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鸟国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yuniaoguo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博文

为什么有的学生听完我的课选择了分手? 精选

已有 10892 次阅读 2022-1-9 13:02 |个人分类:观点|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高校上课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如何给大学生或研究生讲好课至关重要。进入大学二年来,我虽然没有正式代课(我本人很愿意上课,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实现),但是一直学习、探索如何给学生讲好课,偶尔也会客串下替其他老师讲几节课。在和其他老师交流过程中,我发现给大学生上好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学讲课和高中有很大不同,其中一大不同在于:高中对老师讲课有着直观而细致的量化体系。哪位老师教课教得好,可以从学生的成绩反应出来。大学上课对于老师没有细致的课程评价,学生成绩也无法体现出老师是水平。仅仅靠年末学生们对课程的评价很难公正评价一个老师的讲课水平。对于高中来说,讲课是老师们唯一重要的工作,对于大学老师而言讲课仅仅是工作之一,且在考核中占据的比例远远低于科研。在高校尤其是985高校,老师的评价体制以科研为导向,讲课只能退居二线。根据科研科把导师分为三六九等,而根据教学则很难区分老师的绩效。当今大学普遍存在对教学不够重视,因此老师们对讲好课也自然不够重视。

除了考核体制的导向外,高校老师自身的讲课素质也有待于提高。如果仅仅从讲课技巧来说,大学老师普遍不如高中老师(样本有限,可能有失偏颇)。很多大学老师非师范类专业,并没有受到过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说课训练。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科研做得好并不代表讲课讲得好。我本人是师范类专业,本科期间受到过严格的训练,后来又在各地进行科普讲座。于我来说,我只要扫一眼就能判断出来学生领悟的如何,是否喜欢听,听得如何,是否听懂?我非常注重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而对于很多老师来说,只管自己讲,并不关心学生听的情况。因此课堂上经常出现诡异的一幕——老师在讲台上干巴巴地念ppt,学生在下面睡倒一大片。此外,在大学普遍存在没有ppt不会讲课的现象。我不反对讲课用ppt,作为现代的教学工具,这是很好的。但是我坚持认为ppt不能反映老师的讲课水平,就像“英雄不在马上斗,马上不显真功夫”。用ppt也没关系,我发现很多人对ppt存在严重误解,把手段当目的,把ppt的内容当成讲课的“内容”。很多老师把ppt做得太好,太详细了,以至于学生只看ppt就足够了,不需要听老师讲。以至于经常在微信群经常有学生问老师要ppt。讲真:从来没有人问我要过ppt,因为我的ppt在不听我讲课的前提下,除了我之外其他人是看不懂的。ppt是课堂的辅助手段,顶多算个配角,不能喧宾夺主,成为课堂的主角。如果主次不分,我认为这堂课是失败的。老师才是课堂上的主角,讲课如同“表演”,要引领观众的情绪、思路,什么时候调调胃口,什么时间插科打诨,如何把走神的学生吸引过来,等。总之,想要让学生喜欢听你的课,你才能讲好。

那么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如何把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我认为这是大学老师们应该下功夫琢磨的地方!

我听过很多大牛讲课,听后有这样一种感觉:听的时候感觉牛,听完后不知道牛在什么地方,反正就是牛。很多专业知识本身非常枯燥,尤其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如果不能形象地解读,很多人难以理解。就拿生物统计来说,这是一门有用但又非常枯燥的一门科。抱歉我之前也是听得很朦胧。到了我成为老师,绞尽脑汁想办法如何才能让学生们喜欢且听懂。经过一段时间摸索之后,我给研究生们讲了一节《爱情中的统计学》。因为爱是大学生中永恒的主题,他们对这个话题充满了兴趣,很容易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统计与爱情有和关系?且听我细细分析。恋爱中,尤其是女生经常关注的一个话题:他是不是变了,还爱不爱我?这个统计学完全可以帮你解决。首先我们要对“爱”的表现具体量化,比如,他和你打电话的次数,时长,每天陪你的时间,每周陪你逛街的次数等,指标越多越准确。然后把这些指标用数字化表达。最后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方差分析、线性回归、随机森林等),就可以知晓他对你的爱变没变?这就是统计。不过学生是喜欢听了,但也给我带来一个意外的麻烦:有学生跑我这里哭诉和抗议,“听完我的课分手了”。我只能告诉她:你把逻辑关系搞错了,听完我的课分手仅仅是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再说,真正的爱情要能接受统计的检验,人会骗人,数据不会说谎!此后,我讲课前都会郑重承诺:我只教统计,讲得是理论,我讲的有问题的地方,或者不懂的地方可以找我。但是,听完我的课分手的同学,我不承担任何责任,也不要来找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90233-1320186.html

上一篇:西藏纪行(四):生命礼赞
下一篇:普通科研人员能跟诺奖得主学什么?
收藏 IP: 36.142.181.*| 热度|

22 谢海涛 郑永军 李东风 陈新平 晏成和 杜学领 史晓雷 刘钢 帅凌鹰 姚小鸥 王启云 崔宗杰 黄永义 刁空非 李陶 周忠浩 彭真明 唐凌峰 李学宽 赵志宏 晏丽红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0 0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