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zhouchangwan 余小波和学生们的周末沙龙

博文

以评促改 为“改”赋能——记参加湖南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在线推进会(2022.07.13熊乐天)

已有 2000 次阅读 2022-7-15 19:53 |个人分类:沙龙纪实|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教育评价作为引领教育发展的指挥棒,发挥着树立科学办学导向、扭转错误评价理念、倡导长远育人思想等重要作用。自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9月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来,湖南秉承“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文件,将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作为改革工作的重心,结合实际制定了《湖南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以多方案、全方案的贯彻途径促使改革举措的落深落实,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实施方案》对标中央要求、明确责任单位、压实改革责任,分别在落实改革责任、加强专业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方面重点明确了7条举措、8大措施、4个方面的要求,并给出如“在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方面,明确市县两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等的特色亮点举措,从而保障《实施方案》的深入推进。湖南省各市县区严格落实文件的各项要求,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出台地区方案,组织引导学习与借鉴,发挥地方优势,落实重点改革,不断建立健全有关机制,加强监督监管与排查整改,形成了内外发力、系统推进的工作格局。

7月13日,湖南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织召开全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在线推进会。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刘静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处处长崔恒源主持会议。长沙市等5个教育评价试点市、湘潭市雨湖区等13个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县区教育局分管领导依次汇报了本地区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情况。余小波老师作为湖南省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带领其研究生团队承接了湖南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现状课题调研任务,现场参加了本次会议。

与会各单位的工作汇报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聚焦《实施方案》重点任务,主要围绕改革试点进展情况、主要问题与困惑、下步推进思路三方面展开。刘静在听取完各有关单位情况汇报后,对各地市就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推进的一系列举措和取得的成效表示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各地市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示范性和引领性不够、废改立力度不大、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不多。刘静明确提出,本次推进会的主要目的在于思想再聚焦、任务再突出、落实再强化,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和久久为功的韧劲,坚决打赢打好“更硬的一仗”。就下一步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他从“为什么是、是什么、怎么是”强调各地要深刻领会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意义,不断凝聚共识、统一思想,统筹谋划、精准发力,准确把握教育评价改革试点的目标任务,牢牢把握“试点探索、复制推广、深化运用”三个环节,统筹做好教育评价改革的实施推进,确保改革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会后,刘静会同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相关负责人与余小波老师就湖南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调研方案交流了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调研的范围、对象和重点。同学们也在会后线上交流讨论了参会的感受和收获,梳理了下一阶段调研任务开展的方向和时间节点。余小波老师对课题组成员近期学习任务及后续课题调研工作提出了“三要”要求:一要认真消化吸收会议的内容,以更加严谨负责的态度对待课题调研,结合目前已掌握的文本材料集中梳理、优化调研方案。二要做好暑期时间管理和学习规划,充分利用假期完成现阶段各自手头学习任务,以备秋季学期开学后,全身心投入调研工作。三要提高对教育评价改革课题调研的认识深度和重视程度,珍惜本次课题调研的实践机会,深入了解当前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难点、重点,结合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行合一,力求通过实地调研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使课题调研成果切实服务于湖南省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推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8771-1347413.html

上一篇:鉴往知来,孜孜不息 ——记渔舟唱晚2022年春季学期总结沙龙(2022.07.01秦煜萱)
下一篇:开来继往迎新聪 缘起湘水共余波——记新学期第一次沙龙(2022.09.02廖婧琳)
收藏 IP: 222.244.139.*| 热度|

1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0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