
经历整个19世纪的西进运动,对于美国经济大国的崛起、美国经济区域化的形成、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打开美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洋的主要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而条件最为有利的莫过于美国。无论是19世纪的大西洋时代, 20世纪的两大洋时代还是21世纪的向太平洋倾斜的时代,均有利于美国的发展。历史上的大陆扩张和西进运动正是19世纪美国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20世纪美国发展的重要历史条件。它对于美国今天疆界的形成,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发展,以及北美邻国的发展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西进运动主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领土开发进程;从时间上看,西进运动始于18世纪90年代,结束于19世纪90年代;西进运动是群众性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迁移运动。西进运动的明显特点是:第一,它是美国人民由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一直向西开发和移殖至太平洋沿岸的缓慢过程,自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经历了100年以上的时间,这种群众性的经济开发、社会迁移运动和拓殖不能同殖民主义相混同。第二,具有自由市场经济特有的商品性,在西进运动中各阶层的动机虽不相同,从本质上说,西进是美国的资本主义向横广面发展的群众性运动。第三,具有极强的流动性,这种流动一方面是外来移民和国内居民的大规模流动,另一方面又是地区经济结构和和劳动成员工作对象的变化。第四,具有排他性,即西进进程中,充满对印第安人的驱赶,掠夺和杀戮,参与其事的既有统治阶级,也有普通白人的活动。在西进运动中,探险队和商队起了先导作用,自1804年到1820年间,先后有刘易斯—克拉克等探险队向西部探险,分别经密苏里河、越过落基山脉、直到太平洋沿岸的哥伦比亚河流域地区,随后经历1816-1819、1835-1837、1854-1857年三次西进夺地高潮,和其间各种大蓬车队移民越过险峻山口的壮观场面,在50年代的西部地区行进中,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车队迁徙的。内战后,西进浪潮继续发展,70-80年代,移民由大平原地区向太平洋的最后边疆扩展。从1790-1880年,美国的人口中心点大约每年向西移动6.4372公里(合4英里)。1890年,美国人口普查局宣布,10年前还有一条定居地边界线,现在美国已不在存在一条移居的边界线了,移民已经向全国扩展,西进运动至此,告一段落。
大陆扩张和西进运动对美国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第一,促进美国成为一个年轻的、具备得天独厚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的政治经济大国。世界上的大国像美国那样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的,是罕见的。美国独立前的13个英属北美殖民地,地处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的大西洋沿岸的狭长带,设想如果今天仍然处在西进运动和大陆扩张前的那样下,要成为超级大国显然是困难重重的。今天美国的优越自然条件是建国后通过不断扩张领土取得的结果。美国位居世界前列的丰富矿藏,其中相当一部分集中在西部和南部地区,得克萨斯、路易斯安那、俄克拉何马、新墨西哥集中了天然气储量;得克萨斯、路易斯安那、加利福尼亚集中了全国的石油储量;西部各地集中了金、银、铜等有色金属的储量。1970年西部集中了森林面积的47%;美国的水利资源大部分在太平洋沿岸和山区。由于大陆扩张,美国国土形成了东濒大西洋,南接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北跨五大湖的有利于现代化进程的自然地形,它北与加拿大相接,南与墨西哥为邻,北美大陆又与欧洲大陆远离,有两大洋作为天然屏障,形成了有利的地缘政治。这种情况既有利于18-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崛起和发展,又有利未来21世纪重太平洋的两大洋时代的继续发展。第二,推动了全国性的人口大迁移和人口布局的调整。美国是一个人口频繁流动的王国。从历史上考察,它受制于持续不断的移民潮、西进运动和大陆扩张。从经济上考察,它是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经济机遇重新分配的过程。由于人口不断西移和流动,1790-1896年的100年里,有31个州加入了联邦。西进运动也推动了农业劳动力布局和城乡人口比例的新变化,1790年,几乎100%的农业劳动力集中在美国的东海岸地区,到1840年时,有1/4的农业劳动力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而1900年时,美国中东部农业劳动力达到39%,中西部13%,远西部为4%,与此同时,美国城市人口增长和布局也发生相应变化。第三, 开发了广阔的西部土地, 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业经济区。由于西进运动的发展,美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垦殖的西部,它包括俄亥俄和密苏里河以北的小麦王国、密苏里地区下游地区的棉花王国和西部大草原地区的畜牧王国。在这个基础上,西部发展了以食品加工业为主的轻工业和以农业机械制造为主的制造业,从而推动了粮食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的同步增长,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的协调发展。畜牧王国包括东起密苏里河,西到落基山脉的西部大平原。得克萨兼并后,50年代牧牛和大牧场进入美国社会生活,出现了专门的牛市、牧牛区和牧牛专道,畜牧业的发展,受惠于自由土地的开发,肉类消费需求的增加和冷藏车的发明、畜牧加工技术的进步。自1848年在加州萨克拉门托附近地区发现金矿到90年代,开采金银矿的浪潮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其中有1849年的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50年代在科罗拉多、内华达发现金矿、70年代又在爱达荷,蒙大那和达科他发现了金矿。此外在亚利桑那、新墨西哥,蒙大那还发现了银矿、在科罗拉多、爱达荷发现了铅矿。第四, 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1860年前,密西西比以东地区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当完备的铁路网,1869-1893年间,美国又先后修筑五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干线,铁路先行对于西部开发和美国近代工业化的完成起了重要的作用。[1]
20世纪60年代以来是美国西部地区的腾飞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亚太地区尤其是东亚环太平洋带的经济持续快速,美国西部地区的腾飞带来了极其良好的发展机遇。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第一,二战以来军事工业的地理配置促成了美国西部经济在20世纪下半叶的新崛起,传统军事工业的设置受到原料、燃料、交通运输、技术条件和政府政策的制约,而新兴高科技军事工业的发展除了上述条件外,还有人才和战略上的考虑,美国西部地区在这两个方面均具备有利条件。美国的国防和高新科技的发展需求给予美国西部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果在军民两用相互促进和转化问题处理得当,则将扬长避短,在需要发展军事工业时或军事工业相对减弱时,都将保持经济增长势头。第二,美国西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发源地之一,又是向新的产业革命进军的先行地区。一些新型高科技产业和高科技群体如硅谷、生物谷等出现在西部地区尤其是太平洋沿岸地带不是偶然的。它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良好的自然条件、便利的运输条件、合理的房价、教育和文化的优势、低失业率和低工资、邻近高度发达的交通枢纽、优越的企业服务设施。而这些条件并非与生具来的。需要政府的财政分配的倾斜以及有战略眼光企业集团的资金投入。第三,作为美国各个地区资源重新分配的结果,美国的人口重心不断西移,并且形成职业分布的新格局,有利于西部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美国的人口统计资料显示,1964年,加州人口第一次超过东部纽约州的人口,成为美国第一大州,由于原来高密度的东、中部地区人口不断流向原来低密度的西部和南部地区,美国西部地区人口快速增长,从1965年到1980年,美国西部地区人口净增2297万人,而中部和东部人口净减少3543万和3005万人。西部人口的增加还有赖于新一轮移民潮中心由大西洋转向太平洋的态势有增无减,也有利于西部人口的增长。在考察西部人口结构变化时,我们注意到,西部地区20-44岁间的青壮年成人劳动力占该地区人口的1/3强,充分显示其显示其活力。而1950-1970年间,西部人口中受教育含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均高于全国平均数。第四,西部的腾飞得益于东亚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太平洋经济发展势头超过大西洋的发展。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大洋时代向重太平洋时代倾斜,而美国经济由东西两海岸的发展向西海岸的倾斜是其中的一个表现,美国西部的腾飞反过来又促进了太平洋地带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要着重强调的是美国经济的发展和西部的腾飞,是和美国的人才战略和政策分不开的。美国科教兴国和强国战略在人材领域方面的突出表现在重视全方位教育和人才的选用及引进上。战后美国科技队伍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其他领域的人才增长速度,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材料,1990年世界各地区,每百万人口中从事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北美为3360人(其中美国占90%左右),为其他地区总和的1.23倍。雄厚的高质量的科技队伍无疑是与美国的全方位教育和人才的选用及引进政策分不开的。美国的教育兴国政策对科技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58年国防教育法,1964年经济机会法,1965年中小学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教育立法起了有力的保障作用。美国政府除了注意办好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终身教育网外,还注意选拔有组织能力的科学家,从事科研的管理工作,专门建立了评选机构,负责推荐候选人和确定选拔标准。1990年4月,美国总统布什颁布了提高教育水平的七点计划。重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 着力提高劳动力素质, 强化人力资本是美国立足21世纪的关键问题,其后明确宣布2000年教育目标。美国自1965年以来的历次移民法的修改,均向有一技之长的科研人员倾斜。80年末,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中的非美国出生者占到59%,美国工程系科的研究生一半以上是外国人,35%以下的主讲教师中有60%是外国出生的。美国西部的发展是和集中一批培养杰出科研人才的优秀学府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利福尼亚工学院等,也和高技术科技园区的发展分不开的。
(二)
美国西部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特点,这和我国西部的开发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在古代历史上,我国西部地区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今天是刚刚起步的欧亚陆路交通的枢纽。而在早期,美国西部地区是渺无人影的沉睡的荒地,经过不到200年的开发,今天却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腾飞之地,它有新兴太平洋的地带和太平洋沿岸为依托,面对的是世界经济和贸易最繁荣的地区之一。而我国西部地区面对的则是亚洲腹地的中亚地区,这里自90年代以来是一个多事而动荡不安的地区,是一个内陆地区,对于21世纪的海洋世纪来说,客观上存在某些不利的条件。在新的千禧之年行将来到之际,兰州和西北地区能否重振千年前的辉煌,重铸新世纪的丝绸和信息之路,严肃地摆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兰州人和西部地区的面前。
对于兰州和西部地区发展的准确定位,是我们在制定发展规划时首先面临的问题,低估和高估都不利于发展,尽管改革开放20年来,兰州和西部地区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发展,但是实事求是地说,东部地区发展更快,而且呈现了有利于东部地区的差距扩大态势,面对新世纪的激烈竞争,如果搞得不好,有可能差距更加扩大。为此,作为第一步,我们首先要遏制住扩大差距的态势;第二步,我们要尽快缩小差距并在个别领域赶上东部先进地区。[2]
从人才资源开发的角度,借鉴美国西部崛起和腾飞的经验,结合兰州和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为了推动甘肃兰州等西部地区的经济崛起,我以为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第一,紧紧抓住下个世纪初西部地区发展的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谋求建立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关系兰州和西北地区发展战略的。美国西部在战后的经济腾飞,得益于发展独特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兰州并不临近经济发达地区又没有出海口,虽依托黄河,但是黄河不是长江,这是兰州发展的不利条件。但是只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谋求建立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样可以变劣势为优势,同样恶劣自然条件的不临太平洋的一些西部州能够崛起,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我国西部有可能崛起。深处内陆的兰州和甘肃地区的独特地理位置决定了,在这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和国家的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环境安全相紧密联系的,而国家的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环境安全对于确保我国在和平与发展主题下快速实现四化大业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经济区域的合理配置和结构调整也是有利于兰州和甘肃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央关于“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从现在起,主要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精神,加大开发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力度也有利于人力、物力、财力、科技对西部投入和倾斜。但是问题的关键,仍然在于能否选择好开发兰州和甘肃地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逐步形成吸引、稳定、引进和搞活的良性循环人才市场机制。谁也不否认搞活人才,形成良性循环机制的重大作用。在这方面我以为在研究兰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时,要注意到能够反映纵向和横向比较的统计数字的变化。例如,历年兰州考上了外地的大学生、研究生有多少,毕业后回来工作的有多少,在兰州地区稳定工作10年、20年以上的又有多少。设想如果我国的兰州和西北地区成了只是向全国各地输出大学生、研究生、高级职称的人才输送基地,而兰州和西北地区却留不住优秀人才,不能很好地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来解决吸引、稳定和引进人才的问题,形成良性循环,则将难以真正解决科教兴国问题。在这方面,务望下大力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逐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其一,采取措施稳定住现有人才,吸引外出人才重返兰州故里,这是首要的一条。从会议所提交的文章看,兰州人才外流趋势仍未能遏制。[3]有文章说:“兰州地区每年流失的人才在1000人左右,近年来,人才外流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高层次人才外流趋增,拔尖人才难以留住,中年骨干队伍不稳。”[4]其二,为外来人才的引进和稳定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没有这种优惠政策要在激烈人才竞争市场上获胜是难以想象的。其三,发展网络建设,让中国和世界了解兰州,扩大兰州和甘肃的知名度,让兰州了解世界,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最新前沿,这一点在经济时代尤为重要,有了它,可以变劣势为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外部人才优势为兰州发展服务。其四,既要引进“永久牌”人才,又要吸引“飞鸽牌”人才。前者需要相当的资金投入,而后者则投入产出的效果较佳。设想用一定经费邀请四方专家来兰州短期培训或和国内以至世界名牌大学及科研机构或企业联合办学、合作科研,其结果将能够带动一片。
第三,培育和发展兰州地区的独特人文环境。兰州地区拥有独特的人文景观。我注意到《兰州年鉴(1998)》中对此有大段令人向往的描述,“兰州作为甘肃及西北的交通枢纽,其旅游区位得天独厚,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和组织状况更增强了兰州西部的旅游中心地位。”详细介绍了兰州市区的旅游资源,如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三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著名的游览区和园林公园,各种文化遗址和古迹,革命旧址,以及古建筑群等[5],它充分说明兰州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有着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底蕴,是一座集中华优秀的文化和现代化发展于一身的新型城市。然而,我以为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搞得更好,更加丰富多彩。本人孤陋寡闻,这里仅举一例: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兴盛一时的兰州水家花园,现已荡然无存。然而作为历史的见证,水家花园至今并未在人们的心目中磨灭。今年6月《中华读书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水家花园与水氏家族》的文章[6],文章说:“对于中国各大家族的研究在国内史学界是个薄弱环节,而国外倒比较重视研究中国的家族史,通过一百多年的大家族演变来看中国社会的变迁。兰州在人们印象中很偏远,其实在中国地理位置上是中心。”“作为一个省会,兰州在清代已经发展起来了,而且在民国时期,水家在当时开风气之先,应该算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绅士阶层。”文章是从水家花园主人公水梓的儿子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所长水天中先生《穿越四季》一书谈起的,那里面有一篇文章“煦园”[7],对于当年的水家花园有十分真切的回忆和描写。水梓曾是明清举人,后在北京参加了同盟会和辛亥革命,是兰州国民党元老,担任过省立兰州一中校长、省教育厅长、国民党考试院委员等职。新中国建国初,毛泽东、周恩来等接见过他。[8]抗战时期,水家花园接待过不少风云人物,如戴季陶、陈立夫、蒋纬国、于右任、张治中、萨镇冰(清末水师提督)等是园中的座上客。国民党垮台前,张治中为水梓准备了去台湾的飞机被他拒绝。他曾和黄炎培等人同去欧美考察教育,并为甘肃省带来了现代教育思想。然而他在反右斗争中成了甘肃的最大右派,一生的收藏、字画、手稿等全部被抄光。水梓历经磨难,于70年代初去世。这一冤案,在中央领导同志的亲自干预下,才得以平反。70年代末,当时的香港总督访问兰州,提出游览水家花园的要求,但是那时的水家花园早已成为厂房。像这样一个在兰州历史上有影响的水家花园在我们的年鉴里竞付阙如。限于条件,我们难以要求全面恢复水家花园。但是创造条件,局部恢复并非苛求,我们不应当无视这一份历史文化遗产。水家后人今天在各个领域里多取得相当成就,应当说,这和水家花园的孕育和水氏家族的教育分不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文环境和文化底蕴的重要。
第四,让科教兴兰的口号深入人心,切实大力办好基础和终身教育,提高兰州人的整体素质。科教兴兰深入人心是振兴兰州的必要前提,增强兰州人整体素质的必要条件则是切实大力办好基础和终身教育。这关系到兰州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问题,关系到能否吸引和稳定人才。我注意到兰州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的《兰州年鉴》显示1949-1979年间,兰州平均每万人口在校学生数的成倍增长,如大学生由23人到153人,增长6.65倍;中学生由49人到507人,增长10.3倍,小学生由610人到1083人,增长1.78倍。兰州市计划委员会王明华主编的《1999年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则列举了1998年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数的新增长。不过我们不仅需要纵向比较,还要横向比较,即和西北地区、中国以至世界相比,看兰州在西北地区、在中国、在世界的相对位置,有了这个比较。我们就有了坐标和分期分批的追赶目标。设想,如果我们的兰州在这方面居于全国平均数的中上游甚至先进行列,也就是我们的整体素质是中上游以至是一流的,那么我们当然具备了兰州持续振兴的良好基础。
第五, 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加快发展以政府办学为主的多元化全民办学格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人才。这时教育事业能否适应“三个面向”,建设四化需求的关键所在。目前教育体制滞后、教育观念滞后、教育内容和教学体系及滞后、教育管理滞后的情况十分突出,而政府财力投入的有限也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从而也影响着全民素质的快速提高,兰州和西北地区的情况比起东部来说,更加严重。在面向新世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今天,解决好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与精神文明互动,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性的教育产业,对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战略抉择来说,是同一起跑线。如果兰州地区真正搞活教育事业和产业,采取政府办学、公办、民办、官民合办、网络办学、地区合办、中外合办、各种办学形式并举而以政府控办为主;如果实行教育经费的多渠道、教师来源的多途径、教育管理的多模式,那么“独木桥”现象将有可能很快缓解,民族整体素质也将随之提高,问题在于我们能否充分意识到并运用好这股行将并发出来的巨大潜能。设想,如果充分调动包括退休教师和社会资源在内的各种知识和文化力量,如果充分利用省市外以至海外的师资力量和财力来为兰州和西部的教育大发展服务,那又是一种什么景况呢?今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已经明确指出“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到200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兰州和西部地区的教育振兴指明了方向,紧紧抓好教育事业和产业这一环的改革与发展,将极大地促进兰州和西部地区的崛起。振兴兰州首先要振兴兰州的科技,振兴兰州的科技有赖于振兴兰州的教育。
第六,利用兰州和甘肃的地理优势发挥人才资源的枢纽和辐射作用。兰州就我国东西部自然地理的位置来说,处于心脏地带,是连结西部和东部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北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重要枢纽。利用兰州和甘肃的地理优势发挥好人才资源的枢纽和辐射作用,则是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做的一篇大文章。其中将飞过兰州的人才作梢留片刻的“传经送宝客”,是着实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设想如果我们能够将飞过兰州的人才吸引在兰州片刻,传经送宝,岂非天赐良机,如果让他们对兰州留下难忘的印象,则有可能变停留片刻为过往常客,岂不是件莫大的好事。
(写于1999年10月13日夜,1999年10月15日在《西部大开发与兰州发展研讨会》上发言,1999年10月19日修改)
1,
2,
3,
4,
5,
6,
7,
8,
9,
开发人才资源 促进西部崛起(兰州发展论坛1999.2)
【个人纸媒文章(黄安年个人纸媒文章目录编号GWH 253)】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年8月21日发布(第22193篇)
自2019年1月6日-4月2日笔者通过博客陆续发布个人收藏图书的英文图书书目(US001-US538号)。4月5日-5月28日发布个人论著收藏图书书目(GH001-GH041)、《黄安年文存选》目录(GH042-GH071)、黄安年书稿和讲稿目录(GH072-GH168)、个人在纸媒图书上文章目录78种(GWH001-GWH078)。8月5日开始发布在纸媒报刊上的个人文章。
为保障个人纸媒文章目录的完整性,便于自己和读者查找,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改革开放以来在纸媒报刊的个别文章暂不发布。个人藏书书目工作自今年初以来已经整整七个月多了。书目力求穷搜,目录检索是我国固有的学术传统,也是学术传承和历史记载的必要平台,个人藏书目录的完善将为集成为一个微“数据库”创造条件。
笔者文章《开发人才资源 促进西部崛起—从美国西部经济腾飞的启示谈起》载《兰州发展论坛》1999年第2期第23-29页。
照片9张拍自《开发人才资源 促进西部崛起—从美国西部经济腾飞的启示谈起》,收入黄安年文存1999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94565.html
[1] 详见黄安年著:《美国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2] 关于经济发展观问题,请参见拙文《论经济发展观的误区----再论我国跨世纪的机遇和严峻挑战》,《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第5期。
[3] 田秋雨先生的论文《关键是更优惠的政策》说:“人才外流问题不解决,无论怎样加快兰州教育的发展也无济于加快兰州经济的发展。”钟永隆先生的论文《充分发挥兰州各种资本的优势走它们协调发展和共同增殖之路》说:“要营造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造就人才环境,改变高级人才孔雀东南飞、大量流失的状况,实现高级人才回流或进大于出的两性循环。”
[4] 郭念星:《开发兰州人才资源 加快西部经济发展》, 西部大开发与兰州发展研讨会论文,1999年10月。
[5] 兰州年鉴编委会编:《兰州年鉴(1998)>》,第80页,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
[6] 赵晋华《水家花园与水氏家族》,中华读书报,1999年6月16日。
[7] 水天中:《穿越四季》,第1211-227页,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8] 民国初年,他曾在袁世凯的爪牙甘肃督军张广建的辕门前大骂张广建(见许元方《忆兰州》,1941年香港出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