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j88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ouj888

博文

王阳明剿匪记与科研简单处着手 精选

已有 6518 次阅读 2022-2-13 23:50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王阳明剿匪记与科研简单处着手

春节期间,闲暇之际,偶翻《王阳明传》,学者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概括王阳明的一生亦不为过,同时也是吾辈作为知识分子追求的楷模。在这里简单谈下由王阳明剿匪触发科研的遐想,有感而发。

忆王阳明剿匪当年,皇权衰朽,朝政腐败,江西、湖广等匪患成灾,盗贼猖獗,危害朝廷几十年,当时朝廷派王阳明剿匪,形势极不容乐观,当时江西境内横水,左溪,桶冈等几股土匪,其中盘踞在桶冈的土匪势力最为强大,同时地形也是最为险要,为此,王阳明的下属一致认为首当其冲夺取桶冈之地,然后再进攻横水,左溪。“战神”用兵的王阳明表现了与下属截然相反的途径,他认为应当先攻到横水,左溪,采取先击弱敌,麻痹强敌的办法,哪么这样就可以逐步瓦解敌人,对最为强悍的桶冈的土匪形成包围之势,这样一来就稳操胜券,后来果然与王阳明预料的一样,横水,左溪等敌人根本无力应对,将其制服,同时最强悍匪之地-桶冈,由于前期一直紧锣密鼓地部署就对,但发现官兵迟迟不来,放松了警戒,这些条件也对于官兵的进攻恰恰是非常有利的。从剿匪这件事可以看出王阳明的策略,哪就是从简单易攻薄弱的地方着手,逐步推进,慢慢包围并消灭敌人,后面王阳明的平叛宁王、思田靖乱,也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攻打最薄弱的地方,取得最终的胜利此后我们伟大的毛主席,走农村包围城市,拼多多的黄征下沉三四线城市,走不同的类似路线,都是从薄弱的地方生根发芽,发展状大。

    从王阳明剿匪记与科研也有类似的道理,当前大环境下国家提出破“五唯”的战略方针,无疑是对的,鼓励从“0到1”的原创或实质性突破,以达到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技术的引领作用,但是很多年轻人或学生都曲解或误解了国家制定方针的初衷,认为不需要发论文了,认为自己好好搞哪些科研上硬骨头,或为自己不好好搞科研找理由与借口,殊不知,无源之水,无源之林,没有简单科研的做起,何来谈“0到1”的突破,很多大的科学或发明莫不是从小处,简单入手,慢慢积累起来的,马大为院士说过:做科研,可以说95%以上的时间是失败的。像伟人牛顿说过:“我就像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美丽的贝壳,就高兴不已。但面对真理海洋,我仍一无所知”何况我们大多数凡夫俗子,“0到1”的突破,失败率肯定是更高的,从事“0到1”的科研无人区,精神是可嘉的,但是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人员也得回归现实,面对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面对家庭的责任,面对学校及单位的考核,在非升即走压力之下,几年不出成果,别说理想了,3年、5年、8年之后还能不能在本单位呆下去就是个未知数,更何况,年轻人长时间从事“0到1”的科研无人区,面对精神的折磨与苦闷,科研的到处充满不确定性与挑战,有的长达几十年无法攻关,能不能坚持住也是个问题,经常的自我否定,甚至有时导致有点怀疑人生,即使自己能坚持住,家人也未必承受住,特别在这个有点攀比风浮夸风有点严重的人情世故且内倦严重的情况下,有时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所以我们也得学习下古人一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剿匪的策略来搞科研,科研先从本学科简单和薄弱的问题着手,慢慢积累经验,增强实战知识,逐步攻关科研难题,采取两步走的策略,易处执行面对现实同时心怀远大理想去勇攀科学高峰-登天下海入地,创造宜居美丽地球家园而奋斗。

    力争做到“知行合一、回归初心”的现实与科研上来,既要仰望星空攻关科研难题,也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简单工作,平衡好现实的柴米油盐、考核及远方的科研探索的高峰以产学研用为导向,披荆斩棘,学以致用。年轻科研工作者,哪怕做一点简单对学科有探索的科研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勿好高骛远,毕竟浩瀚如海的星空,大多数的你我皆是并不起眼的小星,增强信心,努力发好一份光与热,在前进的道路上艰难探索,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上下而求索,虽九死而犹未悔也。

                                                

                               2022.2.13晚23:58于中国地大(武汉办公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71463-1325172.html

上一篇:毕业季参加研究生答辩有感
收藏 IP: 59.71.244.*| 热度|

21 杨顺楷 谢煜 黄永义 尤明庆 曾宇怀 晏成和 毛善成 付小军 赵志宏 胡泽春 鲍海飞 李斐 姚伟 李陶 许培扬 康建 郭战胜 郑强 冯圣中 刘忆宁 王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