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平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赵安平 健康时报资深记者

博文

男孩子的妈妈困惑多——应试教育抑制了男孩子的优势

已有 3166 次阅读 2007-11-14 17:06 |个人分类:保健时报重要文章选登

■     保健时报记者 吴玲娟

 

    内容提要:日前,有媒体报道,在一个儿童成长心理咨询活动中,参加活动的九成以上人群都是男孩的妈妈,她们纷纷抱怨,“男孩没女孩出色!”“男孩妈妈不好当!”“儿子这么多毛病,我该怎么办?”抱怨最多的,莫过于儿子的女性化,他们大多爱哭、胆小、黏乎妈妈。

  为此,保健时报记者专访了友谊医院心理健康之友(简称友谊心友)的心理咨询师龙俊伊。她说,向她进行心理咨询的6岁~12岁人群中,也有近2/3是男孩的妈妈,男孩之所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应试教育制度抑制了男孩的优势。

   龙俊伊指出,父母要想改变儿子女性化的问题,应该在给予儿子爱的基础上,让儿子变得野一点儿。具有攻击性、顽皮、粗野是男孩儿的天性,父母不应一味的压抑,而要正确的引导。培养男孩子的责任意识和独立品格。父亲是儿子的榜样,应多与儿子沟通,化解儿子的消极情绪。同时,鼓励儿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儿子怎么越来越像女孩儿了

爱哭

    10岁的男孩小波(化名)从小就特别爱哭,白天有一半时间在流泪。用妈妈的话来说,就是水做的。本来以为上学能好点儿,可现在都3年级了,情况却并没有像妈妈预期的那样“树大自然直”,一点都没有好转。

    现在小波不仅爱哭,而且胆怯、自卑、无心学习,以至于各科成绩均不及格。更让家长和老师伤脑筋的是,他会不分场合地大哭,老师正常的课堂秩序经常被他的哭声打断。

胆小

小明(化名)虽然只有11岁,但却有着165厘米的身高,他是班上个子最高的孩子。从外表来看,小明斯文、彬彬有礼;从人际关系上来看,他能够跟班上大部分人玩在一起;从学习上看,他的成绩在年级也是名列前茅。照理说,这样的孩子应该没有什么烦恼,但小明却经常觉得压力很大,不开心,学习成绩也开始有下滑的趋势。

  原来,小明胆小。他怕黑,怕自己独处,也怕与人接触。为了不得罪同学,他会委屈自己来迎合同学。而现在,小明的怕更多了,他怕静悄悄的屋子里忽然跑出什么东西,怕爸爸妈妈不爱自己,怕学习不好,怕同学不跟自己玩,怕老师不再喜欢自己。

黏乎妈妈

    小杰(化名)求助心理咨询师的原因是:已经4年级的他还总爱黏着妈妈,走路时要拉着妈妈的手,洗澡时要妈妈帮着洗,连晚上睡觉也要和妈妈一起睡。

沟通时,小杰显得非常沉默,他总低着头,需要他回答问题时,他会看妈妈的脸色。如果妈妈不给任何意见,他就会显得手足无措。

小杰对父亲的印象很不清晰,他不能勾画出父亲的外在形象,但却能准确说出妈妈喜欢的衣服品牌。只要不跟妈妈在一起,他就会很紧张。

 

                  应试教育抑制了男孩子的优势

    友谊医院心理健康之友(简称友谊心友)的心理咨询师龙俊伊说,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尤其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女孩优势的发挥,而男孩的优势相对容易被抑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男孩子的健康发展。

    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通常都是一个老师同时要照顾40个左右的孩子,即使在师资很好的学校,一个老师最少也要照顾20个左右的孩子,这样的情形就迫使老师要求学生们乖巧、听话、顺从。这个要求对于空间能力比较强,对事物的认知更相信自己判断的男孩子们来说,实在是比较苛刻。于是,那些有点叛逆精神的男孩很快被视为异类。

    在不少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男孩子被要求不能跑、不能跳,要像小姑娘一样循规蹈矩,学校会以女生的行为标准来衡量男生。在学校中担任学生干部的女生多于男生,学校评选三好、优干,发放奖学金也多偏向女生。

    龙俊伊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女孩生理发育早于男孩,同时心理发展水平也优于男孩。在幼儿园及小学阶段,女孩子们因为性别原因,在学习能力、生活自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表现都较男孩突出。有研究称,男孩甚至连手指神经都比女孩发育得晚,因此让男孩握住铅笔,写出漂亮的字都比女孩更加困难。这些发育上的差异往往使男孩被视作笨或迟钝,让他们从小就讨厌学校。

    然而,与男孩女孩发展水平相反的是,人们对于男性的要求往往很高,很多家长认为,小男孩理所当然应出类拔萃。他们要求男孩和女孩一样,在相同时间内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知识,还要成绩优秀。

    在父母的期望下,小男孩必须坐得端端正正,一天听近8小时的课。但是,男孩天生喜欢运动,小男孩一天大约需要4次课外活动,但有些学校因为某些原因,会减少课外活动的时间,甚至是禁止课外活动。因此,男孩对运动的渴望往往会被视为不守纪律。久而久之,男孩子就会表现出厌学、抑郁等情绪,男孩和女孩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龙俊伊说,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有众多的限制,时时刻刻护着他们,也影响了男孩子的心理健康。正如一个小男孩在作文里写道:放假的时候妈妈不许我出去,就买了只小动物陪我,看着那只小动物往外爬,我非常失望,连动物都想得到自由,我为什么得不到自由。

    此外,在学校,特别是幼儿园、小学的老师70%~80%都是女性,少数男教师也被女性同化了,培养出来的男孩子就没有自己的主见,被老师批评起来只会唯唯诺诺。在一些单亲家庭中,男孩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男孩就会从电视、录像或身边的男性中寻求模仿对象,而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形象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让儿子野一点儿

    龙俊伊说,女孩子在3岁以前通常比男孩听话,男孩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倾向于进攻,特别是在童年和少年时代。所以,家长不能一味指责小男孩调皮,也不要急于称赞孩子完美,一定要读懂男孩子的心。

引导儿子用行动表达爱

    男孩子比女孩子更离不开父母,特别是离不开妈妈。通常3岁的女儿已经做好离开妈妈的准备,而儿子平均要晚一年。因此,男孩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拥抱。

    男孩需要得到爱,同时,他们也能给予爱。小男孩和小女孩一样有同情心,只是现实社会严重抑制了他们的同情心。比如,邻居家的小狗病了,小女孩会不断地抚摸小狗,表现出无限的同情。但小男孩却会冷眼旁观,表示出男孩生性的冷酷。所以,教育男孩不能要求他像女孩那样用语言和倾听来表达自己的关切。

    龙俊伊说,对于男孩,可以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给予对方切实的帮助。比如,让儿子给父母倒一杯水,或者要求他收拾好自己的玩具,来表达他对父母的关爱。

儿子野一点没关系

    一个2岁的小男孩想要买一本童话书,妈妈告诉他,你现在还太小,看不懂这本书,于是硬拉着孩子离开。龙俊伊说,强迫孩子接受家长对他的帮助,会让孩子产生真正的挫折感。

  男孩不像女孩那样,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他明明知道自己做不到,但却还要坚持尝试。这时,妈妈应该让他尝试,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他接受事实后,会自己离开的。

    龙俊伊说,男孩天生就顽皮,甚至粗野。他们爱打斗,喜欢充满刺激的游戏,希望确立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势地位。作为母亲,必须承认这是正常的,然后就事论事引导孩子。

    男孩喜欢登高、从高处往下跳,父母不要束缚孩子的行动,在不干涉孩子的前提下尽量保证他的安全。男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喜欢首当其冲,父母不能责怪孩子太莽撞,而应鼓励孩子去发现自我价值并实现它,告诉他最有意义的是实现价值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给儿子优秀的男性偶像

    龙俊伊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男孩总会在身边寻找一位男性作为榜样来效仿。男性榜样有可能是亲戚、朋友或老师。因此,当男孩说我喜欢某位男性时,父母应多看看是否认同这位男性的人生观、价值观,因为男孩子已经把他作为了榜样。

    男孩的榜样意识培养得越早越好,幼儿园最合适,所以幼儿园应该多一些男老师。

    父亲对儿子也有很重要的榜样力量,所以父亲应该多与儿子相处,多和儿子沟通。对于工作比较繁忙的父亲,如果晚上回来很晚,可以给儿子留一张纸条,跟儿子谈谈一天的体会,告诉孩子自己处理事情的办法;经常出差在外的父亲,也要每天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听听孩子的感受,特别是当他们遇到挫折时,不要过于呵护,要教育男孩学会面对现实,树立敢作敢当,是男子汉就不怕吃苦的观念。

要让儿子发泄消极情绪  

    男孩在非常专注地干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叫他,他会听不进去。这时,父母不要呵斥他,应该走过去、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抓住他的手,对他温和地讲话,让他把注意力从其他事情上转到你身上。

    男孩闹情绪时,会发生摔门、砸东西、喊叫,甚至敲墙等过激行为,这时父母不要压制他的反抗,而应该告诉他更好的表达方式。同时,给他发泄的机会,甚至让他捶打沙发或者沙袋。

    男孩子比同龄女孩对自己的痛苦更敏感。因此,家长不要对儿子说“男儿流血不流泪”等有碍儿童身心发育的成人意识。这会使孩子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消极情绪不能发泄出来。

鼓励男孩到集体中寻找位置  

    男孩子从小喜欢集体游戏,从中他们能学会社交、友爱等道德观,并找到自己的归属。

    因此,父母应该适当鼓励男孩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到了高年级,男孩更偏爱小组活动,许多人只受命于同伴或屈服于老师的权威。所以,父母应从小教会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决断的能力。

    此外,老师也应多关注男孩的身心健康,给男孩更多的自由,更多的理解,更多的活动空间,少纠正他们的缺点,多表扬他们的优点。多培养一些男孩做学生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对好动和内向的男孩,老师应给予更多的照顾和关爱,允许男孩在学校闹腾,使男孩的过剩精力得到一定发泄,但发现打架斗殴现象要及时阻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10-11010.html

上一篇:总鞭火锅——调侃一下名记名编们
下一篇:老人在夏天不渴每天也应喝2升水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