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孩子读一年级,班级第一次组织秋游,说是到某郊区农场,每人140元,虽然有点贵,但是尊重孩子的意见,我们一家人都还是报了名。到了农场,上午是集体活动时间,中午集体在农场用餐。吃饭的过程中,孩子冷不丁的问我:妈妈,今天吃的这个菜是有机蔬菜吗?我环顾了一下四周,然后对孩子说,可能不是有机蔬菜,因为有机蔬菜对环境要求很高,你看我们来的路上空气和水源污染都比较严重,如果就算是采用有机种植方式,但估计都难以达到有机认证的标准。说完,我夹了一筷子绿叶蔬菜放进了嘴里,一吃一下子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会问刚才那个问题了,的确,这蔬菜的味道和平时我们买的有机蔬菜味道差不多。
吃完饭,我们一家人又到农场的地里去转了转,发现没有地膜,也没有大棚,地上覆盖着很多稻草,上面有木架子,上面挂了很多黄色的用来吸引蚊子的纸片。挨着挨着观察了种植的蔬菜的品种,以及土壤的颜色,又看了看周围的环境,还是不能确定是不是有机蔬菜,虽然看起来很像。后来跟农场主一聊才知道,这个农场采用的是酵素等自然农法种植,一开始主要是为了调理自己的身体而想回归乡野种点菜,地已经养了几年了,去年才开始对外开放,他对政府实行的什么农业补贴、认证的什么不感兴趣,主要想走市场化这条道路,而且现在客户大多数都是单位或会员,所以虽然不赚钱,但还算能运营得走。在提到有机认证这个问题上,这个农场主表示并不感冒,因为曾经有人追着想让他认证,但他觉得与其支付认证那个昂贵的认证费用,还不如把这些费用投入到土地里。他对政府的要求也很简单,反正我包一块地,凭着我的良心,按照我认为安全的方法种植,希望政府不要过多摊派、多加干涉就好,补贴、认证的什么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有那么一群人愿意一起花心思来改善这块土壤就好。
其实,有同样的想法的不止这一家农场,在放心食客、耕夫等平台上还有很多这种类型的农场主,他们曾经在城市里享受过繁华,而今却希望回归乡野,做一份能让自己静心安心的事业,这个事业与钱有关,但也与钱无关,因为在享受繁华的过程中,他们渐渐明白,有钱并不是万能的,最绝望的一种心情是,自己有钱了,却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看不到蓝天白云,吃不到安全的食物,听不到鸟鸣蛙叫。但是,通过跟这类农场主深入的交流,也发现了他们有很多无奈,那就是如何抱团生存的问题,因为如果继续单打独干,像物流这样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所以,他们很希望大家能联合起来,进一步提升物流质量,减少物流损耗。
其实,同样的问题其实也曾困扰过我,在2016年的春节,当时同学发现了一块特别好的地,想包过来自己种点东西,邀我一起参考一下,去了才知道,那块地在山谷里,出山谷的路十分陡峭,开皮卡上下都觉得提心吊胆,最后都不得不下来走路。但是那块地的确很好,背后有青翠的山,前面有清澈的小河,阳光普照,空气非常清新,租金也还合适。但是山路险峻,就算种出来好东西,都难以运出去,如果市场又没有开拓好的话,那每年的投入就只能打水漂了。他的家人几乎都不支持他回乡种地,觉得好不容易从农村出来又拿钱回去打水漂,完全是自讨苦吃。最后,他抵不过家人的威逼,最后不得不放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8: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