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读了一本书,是李家同的《大量阅读的重要性》,作者是台湾作家,1939年生,和我爷爷大小差不多,书中的很多观点,我很有感触,挑取一些写一下感受。
书中的序言中,讲到孩子读课外书,和不读课外书的区别:
不读课外书的孩子,即使他的专业知识不错,他也不可能在职场上发展很顺利,因为他很难和陌生人闲谈。如果他在一家计算机公司工作,他的上司要派人去欧洲谈一笔大生意,他虽然可以回答所有专业的问题,但他仍未被派去,因为他对欧洲一无所知。
经常读课外书的孩子,阅读多,普通常识丰富,做决定的时候会比较冷静,因为很多书里都会提到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错误决定,他很少上当。他还有足够的法律常识,因此能充分的保护自己。
一般人认为,阅读好像只是跟写写文章或娱乐消遣这些有关,跟数理逻辑思维这些没有关系。所以,认为阅读大量的所谓闲书的课外读物,对于课业不会有帮助,这也是错误的想法。阅读不只有影响,影响还很大,很多小朋友的加减法学不好,都跟阅读不够有很大的关联。在我们的基础根基没有打好的情况下,再往上的高等教育,也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基础得靠阅读来奠定,普通原则非要从书中得到不可,不过还要拿到实际生活中检验。人们对于某个话题的说法,都是从很多人那里收集来的,于是人只抓到真相的局部,而彼此之间差距很大,会使他永远不能获得全面的观点。
最近我深有感触,我获取信息都是从公众号,今日头条而来,里面有很多时事的解析,有热点的追踪,阅读这些东西,让我越来越自信,感觉得到了真理,不用认真思考。这些信息的特点:你喜欢的东西,更多的推送给你,让你丧失思考能力。而读书时,则要从头到尾,了解作者的思路,观点,然后思考,反思,这样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想法的漏洞,只有安静下来,才会有反思,否则一直是信息的接受者,而处理能力差,就变成了思想的跑马场,并无益处,反而越发偏激,这是读书读傻的前兆,应该警惕。
读一个公众号,读一个作者,就应该将很多东西仔细读,缕清作者的思路和观点,然后辨析,吸收,这应该是一种方法,以后我要这样去获取信息,主动进军,而不是被动接受。
缺少阅读,就如同缺乏了大量来自外界的刺激,我们整体的视野和观念就很容易被局限,就像井底之蛙一样,无法观看整片天空的宽广和辽阔。
当趣味贪婪地、无节制的吞食各种各样的书——诗歌、小说、历史、传记,然后停止阅读,舅舅凝视这多彩多姿的世界,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趣味已经有所改变:它不再如此贪婪,它变得更富有思考。
阅读不足,学习任何科目都有困难
大量阅读,可以提升四种语文能力:
- 1,很快看懂文章,并且抓住文章的重点
- 2,正确且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 3,写文章合乎逻辑,不自相矛盾
- 4,文章内容不落俗套,有独到的见解
通读和精度
太注重细节的训练,有时候阻碍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我们应该先求通,再求精,先让他们习惯于快速、大量的阅读文章,最后是能读一整本书,其次再去细究那些不懂或有疑问之处。如果一开始就只精度几个字句,永远都是在原地打转。大量的阅读,即使一开始有些地方不懂,可以先跳过去不理会,等到阅读的内容和数量积累多了之后,慢慢就会转到意思,也就渐渐能够理解以前不理解的地方,阅读经验的累加,才能越来越能读通文章,体会含义,转到重点。
就i我个人的看法,以下六种类型的读物,对我们的孩子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必然会有很大的帮助,它们分别是:
- 经典名著
- 优质的论述文章
- 法官判决文和侦探小说
- 知识性的文章
- 国际新闻
- 一般性的教科书文章
很多人以为弱势群体之所以会弱势,是因为他们从小就不努力,没有志气,实际情况是弱势群体从小就没有受到什么文化刺激,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有一个美好的世界在等着他们。
他们长大后,没有什么好奇心,对于吸收新知识,一直是非常被动的。他们生活的重心是在影视和体育方面,如果你和他们谈影视明星或者体育明星,他们就会立刻兴高采烈地聆听,只要稍微严肃一点的事情,他们就没有兴趣了。
这些弱势群体的孩子的最大的问题,乃是在他们平时课外书看得太少,以至于他们所收受到的文化刺激不够,他们的脑子平时很少受到刺激,当然也就使他们不会思考。他们感兴趣的东西都是非常肤浅的,因此无法吸收任何稍微严肃一点的知识
这本书,强烈建议小朋友要多读课外书,对于开阔视野,对于成长帮助很大。以前对这些观点,只是有点想法,这次通过这本书,更坚定了我的想法,我之前也是属于弱势群体,小时候甚至没有去过县城,对于外界的世界的了解,都是通过电视和书本。大学时候丝毫没有感觉见识短浅,感觉小学和初中的课外书对我帮助很大。看过一段话,说是穷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不在于能否成功,而在于穷人家的孩子往往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这对于我无异于醍醐灌顶。一定要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4 1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