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障碍的表现形式和层次非常复杂,大体可以进行如下划分:从作用机理来划分,可以分为生理性的精神障碍和认知性的精神障碍。这两种精神障碍的发生机理和路径是有所区别的。
生理性的精神障碍是一看到或遇到某种事物,就会瞬间在生理层面产生正常人/健康人所不会出现的强烈反应,如恐惧颤抖、恶心呕吐等,从注意到该事物到产生肌体反应的响应时间非常快而且直接。
认知性的精神障碍是看到或遇到某种事物后,就会立即在精神上产生正常人/健康人所不会出现的反感、厌恶、憎恨、仇视或幸灾乐祸等心理感受,从注意到该事物到产生心理反应的响应时间比较快也比较直接,但也有反应时间较长的。比如具有精神分裂/人格分裂/心理分裂者,对该事物往往会产生两种心理反应:既有正常人的反应,也会有与正常人正好相反或部分相反的反应,并在两种反应中不断摇摆,这导致其最终选择的稳定解或短期内的稳定解(这个‘解’是指其个人对该事物的理解和判断)会需要较长时间,而且受反应过程中的各种内外部因素(比如自己的即兴思考、自己存在既有精神障碍或心理障碍;或是受其他人观念的影响、与其他类似病人的心理共情;以及某些新数据信息的获得并有挑选地进行使用等等)的影响。
需要补充的是,认知性的精神障碍严重者,也会产生生理性的精神障碍;同时,生理性的精神障碍严重者也会导致出现认知性的精神障碍,这二者可以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即既可以从器质性到精神性,也可以从精神性到器质性)。
生理性的精神障碍当事人通常可以非常确知自己的反应是不理性的,尤其是在与正常人进行对比后有助于其自我确认。这种精神障碍对当事人如果不造成太大的困扰的话,可治可不治(比如看不得小昆虫、见到蛇就腰酸腿软、密集恐惧症等等),治疗的方法也相对简单容易,比如通过强化接触训练等方法应可以解决这种精神障碍。
认知性的精神障碍则是一种由于认知缺陷导致的心理障碍(又可称为认知性的心理障碍),当事人往往难以自察,而且即使在进行了与正常人的对比后也经常难以自察或是反复发作,尤其是当事人经常会以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理解为理由,甚至以我有非常敏锐的第六感觉等理由来为自己辩护,从而自我掩盖自身的认知性精神障碍,导致对这种精神障碍不自知或不愿意承认、正视和病情的反复发作。
认知性的精神障碍(认知性的心理障碍),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浅表层次的认知能力障碍(比如对某些通俗易懂的知识或专业知识技术缺乏足够了解存在认知缺陷,或是对事物的复杂性缺乏足够了解存在认知缺陷),还有一种是深层次的认知能力障碍(即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专业知识,对事物复杂性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却有某些深层次的基础性认知缺陷无法走出)。前者往往智力普通和低下,后者往往智力较高或很高。
认知缺陷的类型有很多种,比如基础逻辑能力的缺陷、专业知识的缺陷、对人性体察能力缺陷等。而在导致深层次的认知能力障碍因素中,基础逻辑能力和对人性体察能力上存在某些基础性缺陷往往是主因。这种在逻辑能力和对人性体察能力上的基础性缺陷往往与其成长过程中,或成年后的生活过程中,遭受过长期的逻辑思维误导、是非判断误导,甚至暴力性的逻辑思维压制和是非判断压制;以及长期生活在某种人性扭曲、人性变态或人性压制的环境中,导致对正常人性缺乏正确感知和认同,进而对正常人性缺乏正确的梳理判断能力等因素有关。上述两种因素的单方面作用或互相叠加作用,从而最终导致其在一些本应非常明显的低逻辑难度问题上也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经常会自我怀疑,而在另外一些非常明显的低难度问题上却又经常固执己见(对于精神分裂、人格分裂、心理分裂者来说,上述现象的出现会更加频繁,导致其在对该类事物或许多事物的理解和应对上经常表现得错综复杂,而且其本人也经常无所适从、内心迷茫、一会坚定不移一会自我怀疑,甚至导致其精神上的痛苦不堪)。
解决认知缺陷的方法只有两个:一个是通过有质量的知识学习和深度思考,另一个是通过更加丰富且健康的人生体验和社会交往,由此来重新确立自己的基础性逻辑认知能力和基础性人性认知能力。但这个过程也许会很漫长,需要当事人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投入和长久的耐心与毅力。
后记:本文的思考源起,不仅与对纳什的解读有关,更与对整个社会的长期观察有关。
2017-12-17
原文链接:思考笔记:关于精神障碍、心理障碍与基础认知缺陷的逻辑解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