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参加了孩子在期末考试以后的家长会,班主任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话是:“现在许多孩子的知识迁移能力不够,导致考试成绩不佳。”他举例说:当他教给全班同学question这个单词时,下一次课堂上问谁会回答“问题”的英语单词时,几乎所有人都举起了手,但当他问question的相反数时,只有一个同学能够回答出"answer",他感叹到,这个孩子的知识迁移较强,知识之间能够形成连接,他是说,许多孩子上课听课很认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做作业也能认真完成,晚上睡眠也充足,但是考试成绩就是不佳,这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到底什么是“知识迁移能力”?不用说初中生,就是高中生、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这种问题,而且对此问题的认识深度远远不够。更有甚者,我们的科研人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不够深刻,这个问题不解决,轻则引发前述的中学生学习效率不佳成绩不理想的问题,重则对我们的科研人员来讲,会大幅度抑制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对民族的前途会有很大的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强不强,与它的国民的知识迁移能力关系极大。
众所周知,美国创新能力极为突出,尤其是最近几年,在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航天等领域一枝独秀,独领风骚,其实与其基础教育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关系,在美国,小学初中教育看起来很轻松,但老师在教学生时,则更多地从知识之间的关联让孩子们去发挥想象力去建立一个以某个知识点为中心的关联知识库,最终形成一个知识边界群,形成一个系统性知识体系,绝非一个个孤立的碎片化知识点,为孩子们在高中阶段的高效率学习奠定了非常好的方法,可谓事半功倍,创新思维能力也非常强。反过来看我们的教育,小学可以有时间学习特长,而到了中学就突然失去一切爱好,全力紧张地投入学习,导致我们的孩子很少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一些问题,更不可能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体系,绝大多数学生学到的是碎片化的离散的知识点,既不会关联,也不愿意关联,纯粹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可惜的是,我们的一些教育工作者,也没有理清这些关系,只是一个劲地给学生布置作业,搞题海战生怕自己带的课程,在期中期末考试中不理想而影响自己的绩效,所以这些老师最终把这些压力传递给了学生,让学生苦不堪言,学习效率每况愈下,事倍功半,何谈创新能力?
当知识形成一个体系时,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知识库时,构成了一个人新的知识边界,这个边界的外围越大,代表这个人的知识点越深,原创能力越强,知识迁移能力越好,所以教育应该以拓展知识边界,建立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为根本出发点,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原创能力。
科研也应当如此。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