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底线的60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fangimm 研究领域:活性天然产物的药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

博文

一个关于化学探针的故事 精选

已有 11656 次阅读 2019-10-26 16:10 |个人分类:药学研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荧光探针, 紫杉醇, 影响因子

昨天,我收到Nature Materials的通知,一名荷兰合作者题为“Taxanes convert regions of perturbed microtubule growth into rescue sites”的论文刚刚被接受。该文是一篇基础生物学文章。作为一名化学工作者,我的贡献是提供了供该研究使用的小分子探针,而且不谦虚地说探针(结构如下图中的3a)在其中还起了不小的作用(从用这个探针做了哪些工作可以看出,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说起探针合成,当初是因为发现了高亲和力紫杉烷,对耐药肿瘤细胞有明显强于紫杉醇的作用(Chem Biol 2008),而我在西班牙的合作者Dr. Diaz与化学家不久前合作制备了荧光探针Flutax-1(结构为下图中的2aAngew Chem 2005),就想这种分子是否能进一步在生物学研究中发挥作用。

我询问合作的Dr. Diaz是否对此有需求,他说有,于是我就合成了如下图3a, 3b4三个基于高亲和力的紫杉醇类似物的荧光探针(Bioorg Med Chem Lett 2009)。不过遗憾的是,Dr. Diaz此后一直未使用该探针,或者试过但不好用,总之这些探针是被深锁宫中





有意思的是,2017Angew Chem又出现了美国学者的一篇基于紫杉醇的荧光探针文章。文中声称,针对已有商业化探针Flutax-2和其他基于紫杉醇的荧光探针的缺点,主要是脂溶性和紫杉醇差别较大、不能准确反映紫杉醇的性质,以及原有的荧光探针不适用于细胞成像,合成了如下1-3的荧光探针,比较了它们与微管的结合、细胞水平的作用,优选探针1用于生物学研究,特别是细胞成像。



这篇论文引发我的困惑:该文工作深度与我们的Bioorg Med Chem Lett 2009论文深度相差不大,内容比我们较为全面,就能发在Angew Chem这种杂志上?从化学的角度我未能看出其重要价值,于是询问生物学合作者,他说他也不明白。如果说按论文所述,这个系列的探针具有其他荧光探针都不具备的成像优势,而且这是其重要价值的话,那么我参与的即将发表的Nature Materials文章否定了这个说法。当然可以说2017年时作者的声称还是对的。另外要指出,我们在Bioorg Med Chem Lett 2009已给出了成像的照片,只是文中没有就成像问题单独予以探讨。

虽说我在很多场合批评过单纯以文章IF来评价业绩的做法,但在这篇博文里还是流露出对IF的“特殊感情”。没办法,咱也是俗人一个,还做不到云淡风轻。或者说,对文章的IF我可以云淡风,但由此的评价差别却让我心有不甘。

作为该论文一个“三不沾”的作者(就是非第一、通讯作者,非第一完成单位的意思),我的心情有点复杂:一方面为合作者在这个高IF的Nature子刊上发文,而作为合作者我也能分享这项工作的荣誉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三不沾”署名位置注定让我在现行的评价体系里不可能沾什么光(如果想沾的话)。至于参与人数较多的大课题中怎么评价第一、通讯之外作者的贡献,是一个大话题,也和本文不够切题,就不谈了。

好了,一个关于化学探针的故事讲完了。也许不同的人能从中读到不同的东西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9934-1203527.html

上一篇:关于基金申请书中“科学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以RAS为靶:抗肿瘤药物科研的高峰
收藏 IP: 114.248.16.*| 热度|

10 李剑超 黄永义 吴斌 张珍坤 郑永军 王安良 史晓雷 李学宽 刘鹰翔 余洪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1: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