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上不同学科有很多,各学科的专业知识都各不相同。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都可以通过自行阅读教材、专著、文献、博客、听慕课等方式实现,理论上可以做到无师自通。但是作为科研工作者,学术研究的全过程有一些相通的技术性规范和共识,例如:如何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如何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计划解决问题;如何写作论文、选择期刊并投稿、发表;如何在学术会议上宣讲自己的成果;如何申请项目并获得资助;乃至如何塑造学者的风范气质等。这里面包含了很多窍门和注意事项,琐碎而又很重要,有些是决定科研成败的诀窍,有些则是学术界区分内行外行的标尺。这些窍门和注意事项基本上在书里是找不到标准答案的,需要在科研过程中由导师传授。某种意义上,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以做事情立规矩为主,对方法、诀窍、规范的指导才是第一性的,专业知识的传授反倒是其次。
复旦大学张军平教授的《高质量读研:教你如何写论文、做科研》凝练作者多年治学和育人的心得体会,系统性总结青年学子初入学术门径时所应该了解的注意事项,无保留地囊括了张教授本人传授给弟子的科研方法和各种窍门。学校平台有差异,导师的学识阅历也有参差,不同导师的学术理念和培养方式都不一样。有些学生未必能有条件接受高水平学者的充分指导。有些学生尽管受到一定指导,但仍然不了解不同导师的理念差异与共性。反复阅读这本书,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位新的学术导师,时刻为自己答疑解惑,提醒自己哪里有坑需要避开,哪里需要格外注意。这书也可以视为或者作为“治学方法概论”的课程教材,一定程度填补了空白。
书的内容很全,已涵盖了科研入门所能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PPT怎么写;口头报告的注意事项,包括声音、节奏、时间把控的窍门,乃至如何加点佐料增添幽默感;怎么搞吸引眼球的论文标题;怎么写摘要;论文的Introduction应该怎么展开;还有很多具体详尽的技术细节,如公式符号设计的注意事项,参考文献的格式,期刊和人名的缩写方法,对审稿意见的应对办法等……真正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本书也应该作为工具书,放在案头,时时检索查阅。当科研中遇到具体问题了,再按图索骥,寻找问题答案。作为教材集中学习,能快速系统地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而作为工具书检索查阅,结合具体科研实践,则更能强化感性认知。
我本人已不是青椒。作为相对成熟的中年导师,书读起来肯定比学生快得多,但读来依然既有趣味,又有收获。一方面,很多知识都是科学界的共识,通过阅读可以印证自己的看法和信念。比如张教授说“写论文作为研究生的基本功之一,是研究生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研究生一定要花大力气过论文写作关;比如论文写作应追求细节上的完美主义,细节决定成败。另一方面,对于有些问题,通过阅读这本书同样也可以解答我的疑惑,开阔我的视野。比如张教授指出“有些导师学术水平很高,但不太爱花时间去争取项目”;张教授还指出:有些人不愿意改换研究方向,其实质是不愿意走出科研的舒适区的心理惰性,是对挑战的回避。张军平教授作为任教于知名学术殿堂的权威学者,他所经历过的一些故事也能令人大开眼界,特别是高手之间如何具体开展合作科研,实现共赢的。身为大同行,作者在书中对模式识别理论的回顾总结也能给我以启发。我准备以后给每个研究生发一册《高质量读研:教你如何写论文、做科研》当礼物。这就相当于有些我反复强调过的话,学生可能已听得耳朵起老茧了,这时候我再拉来一位比我更权威、更令人信服的名师,再给他们强调一遍。正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技术细节之外,还有科研观和方法论的问题,属于更深层次的系统性奥义,或者心法。张教授能毫无保留地向公众分享自己的治学心法,尤为可贵。很多导师往往只是单纯强调科研要吃苦耐劳拼搏抗压,在管理上简单地通过打卡刷指纹查钉钉监督在实验室的时间,但实际效果并不好。绝大多数教授,要么干脆躺平;要么疲于应付,灰头土脸;这两种情况都难以对学生形成榜样力量。而张教授,是极为罕见的事业与生活、工作与爱好能实现完美平衡的偶像榜样,既像神仙,又接地气。张教授对乐理颇有造诣,唱功达到专业水准,可能是人工智能学者里歌唱的最好的。他曾经每天录制一首歌曲发布在音乐公众号上,磁性的嗓音深情款款。现在已经跟知名企业合作,并拟与艺术界合作开展人工智能乐理分析和作曲研究探索。还喜欢养狗,喜欢运动,喜欢打游戏…书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启示有二。一是要愉悦地做科研,争取做到事业和兴趣合一,明确反对内卷焦虑。关于鸡娃内卷话题,是个“双标”重灾区。如果一个loser说“不要当鸡娃搞内卷”,别人会指责说“你这是阿Q精神胜利法”;如果一个winner说“不要当鸡娃搞内卷”,别人又会指责说“你这是幸存者偏差”。总之不听劝,十分顽固。而张教授以他自己另类曲折的人生经历讲“不要当鸡娃搞内卷”,则特别有说服力,别人无话可说。另一个启示更趋近究极奥义,就是在科学工作者的字典里,要把“不可能”三个字抠掉,只要坚持梦想,一切皆有可能。
这本书最适合品茗夜读,展卷仿佛一个有趣的灵魂来到面前,用他磁性的男中音,跟你聊科研、聊人生、聊艺术,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8: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