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Xuefeng Pan's Web 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ke01361 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等研究者、教师、诗人、译者、管理者

博文

一个学生的教养就这样曝在太阳下

已有 6526 次阅读 2019-5-30 12:13 |个人分类:论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执导过无数的学生,有一个事情很有意思,就是学生对我的称呼有两类,一类总是当面称我“老师”,不带上“潘”姓,有些则要带上“潘”这个姓氏,叫我“潘老师”,而且持之以恒。


我偷偷地告诉你,这小小的差别体现出一位学生的“教养”。

我明明白白地告诉你,如果不是当着自己老师的面说这位老师,怕人不清楚说的谁,加上姓氏“潘老师”,一点问题也没有,如果“潘老师”和自己的“师生关系”听众心里清楚,最好称“我老师”,这让听者明白你作为学生很尊重你的老师,“潘老师”。显着这位学生非常有教养!

如果你作为学生,不管当面与否都称呼自己的老师“潘老师”,这真的很"rude"!

尽管同样缺乏家教的同志们可能觉得这没什么(没啥)。


   但这要看文化,我们中国的传统就这样,这样的说辞放到中国文化语境中,一点问题也没有!

我在爱丁堡大学的时候,学生则是直呼教师的名称,比如John, 比如David等等,因为我这个“Xuefeng"被发音很别扭(有意思的是,澳洲人没问题,欧洲大陆的人发不准),所以我总是纵恿学生或博士后叫我"Pan",这个发音没问题,因为欧洲文化里有一个牧野之神“Pan", 同时,这个“Pan" 也可以作为”泛”,前缀,也可以做一种煎蛋用的“平底锅”...这他们很熟,发音相当准确,当时,我的逻辑是“老潘”,这是我中国哥们儿和同事们对我的称呼,我觉得还满坦然!


当时有一位澳洲的博士生,也叫我“Pan",但发音有点带着“骗”的音(Penn),这叫我不舒服,索性他能发“Xuefeng”(秀峰)的音,听着“秀丽山峰”,感觉也不错...


回到中国,就遇到了“老师”和“潘老师”的两种叫法。我再重申一次,如果我教了你很多年,我们很熟悉了,你当面叫我“潘老师”,我就觉得你没家教!

即使我从来不会当着你的面说这个事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8980-1182032.html

上一篇:白水晶的启示
下一篇:表观遗传药物研发的现状与挑战
收藏 IP: 202.53.5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9: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