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新专利报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ixiangfeixian 中美欧日韩五局及PCT专利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陈立新 Tel13592308169 QQ86065045

博文

2018年上海市在化学方面的专利竞争态势

已有 1762 次阅读 2019-12-11 21:23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2018年中国、美国与欧洲发明专利统计分析报告博客版153.docx

2018年中国、美国、欧洲发明专利统计分析报告(附录第一部分)

中美欧日韩五局专利数据统计分析小组

附录第一部分  2018年中国发明专利部分省市区的统计报告

附录5 上海市国家发明专利统计分析报告

附录5.4 上海市在各技术领域的专利竞争态势

附录5.4.3 上海市在化学方面的专利竞争态势

该方面的专利属于IPC分类体系中的C部化学和冶金。第11个技术领域是材料化学与纳米,主要涉及无机化学,包括玻璃、水泥、金属、晶体的生产和制备,还涉及微观结构和纳米。国内的大学是专利的主要研发者。

上海市在该领域有较强的优势,获得了1202项专利,占该领域的5%。但是上海市机构的专利数量不多并且较为分散,有320多家机构获得了专利,没有实力较强的公司。在前10强中绝大部分为大学,可见高校是该领域专利技术研发的重要力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学具有相对较多的专利。

附表5.4-11  材料化学与纳米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上海市前十机构

数量

1

中南大学

348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86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28

上海交通大学

84

3

山东理工大学

197

同济大学

69

4

东北大学

189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59

5

北京科技大学

173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49

6

浙江大学

147

上海大学

48

7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141

东华大学

29

8

昆明理工大学

139

华东理工大学

29

9

武汉理工大学

130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28

10

济南大学

126

复旦大学

24

12个技术领域是化工,涉及污水处理、肥料制造、制糖、制革,还涉及与煤炭、石油、天然气、油脂等相关的化工技术。专利最多的是国内的企业和几所大学。

上海市在该领域有较强的优势,获得了899项专利,占该领域的5%。但是上海市机构的专利数量不多并且较为分散,有330多家机构获得了专利,没有实力较强的公司。在前10强中绝大部分为大学,可见高校是该领域专利技术研发的核心力量。同济大学和东华大学具有相对较多的专利。

附表5.4-12  化工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上海市前十机构

数量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949

同济大学

45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204

东华大学

44

3

华南理工大学

108

华东理工大学

38

4

济南大学

93

上海交通大学

36

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92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30

6

哈尔滨工业大学

91

上海大学

22

7

美国3M创新有限公司

84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21

8

浙江大学

83

上海理工大学

13

9

韩国株式会社LG化学

71

上海维凯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

12

10

江苏大学

70

上海安诺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

13个技术领域是有机化学。国内的公司、科研院所和大学获得了大量的专利。

上海市在该领域有较强的优势,获得了813项专利,占该领域的6%但是上海市机构的专利较为分散,有220多家机构获得了专利,没有实力较强的公司。前10强均为大学和研究院所,可见高校是该领域专利技术研发的核心力量。复旦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具有相对较多的专利。

附表5.4-13  有机化学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上海市前十机构

数量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77

复旦大学

47

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40

华东理工大学

44

3

浙江大学

114

华东师范大学

42

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97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38

5

浙江工业大学

83

上海交通大学

36

6

华南理工大学

77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36

7

青岛科技大学

6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28

8

大连理工大学

61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24

9

苏州大学

61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23

10

济南大学

58

东华大学

20

14个技术领域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中石化的专利最多。外国的化工公司也获得了大量的专利,如韩国LG化学、美国陶氏和德国巴斯夫等。

上海市在该领域有较强的优势,获得了742项专利,占该领域的5%东华大学具有较强的专利实力,居总体第5名。其他机构的专利数量相对较少,有200多家机构获得了专利,专利数量相对分散,没有实力较强的公司和企业。上海市前10强中超过半数为高校,表明高校是重要的研发力量。

附表5.4-14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上海市前十机构

数量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502

东华大学

104

2

华南理工大学

151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36

3

韩国株式会社LG化学

143

上海交通大学

32

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135

同济大学

29

5

美国陶氏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104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27

6

东华大学

104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公司

24

7

北京化工大学

94

华东理工大学

23

8

德国巴斯夫欧洲公司

93

复旦大学

21

9

江南大学

82

上海大学

19

10

四川大学

78

上海东升新材料有限公司

15

15个技术领域是生物化学,主要涉及酿酒、酿醋、微生物和生物酶。专利最多的是国内的几所大学。

上海市在该领域有较强的优势,获得了537项专利,占该领域的6%。上海交通大学具有较强的专利实力,位居总体第8名。上海市其他机构的专利数量不多并且较为分散,有200多家机构获得了专利,但是没有实力较强的公司。在前10强中绝大部分为大学和科研院所,可见高校和科研院所是该领域专利技术研发的核心力量。

附表5.4-15  生物化学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上海市前十机构

数量

1

江南大学

161

上海交通大学

48

2

浙江大学

102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35

3

华中农业大学

6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30

4

华南农业大学

59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21

5

南京农业大学

58

华东理工大学

18

6

中国农业大学

57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16

7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52

复旦大学

15

8

上海交通大学

48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13

9

东北农业大学

47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12

10

山东农业大学

44

东华大学

11

 

 

 

致谢

感谢大连理工大学刘则渊教授、河南师范大学梁立明教授、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武夷山研究员对本报告的支持、帮助、建议和意见。同时也感谢对本报告做出贡献的一些审阅者和讨论者,包括武汉大学张琳教授、武汉大学黄颖副教授等学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1765-1209704.html

上一篇:2018年上海市在加工作业和运输方面的专利竞争态势
下一篇:2018年上海市在纺织、造纸、印刷和建筑方面的专利竞争态势
收藏 IP: 61.158.14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4: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