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不容易种出来,物流总是头疼的问题,价格高不说,有时候货还会掉,消费体验也不好...为了更好的体验“我家菜园”成爸所描述的“物流难”问题,从农场现场学习回来后,我专门订了一个套餐,包含6斤蔬菜,10元一斤,10个鸡蛋,4元一个。但下单后,成爸说我帮你退了吧,物流要过了大年十五才上班。我说不怕,我愿意等一等。一周之后,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说是“我家菜园”的菜送来了,到指定的地点取菜时发现,物流用的是一个面包车,车里有一些纸箱子,但司机却拧出一个塑料口袋给我,里面的菜有点焉,看上去并不太新鲜。拿着菜走了几步,看到一个阿婆拉着一个小推车过来,我下意识比较了一下,叹了一口气,想起了老妈,为了买到农民种的“安全菜”,总是拉着同样的小推车来回步行差不多两个多小时。如果老妈看到我这袋焉叶子菜,估计又要说我“上当受骗”了。
说实在的,为了给孩子买到安全一点的食物,我可能不止一次的“上当受骗”了,最后不得不选择了尚作,因为从消费体验而言,尚作的物流似乎是更好的选择。APP下单后,一般第二天一早就能送到家门口,包装也相对独立,有必要的存储说明,易于打理和烹饪。相对于以前在菜市和超市买菜而言,每天几乎能节省出一到两个个小时的时间。但也有不足的是,包装垃圾每天都会产生很多,扔了可惜,不扔又占地方,偶尔遇到冰袋什么的,也会主动让物流工作人员拿回去。一开始只知道尚作的物流是自有的,但有一次却发现冷链部分有外包出去,外包的那家冷链物流工作人员操作并不十分规范,有一段时间还发现一些薯类食品送来就坏掉了。有时候看着一大堆餐厨垃圾,总是忍不住的想,要是能回收利用就好了。偶尔也会突发奇想的做点堆肥实验,不过很多时候都以失败而告终,不得不中途扔掉,因为太臭了。
作为物流学院的一名普通老师,我总期望自己的课能够给学生更多理论联系实践的案例,但无奈生了孩子之后,时间是个大问题。所以索性就将“家庭建设需求与课程建设需求”两者结合,研究起了“食品物流”,最先引起关注的是明生的“鲜机汇“里的樱桃和”“轻店”桃夫人家的金田杏和黄桃,慢慢的越发觉得很有趣,走着走着研究视角扩展到了“食品供应链信息管理”,但走着走着,又发现研究范围似乎范围太广,专业跨度太大,时间、精力、能力都受限,于是又浓缩成“食品质量智能甄别系统”,但是又发现这个过于偏理论,很难落地,于是又开始重新调整思路,针对自己在有机食品消费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上当受骗”经历和信息甄别需求,开始慢慢捣鼓上了“有机食品价值链管理研究”,试着把农场到消费者餐桌整个过程系统化、模块化、流程化、信息化、智能化。而有机食品物流问题则成为这个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但具体该怎么研究呢?
第一步,找到自己需要的有机食品,在消费过程中发现问题。
第二步,明确问题,带着问题与(供应商)工作人员交流,系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三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搜寻,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传递给(供应商)工作人员。
第四步,重复消费,帮助(供应商)更好的改善问题。
路漫漫,继续加油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