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artist——事业起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lzll ZJU-ECUST-NTU-CU-FDU

博文

[转载]极端的投稿周期差距

已有 6447 次阅读 2019-1-11 18:33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分享两个案例,投稿本身也是个概率科学问题。


案例一:

两年投稿心路历程(原创)

+关注

两年投稿的心路历

       昨天晚上打开邮箱,终于收到了期盼已久的杂志社录用消息。我马上登上该杂志的投稿系统,发现文章状态已经变为“accept”。 心中悬了两年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回想这两年的艰辛历程,顿时倍感科学研究的辛苦与幸福的相伴相生。今日得空,正好回头总结一下这两年的投稿历程,希望记下自己的一段难忘经历,并希望对后来的师弟师妹们有所帮助。

       投稿的文章内容是我硕博连读阶段将近4年的研究结果。投稿以前,我和导师筛选了一下比较合适的杂志,最后选择了一个比较有冒险的杂志---Cerebral Cortex (当时影响因子:6.5),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们第一次将稿件投到了该杂志,投稿具体日期是2011年12月18日。除夕之夜(2012年1月20日),我收到了导师发来的短信:“文章有希望了。” 于是,我马上用手机登陆邮箱,发现稿件已经修回,状态是“Major Revision”(大修)。 一共有两个Reviewer(评审)给出了修改意见。其中一个比较nice,提出的问题都是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回答的。另一个就比较苛刻了,提了一些我们目前实验条件下无法回答的问题。当时觉得喜忧参半。一方面觉得比较意外,觉得比较冒险的杂志居然给了修改再投的意见。并且,只要把Reviewer的修改意见都回答了,文章便可接收。另一方面,其中有一个Reviewer的意见不好应对,加大了文章被拒的可能性。于是,我带着兴奋的心情过了一个年。年后,我和导师商量了文章的具体修改方案,列出了需要补充的实验清单。列完以后才发现,从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到蛋白和分子水平检测,洋洋洒洒得需要补充6-7个实验。当时就想,如果按照这个规模补充下去,一篇硕士论文也完成了。好在杂志社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限制,估计是觉得确实需要补充太多实验,故没做要求。于是,从2012年2月初左右,我便开始论文实验的补充工作。

       意外的是,3月初突然我被告知,本来认为顺理成章的留校工作机会没有了。于是,我又陷入了找工作的忙碌中。从3月到4月,我来回奔波于相隔2000公里的学校和意向单位。经过投简历,电话面试,当面面谈,确定用人计划,终于在2012年4月下旬我和意向单位签订了录用合同。另人欣慰的是,最终确定的单位也是一所自己满意的高校,并且实验室的研究条件高端大气。5到6月份,我又陷入了毕业论文的攥写,论文答辩,以及各种毕业材料整理的忙碌之中。由于我之前已发表过一篇可以达到毕业要求的SCI文章,于是终于在6月底,我顺利毕业了。但是,心里还是觉得有所缺憾,即4年的实验结果尚未发表。

      博士毕业后的暑假,我又重新投入到了已经暂停了4个月的论文实验补充工作当中。从2012年7月到8月,整整两个月,我都忙于Western-blot, RT—PCR,以及细胞免疫荧光实验。补充的实验结果被陆续整理成了表格以及图片。我将这些结果整理成了书面信件,并对其问题一一做答。最后的书面回复信件长达20页。

      9月初,我来到了新的工作单位,利用工作之余,我于2012年9月12日,时隔Major Revision的意见提出9个月后,我将修改后的论文投回了该杂志。 2012年10月23日,Reviewer的评阅意见回来了。其中一个评审同意接收论文,另一个评审由于我们给出的答案并未使其满意,给出了拒稿的意见。最终编辑的决定是“Reject and Resubmision” (拒稿后再投),即让我们回答reviewer的问题,投回后再做评审(其中一位评审为新评审)。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拒稿那位评审提出的问题我们无法用实验补充,所以我参阅了相关文献,给出了书面回答,并于2012年11月24日重新投稿。 新年元旦的上午(2013年1月1日), 我打开邮箱后收到了第一份新年礼物便是杂志社的正式拒稿信。原因是上次那位评审对我们的回答仍不满意。经过整整一年的努力,文章的最终结果是被拒稿。我痛定思痛,觉得评审的意见也有道理,文章也许并不完美。但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一篇文章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相关问题,我的文章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于是,我打起精神重新开始给新的杂志投稿,并许下愿望:希望在新的一年找到真正欣赏它的杂志。 当时的心情就好像一位父亲希望自己的爱女能找到如意的婆家一样。

        从2013年3月初到6月底,我陆续投了5个杂志,基本上把所有5-6分能投得杂志都尝试了一下,但是都收到了非常一致的回复:拒稿。拒稿原因五花八门,从研究内容到实验具体细节都有,还有的杂志并未提出明显意见就拒稿。自己4年的研究结果,沦落到了如此境地,当时我的心情变得很沮丧。并且,当时我在新单位的工作也十分繁忙。在此过程中,我还得不定期的为毕业前的文章寻找新出路。于是,这篇文章在我的心目中渐渐变成了鸡肋,我所希望的便是能有一家3分以上的杂志尽快接收它,为我的研究生生涯画上一个哪怕不是很圆满的句号。

       2013年7月,我借出差的机会回到了母校,和导师一起商量了该文章的出路。导师鼓励我,不要降低自己的投稿标准,她相信我4年的付出一定能够获得应有的回报。并且,她给我推荐了一家和疾病相关的杂志:Neurobiology of Disease。当时这个杂志的影响因子有5.6分。2013年7月13日,我将文章投往了该杂志。2013年9月14日, 我的文章在该杂志投稿系统的状态变成了‘major revision’(大修),并给出了两个评审专家的意见,要求在2个月内将修改后的文章返回。其中一个评审只是要求添加一篇参考文献,基本没有提出问题。另一个评审提出让我们补充一些蛋白和组化方面的实验。幸运的是,其中他所提出的最棘手的一个问题我在博士期间已经做过,并且已有实验结果,只是觉得和题目不是很相关就没有放在文章中。要不然,2个月的修改期限是无法完成这个实验的。2013年的国庆期间,我利用休假7天时间,将师弟从母校寄来的我博士期间冻存的组织样本,在目前的工作单位做了测试,并补充了其他相关实验。随后,我将补充结果整理成回复信件,并于2013年11月1日投了回去。 很快,11月19日,杂志社给出了‘minor revision’(小修)的意见,即让我将补充实验的具体方法写入文章。于是,我迅速将文章修改后于11月23日投回了杂志社。接着,又开始了漫长而又不安的等待。

        2013年12月13日晚上,在实验的空隙,我突然想起已经有2天没有登陆邮箱察看杂志社是否发来邮件了。于是,我马上打开邮箱,一封命名为Neurobiology of Disease的信件已经列在了收件箱目录中。打开信件后,读到了第一句话的开头“ I am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很高兴得通知您…) ”,顿时,我的心终于放下了。信件告知我文章已被接收,并在4-6周后会首先在线发表。接着,我马上登陆了杂志社的投稿系统,发现文章状态已在2013年12月12日变为了“accept ”(接收)。我将接收函转发给了弟弟和爱人,让他们一起分享我的喜悦。

       回想这篇文章从2011年12月18日第一次投稿到2013年12月12日被接受,经历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我经历了找工作,毕业,就业,结婚等诸多人生大事,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

       记得2012年年末,爸妈和弟弟在天津海河边放飞了一盏孔明灯,他们每个人在孔明灯上写下了一条对我的祝愿。妈妈祝愿我和爱人爱情美满,早日喜结连理;爸爸祝愿我爱人在我目前工作的城市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弟弟祝愿我的SCI论文早日发表。很高兴,在2013年的年末, 这三个愿望都已实现。

      两年的投稿经历不仅终于使得我4年的研究结果得到了认可, 为我研究生生涯画上了还算圆满的句号,更重要的是这段经历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科学研究真的是一件辛苦与幸福相伴相生的过程。这一过程,将会是我们科研工作者记忆中的宝贵财富。 返回小木虫查看更多


案例二:


发现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上一篇论文, 7天就接收!

+关注

今天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浏览,看到一篇文章从投稿到接收就一个星期,10月15投稿,10月22日接收,今天网上就出版了,也就是从投稿到网上发表,就21天,三个礼拜,好神速啊!而且还是Research Article,不是Letter。

Title: 

Dithiocarbamates as Capping Ligands for Water-Soluble Quantum Dots

Received: October 15, 2010
Accepted: October 22, 2010
Publication Date (Web): November 5, 2010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Article ASAP
Copyright © 2010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这个是链接: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m100996g
大家可以看看。

[ Last edited by josephabc on 2010-11-7 at 16:52 ] 返回小木虫查看更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9604-1156555.html

上一篇:三十五岁之前必须做好的十件事情
下一篇:最平凡的伟大——念我最亲爱的外婆
收藏 IP: 202.120.23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