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壁楼教授Takaaki Kajita获得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今天晚上快八点,一个人独自去食堂上,回来的路上有零星的采访,也没有在意,随便了拍了几张照片。因为已经习惯了一天天独自安静的科研生活,没有想到回来上下FACEBOOK,我看到好多东大的校友转载了这个消息,说东大又出一个诺贝尔奖,这个平时安静的校园,稍为有了一点不一样的热闹。简单介绍下梶田隆章(TakaakiKajita),1959年出生于日本东松山。本科毕业埼玉大学,非常一般的学校,按照国内的说法,像去年诺贝尔获得者中村一样,本科都是一般学校,但自古英雄不论出身,1986年从日本东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为日本宇宙线研究所主任及东京大学教授。附带今晚零星采访的照片(请见谅,不是特别清晰),近水楼台先得月。
同时这也让我感受到伟大的科学家离我们如此之近,我们的办公楼与他们紧挨着。这们这个校区是一个新校区,也就十几年的光景。Takaaki Kajita给我们这些自认为“苦逼”的科研生活,又竖立一展明灯,学海无涯,努力抵达彼岸。四年的东大的博士学术生涯即将结束,也曾自怨自艾过,为什么每天都是一样枯燥的生活,也不太理解导师的培养方式,什么都靠自己,现在也慢慢体会到导师的苦衷,东大的培养模式,据我了解,东大的好多导师,都是让学生自己摸索,放羊的比较多,这样能让学生在痛苦的寻找中得到生长和锻炼。感谢这东大强大的数据库,这几年自由的学术气息的熏陶,对科研有了一点点的体会。知道了如何快速搭建一个框架,了解一个学课的进展。过程是痛苦的,结局也算差强人意。
当时刚入学的前几年,感觉日本的学术很是刻板,很是有太多的不解和困惑,大陆的你争我感,欣欣向荣,SCI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超岛国,此外,东大的博士毕业生文章数也比较少,也就一两篇且质量也不太高,给国内的相比,没有什么竞争优势,认为日本的学术水平整体与中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去年日本有三个人获诺贝尔奖,今年到目前又有两个获得,彻底又让我对日本这个国家又了一定的认识。尽管日本人读博士的非常少,但是只要读博士,都是对科研有一定的兴趣,不像大陆的博士这么多,很多人都当成生活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日本之所以能获得这么多的诺奖,也与他们治学严谨有关,同时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做一个方向,耐得住冷板凳,而不是盲目的跟风,日本的教授权力特别大,同时数量也不太多,像我们空间情报整层楼也就六个教授,他们的办公室很大,很受人尊敬。另外,他们也经常举办讲座,大家畅所欲言讨论着学术,大家都保持着自己的学术圈,很少到别人的地盘去窃取科研成果。相反,在中国,教授的地位,确实差得太远,中国的媒体多应宣传一些正能量,多去尊敬知识分子,让他们活得有尊严,最起码做到生活无忧,要不然如何安心搞科研。
目前东大及校友共有10位获得诺奖了,他们犹如一把把火炬照亮星空,指引着东大的学子不断前进。快要结束博士生涯,才发现有点不舍。TakaakiKajita获奖,还有中国人的第一个诺奖屠呦呦,极大鼓舞着我们这些自认为淹没在苦海中的“苦逼”们,他们的执着,他们毅力给我们很多的启迪。明天还要继续,好好自己的科研。希望从科研中寻找乐趣,太阳照亮升起,让希望充满每一天。
附网站发布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