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zhouchangwan 余小波和学生们的周末沙龙

博文

开来继往迎新聪 缘起湘水共余波——记新学期第一次沙龙(2022.09.02廖婧琳)

已有 3984 次阅读 2022-9-21 15:43 |个人分类:沙龙纪实|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开来继往迎新聪 缘起湘水共余波

时间:2022年9月2日

地点:教科院201会议室

主持、撰稿:廖婧琳

摄影:秦煜萱、熊乐天

参与者:余小波、刘潇华、张欢欢、吴丹平、侯瑞雪(线上)、陈怡然、仇国伟、王艺霖、易凡、赵晴晴、孙汪帆、张莉、秦煜萱、熊乐天、廖婧琳、周希越、梁东云(线上)、姜美霞(线上)、刘宏宇、王彬涵、谢钰文、黄亚丽、廖娜、刘欣莲、唐佳莉 

袅袅蔺皋暮,冉冉桂华秋;云师别故里,游子邂银杏。

楚材今最盛,后俊似云骢;余波遂荡漾,湘水谱新句。

教科喜迎门下士,渔舟唱晚起浪频;校北多添慕雅人,濂溪一脉正如新。

古韵今言珠玑绣,光华妙境藏大趣;恺悌君儒谈笑间,且将长路付精勤。

1.JPG

九月,麓高云淡、湘水漫流。湘、沅、资、澧四水,集西、北、南三湘地奔涌而上,汇入洞庭,再向东滔滔三千里,交于长江。银杏楼,月华初下、“渔舟唱晚”,周末沙龙桃李莘莘、青蓝相接,余门薪火相传正酣。七名新同学踏各方而来,如一湖四水、川流入海,齐聚于余门翻开研途新篇;热情的浪花泛起层层涟漪,为“湘水余波”大家庭注入新生力量。

2.JPG

 一、渊渟泽汇 涓涓细流

在时间的河床里,每个人都是浩荡洪波中的一滴水珠、一脉溪流。积水成渊,涓滴成河。当涓流汇入余门,尽管拥抱这里温柔的港湾,身上依然流淌着奔涌的热忱。谈笑风生中,三名全日制同学谢钰文、刘宏宇、王彬涵向大家介绍自己。

作为“万花丛中一点绿”,谢钰文率先发言。来自江西萍乡的他性格开朗随和,兴趣爱好广泛。从应用化学到教育学,化学教学的兼职辅导经历让他真切体验到教育的“艺术”魅力;从职场到学校,机会与挑战并存,每一步选择都行之不易。路转折处,钰文始终坚信“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决不能被打败”,在传记阅读中汲取历史伟人的精神力量,直面困难、勇敢挑战。长路漫漫,读研仅占人生三载,但他深感把握各个阶段目标与方向的重要性。选择回归“学生”角色的他希望着眼于当下,少一些患得患失,多一分求索精神,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将知识技能内化为自身修养。

同为江西人的王彬涵来自花炮之乡——宜春市万载县,文质“彬彬”而不“冰”冷的她盛情邀请余老师及师门伙伴们有机会来家乡游古城、赏烟花。人如其名,“彬”彬有礼、“涵”养性情,是她带给大家的初印象;而开学以来,研究生课程的初体验也让她迈出了对研途“多思多想多沉淀”规划的第一步。彬涵将自己爬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的成长路程联想到一起,感悟“人生有如登山,向往顶峰,但更迷恋成长”。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山路上,每个人的目标和体力不同,所选择的路线和脚下步调自不一致。她感叹登山过程虽然艰辛,但有幸于硕士生涯的这个山脚遇见余门,因而分外珍惜能与大家相互陪伴鼓励、共同攀登向上的宝贵情谊。

刘宏宇在湖北荆州出生,湖南常德长大。好比南北之间洞庭湖的“一静一动”,热爱舞蹈、健身和旅行的她也自称为“表面文静,内心狂热”的典范。静下来,她通过旅途的所见所闻感受岁月静好,放慢脚步享受生活;动起来,她在各种运动项目中摆脱焦虑和迷茫,以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面对新的学习。于动静间落实行动,宏宇表示今后不仅要努力钻研学习专业知识、拓展思维,更需在不设限中突破自我、学会与人沟通,心怀感恩、向阳生长。

四名非全日制教育管理的同学廖娜、刘欣莲、黄亚丽、唐佳莉也不遑多让,身为英语与地理教师的她们诉说了自己的备考初心,展示了未来的学习决心:廖娜来自湖南省郴州市美丽的东江湖畔,目前就职于长沙市的一所教育机构。作为新手教师的她基于自我要求和规划,在不懈努力下终于重新成为了一名“新学生”。刘欣莲是衡阳市第五中学的一名高中英语教师。两年的援疆支教岁月,沉淀了她的教育素养,更激发了她的教育热情,通过提高自身教育素养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奉献力量。来自湖南株洲的黄亚丽谈起她对教师教育的理解,认为一名好教师不仅要以教学理论指导课堂实践,更需提升将教学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的归纳总结能力,这也是她今后的努力方向。来自湖南湘潭的唐佳莉是长沙市长郡湘府中学的一名地理教师。从教十二年,她的心中始终有个不灭的读研梦。决心考研,是面对工作瓶颈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也是为孩子的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榜样。求学路上,她们不仅是优秀的教师、称职的母亲、孝顺的女儿,更是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坚守目标,为梦想笃定向前的学生。暑假为期一个月的线上课程已经为她们打开了研究生的大门,在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教育观点的跳跃碰撞中尽情徜徉。面对崭新的学习生活,她们憧憬而困惑,纷纷向余老师和各位同门寻求建议,期待能够保持反思和研究的热情,兼顾工作和学习的平衡,尽快找准方向,与大家共同进步。

4.jpg

热火朝天的相互介绍结束后,余老师为七名研一新生赠送专著作为入学礼物,并与全体新生合影留念,以此欢迎新同学的到来。扉页上,老师亲笔写下的时间、地点和签名意味着大家正式加入湘水余波大家庭,“湘水余波”的师门传统也于无言中传承。正如岳麓山联所说,“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湘水余波”,正是为了激励余门学子修身为学——既不畏高远,也不辞精微。于高远处要承学府千年之传统,展青春绚丽之英姿,勇攀湖湘文化以及华夏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精神高地,藉以“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于精微处要牢记身为一名学生的职责和任务,牢记身为教育研究者的追求和使命,学教育、学研究,学做事、学做人,求学问德性之精进,创湖大教科之荣光。

二、继往开来 滔滔不绝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迎新之“新”,是谓新学期如期而至;教科院乔迁新“居”;湘水余波再添新“火”;更是余门从上到下各个年级的同学们,都于这个学年伊始“迭代升级”,转换新角色、新身份,迎接新阶段、新挑战。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站在新的起点,大家一同忆昔抚今,从“新”出发。

(一)奋楫扬帆 笃行不怠

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扬帆启新程。暑期生活是研究生学习的准备进行时,也是毕业后难得的闲暇时光。面对即将到来的研究生生活,研一同学选择轻松过渡、劳逸结合。

大学四年,于人生而言不过弹指一挥间。过往的辉煌和迷茫,只是经历上的装饰,真正重要的时刻永远是当下这一分钟。谢钰文通过阅读《毛泽东传》和《卑鄙的圣人曹操》,从两位伟人的历史故事中汲取不畏困难、直面挫折、勇敢挑战的精神力量;王彬涵从《许三观卖血记》里许三观的十一次卖血联想到人生各个阶段所面临的压力,感悟我们要以平常心去正面考验,不沉湎过去或幻想未来,而要把握当下,做好眼前事,行好脚下路。

放下书本,运动不息,行走不止。刘宏宇在毕业旅途中体味云南的岁月静好和历史韵味,于假期顺利通过初级会计考试的她坦言本科的专业学习已画上句号,但作为准研一仍然充满着焦虑和迷茫。为此她潜行修炼了游泳、瑜伽技能,通过运动将焦虑转化为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谢钰文王彬涵在假期爬了家乡的武功山,在登山和漂流中领略山水风光,享受户外运动的魅力。非全同学们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间隙也不忘保持运动。廖娜通过健身找回自律的生活节奏;黄亚丽把陪父母散步、爬山当作忙碌工作的自我奖励;刘欣莲坚持每周三天进行羽毛球锻炼,在线上课程结束后更是重回新疆,走进南疆的喀什地区感受当地风土人情。

亲情是人心内最软处。王彬涵虽然因为辅导调皮的双胞胎弟弟功课而头疼,但更希望能够将研究生阶段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升专业素养,反哺家庭教育。黄亚丽提及自己日渐年迈的父母时频频哽咽,感言希望自己成长的速度能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在能陪伴父母的时间里多看见他们脸上的笑容,眼里的喜悦。唐佳莉结合自己升级宝妈的惊喜和好友病痛的意外经历,告诉大家“每个生命都是那么独一无二、来之不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心中要常怀爱与责任。而回归自身,“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我们要保持健康延长生命的长度,更要在有限的生命长度中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给生命赋予更多自我价值和丰盛收获。

(二)向下扎根 向上成长

“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作为生长于红旗与春风中的新时代青年,需要向上成长的决心,更需要有向下扎根的信念。21级非全同学的暑假时光在平衡研究生课程学习、学校教学工作与照顾家庭的忙中有序中有条不紊地度过。周希越梁东云分享了在毕业论文选题上的困惑,希望能在余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选题准备工作,如期开始论文撰写。而全日制研二同学的暑假不仅在调研任务的跟进、毕业论文选题的准备和小论文的修改中燃烧“学”的热情,修炼“思”的深度,还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展现出“谋”的主动,“干”的劲头。

熊乐天、秦煜萱廖婧琳7月初前往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马战村开展博士理论宣讲团“三下乡”社会实践,利用专业优势探索理论宣传方式新途径,真正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贡献青春力量。秦煜萱向村中老党员宣讲中国百年青春奋斗的历史与故事,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熊乐天93岁老党员进行人物专访,被党员爷爷满满的手写笔记和“听党话、跟党走,做德才兼备的好青年”的真诚勉励深深感动。廖婧琳走进马战小学红色课堂,通过特色音乐、美术课教唱《南泥湾》、绘画京剧脸谱,传承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8月,她们分别在江西、江苏、福建进行为期一月余的党政机关基层实习实践。熊乐天在教育体育局深耕义务教育作为“双减”主阵地的“五育并举”和“全面发展”;廖婧琳在教育局的信访工作中深感“办人民满意教育”之不易;秦煜萱在经济发展局助力科技人才工作,扎根地方经济发展。在实践的淬炼中,她们结合专业所学服务社会,也在体验和挑战里汲取成长养分,完善自我定位与职业规划、明晰未来两年的努力方向。

6.JPG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进入研二新阶段,或茫然失措、或踌躇不决、或踽踽独行。熊乐天以余老师说过的三句话勉励自己,也鼓励大家:“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压力”“各个阶段有各个阶段要做的事情”“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竭尽全力。”表示要保持自己的步频完成论文进度,做好调研任务,落实学生工作职责。廖婧琳通过三个“不要害怕”,希望和大家一同努力践行“不害怕生疏”、“不害怕麻烦”、“不害怕努力”。新程面前,她将继续把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师门任务放在首位,在保证好学生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躬行实践,主动为院校服务;同时学会和压力交朋友,争取事事竭尽全力,坚持“做到能力范围内的最好,就是属于自己的完美”。秦煜萱结合暑期收获和未来规划,分享了刘奕君在《不亦乐乎》中对生活的理解,祝愿我们都能在直面生活摔打的同时,心怀热爱的坚持和从容,有负重前行的勇气和云淡风轻的心态;有化身每一个角色的强烈信念感;也有生活细节中发现美好的一面;更有对自己、对世界保持一颗好奇心的少年感。相信一直向前,总有一日能看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三)驰而不息 久久为功

“光线在被地球看见以前,已经默默走了几亿光年。就像我们要经历许多沉默的时光,付出大把人后的努力,才能达到一个理想中的目标。”未来的不确定性总是无可避免的带来焦虑和恐惧。对于研三同学而言,身份转变随之而来的,是如何抓好重心主次,把握人生阶段的又一关键节点。毕业论文、课题调研、备考择业任重而道远,拨开不安的迷雾,需要我们踩在一个个具体的路径和方法上,一步一步坚定向前。

相比于步入研三的焦虑,陈怡然在保证学习任务完成度的情况下好好享受了自己学生生涯最后的一个假期。仇国伟从相关书籍的阅读、小论文的打磨到毕业论文的推进、求职方向的准备,概括了自己暑假期间“先松后紧”的学习状态,并表示新学期将继续沉下心来,以积极的心态稳步完成各项任务。谈及就业,王艺霖赵晴晴坦言自己虽然还未做好接受“应届毕业生”身份的准备,但好在于余门两年的耳濡目染和余老师的言传身教,帮助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同学都学会以“态度要积极、行动要落实、心态要松弛”的原则落实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把压力和焦虑变成不断前进的动力。

“生活本身就可以是理想,生活本身就能鼓舞生活。生活带来摔打的同时,也暗藏治愈。”易凡在《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中读到“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改变不了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对待问题的态度。”这句话激励她在毕业论文的修改过程中改变“孤军奋战”的封闭心态,主动“找人聊聊”,向老师和同门寻求帮助,及时调整方向。她还向大家分享了假期家中的每个傍晚,自己在天台拍下的五十五次日落,“人类在广袤自然、浩瀚宇宙面前不过沧海一粟,但当我抬头看见日落,拥抱漫天晚霞,起码在那一刻,整片天空都是我的。”在自然的浪漫中,她和人生无处不在的压力达成和解,更感染了在座的所有人——永远不要丧失乐观自愈的能力。

爱是生活的礼物,更是余门的礼物。赵晴晴易凡在为家人做饭的烟火气里品味亲情温暖,也在家人于琐碎日常的关怀备至中收获被爱的幸福。张莉通过久违的“避暑”之旅放松身心,还牢记余老师“坚持运动”的建议,开启了网球学习之路,在体育锻炼中陶冶情操,热爱生活。孙旺帆吴丹平“爱的结晶”来到沙龙现场,与大家分享新生命的喜悦,并向余老师汇报论文撰写及问卷调查进展,表达了努力克服困难、尽量不影响工作学业的决心。而说起余门大家庭的爱,陈怡然回忆起两年来浸泡在“湘水余波”声声潮水中的幸福时光,表达了竟是最后一年与大家共度佳节的难舍。她借此向七名新同学发出感慨,“加入余门,也许不是硕士几年中最重要的决定,但绝对是最正确的选择”,寄望大家用各自的方式陪伴余门,在这里体验属于自己的成长。当自称“弃理从文”的孙旺帆面对同为化学专业的谢钰文感叹,自己也曾因为理工科的出身害怕沙龙发言的深度不及他人时;王艺霖表示,新同学给余门带来的力量壮大不仅是注入五湖四海的“活水”,还在于大家来自不同的学科背景,带着各自专业知识进入教育研究,多元包容的余门始终为大家敞开怀抱。“同门为朋,同道为友。”沙龙之于余门,不只是碰撞教育观点的“充电站”,还是可以随时敞开心扉、表达真情实感的“心灵角”。开放自由的沙龙讨论中,有学术观点的畅所欲言,有知识经验的你来我往,亦有喜怒哀乐的尽情释放。在一次又一次面对面、心与心的联结中,我们是相互学习的同门,更是并肩作战的家人。

7.JPG

三、“师生犹鱼也”,从游共传承

清华大学的梅贻琦老校长曾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大鱼前导”对“小鱼从游”的引领作用,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湘水余波中流淌。“水”既源于庄子笔下眼界开阔的“秋水”,又代表着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之源——“湘水”;“鱼”既是悠游于秋水中的自由之鱼,又象征着余老师和在老师带领下遨游在真理之洋的我们。从学术到生活,从治学到为人,余老师都以亦师亦友的方式带领着“小鱼”,严以科研、宽以生活、引以人生。

“小鱼们”的自在徜徉令“大鱼”感慨良多。余老师表示从研“零”的休养生息到研一的踔厉奋发,研二的踌躇未决到研三的焦虑不安,同学们“酸甜苦辣”的假期生活恰是研究生各个阶段的真实写照——经历不同,心中所感必然不同。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路要走,每个阶段也都是人生必经的历练过程,正是在历练中,我们才得以慢慢学会沉淀和绽放。

沙龙尾声,余老师再次对七名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在寄语新生的同时,以三句话嘱托在座所有同学:

第一,努力认清自己,在每个阶段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是为人处世的最大底气。三年研究生时光万分宝贵,每个人都应精准自我定位、抓准主责主业;主动谋划、循序渐进;充分珍惜和利用好学生时代能够心无旁骛、踏实学习的机会,不负求学好时光。第二,尽可能释放自己最大的生命能量。真正决定一个人生命成就和人生丰盛程度的,并非物质,而是能量与精神境界。而吸收的最高境界就是释放,面对能量磁场,我们既要虚心沉淀内在,也要主动展示自己,保持开放的思想和空杯的心态,怀揣渴望提升和追求价值的强烈愿望,尽情绽放自我,为集体和社会贡献力量。第三,踏实做眼前要紧事,诚实做不怕吃亏人。纷繁复杂的社会上,“明明白白”“事事计较”的聪明人很多,“偶尔糊涂”、甘愿吃亏的“傻子”却很少。人生万事一步一个脚印,勤勉踏实方可长远。我们宁要笨拙老实、脚踏实地,也绝不要投机取巧、卖弄聪明。做到为人和处事坦荡,学品与人品兼修。“与肝胆之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9.JPG

四、风起之时 激流勇进

人们常用“高地”来形容湖南:三面环山,据守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水流自高处蓄势,越是险峻,越是湍急;越是湍急,越是激越;越是激越,就越是纷流直上。老话说:“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如果说湘水有形状,那应该是球状的,四水从高地流溢而下,汇洞庭、奔长江,而后川流入海,海浪拍打海岸,漪轮拂向世界。从五湖四海相聚于余门的各位,也好似球状涟漪,在竞争中锐意进取、脱颖而出,在合作中互帮互助、携手向前。

可能是一阵微风,也可能是一颗石子,小涟漪产生的大波涛从来靠的都是张力。这种张力表现在“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的湖湘自信和教科荣耀中;表现在“滔滔不绝,不争先后”的朋辈情谊间;表现在“大鱼前导、小鱼从游”的师生传承里。我们因共同的学术理想结缘,踏湘水而来齐聚一堂,未来也将为各自的人生目标奋斗,乘余波而去奔赴各地。就像水面的张力波让漪轮越扩越大,余波层层激荡,从湖大教科院朝向更远的地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好风激起千尺浪,浪花落处是余门。未来,由我们一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湘水落处,涟漪激荡,余波荡漾,延延不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8771-1356296.html

上一篇:以评促改 为“改”赋能——记参加湖南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在线推进会(2022.07.13熊乐天)
下一篇:教育评价改革调研工作总结 ——记渔舟唱晚2022秋季学期第三期沙龙(2022.09.30秦煜萱)
收藏 IP: 222.244.13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0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