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基本素养评价标准
周 健 编译
[译者的话] 本文是《大学生基本素养框架》一文的姊妹篇,AACU是美国学院与大学联合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的英文缩写。AACU大学生基本素养评价标准是由美国各大学的教师和一个专家团队开发出来的。其中许多内容出现在现有的校园标准和相关文件之中。框架阐明了每个学习成果的基本标准,并为成就水平制定了分级评估标准。该框架以其规范系统、视域适度、维度准确、评估合理、实用性强、可靠性高而备受关注。2016年,美国杜肯大学的马斯尔.瑞奇克教授(Marcia E. Rapchak)的研究报告指出,该标准在美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编译资料来源于http://www.aacu.org,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于原文文本较长,译者略去了原文中的“框架语言”、“词汇”和四级评价标准(由低到高)中的“前三级标准”,仅保留了“最佳层次标准”。本文的编译按照指标为条目,继而给出指标定义,然后分列出评价维度,在每个维度后面给出“最佳层次”的评价标准。《大学生基本素养评价标准》值得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教育科学研究人员、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们参考、借鉴和应用,并以此促进大学生基本素养水平的整体提升。作为个人素养参考指南,对于研究生和科学研究人员来说也具有不可低估的参考价值。从本文之中,你可以很容易的见到对素养指标的精确、具体的定义;从指标的考察维度中,你能发现某项素养的学习、培养、历练的途径;从评价标准中,你能把握某个维度的高水准层次的具体要求,从而鞭策自己完善素养、提升技能,游弋科学研究前沿,取得创新研究成果。当然,这需要你耐心研读本文,并认真分析、对照、思考、改进、前行,不断追求自我实现,方能渐入佳境。
1 阅读能力
定义:阅读是通过让自己的意识进入书面语,并与之互动,同时提取和构建意义的过程。书面文本不能自我解释,也不能主动回答问题。因此,读者必须走近,并让意识进入书面语,通过阅读,编码,解码,分析或综合,理解,诠释,讨论,与自己已有知识进行连接或碰撞,在自己认知和情感的镜头窥视下,构建出意义。
1.1 文本理解:理解文本上下文背景和观点的影响,认识超出教师要求或文本作者未明确指出的文本寓意(例如更为广泛的问题、可能带来的挑战等)。
1.2 体裁把握:熟练地理解不同体裁文本的信息,并能根据一般文本或某些特殊文本的要求恰当地调整自己的阅读策略和期望。
1.3 文本背景:基于贡献和结果的重要性,评估文本的学术价值和对不同学科的影响。
1.4 文本分析:评估相关观点、文本结构或其它文本特征,以构建跨文本和学科的知识。
1.5 阅读模式:提供的证据表明他或她不仅可可以选择适合的已有知识框架,并且能够与跨学科、跨领域的读者开展持续的对话。
1.6 阅读应用:遵从伦理道德要求与独立的知识分子探讨文本,以便未来保持与学界的有规则对话。
2 口头沟通
定义:口头沟通是一个准备好的,有目的的表达,旨在增加知识,促进理解,或促进倾听者的态度、价值观、信念、行为的改变。
2.1 材料组织:演示文稿中可见熟练的、清晰的、完整一致的组织模式(具体介绍和结论,主体内材料的排序,以及过渡)。
2.2 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是有想象力的、引人注目和令人难忘的,并且增强了演示的有效性。演示语言适合受众。
2.3 交互应用:交互技术(姿势,手势,眼睛联系和声音表现力)的应用,让演讲令人信服,演讲者自信,演讲技艺精湛。
2.4 支撑材料:多种类型的支撑材料(解释,例子,插图,统计,类比,引文等),全面支持演示或建立演讲者的权威。
2.5 中央消息:中央消息是引人注目的,有适当的重复,令人难忘,有支撑材料的有力支持。
3 书面交流
定义:书面交流是经由写作将想法或观点通过书面语言来表达、传播的过程。
3.1 背景知晓:对分派的任务、任务的相关因素、背景、受众需求、写作意图有全面的、深入的认识。
3.2 内容开发:使用适当的,相关的和引人注目的内容精准地描述主题,传达出作者的见解,以适合任务的需要。
3.3 标准依从:详细认识和执行广泛的写作规则与标准,尤其是一些科学写作或特殊写作的要求,包括组织、内容、演示文稿、形式和风格的选择。
3.4 资源利用:熟练地使用相关的、可信的、高品质的资源来发展观点,以适合某学科或某写作体裁的要求。
3.5 语言应用:用优美的语言,清晰的、流畅的、巧妙的将意义传达给读者,几乎没有错误。
4 终身学习
定义:终身学习是以提高知识、技能和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持续学习活动。终身学习与好奇、主动性、独立性、知识迁移、分析思考和反思有密切的联系。
4.1 好奇探索:在某个酷爱的学科领域里,深入地探讨一个鲜为人知的论题。
4.2 学习行动:完成所选任务,追求和达成知识、技能、能力的扩展。
4.3 学习态度:热爱教育和受教育的存在感、热衷课堂环境之外的成功、对知识和经验的执着追求。
4.4 知识连接:直接将先前的学习模式引用到当前的新的或创新项目应用之中,其知识和技能完全适应了新项目情景的要求。
4.5 阅读结果:深入回顾先前的学习经验(包括来自课堂内外的学习),揭示出生活经历和教育观念的显著改变,将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人的知识扩展、成长、成熟提供基础性的支撑。
5 综合学习
定义:综合学习是一种新的观念,是学生建立在整个课程和合作课程基础之上的,从简单的观点与经验的连接,到知识的合成与迁移,再到新的、多样化的、校园内外的学习。
5.1 知识整合:连接和整合来自正式课堂之外的知识和经验(包括生活经验和学术经验,如实习或国外旅行),深入理解学习的知识,并拓展自己的视野。
5.2 独立学习:将多种多样的案例、事实、多学科的理论和观点通过分析综合与提炼,独立创建一个完整的主题或导出一个绪论。
5.3 知识转移:独立地应用合适的知识、技能、能力,或获得一种在新的背景下解决困难问题以及探索复杂问题的新方法。
5.4 交流形式:依据任务选择一种格式、语言、图表(或其它视图形式),强化更为清晰的、在语言、想法、观念和思想之间的交流互动。
5.5 学习评估:展望自己的未来,结合过去的经验,制定出适应跨学科和多元化背景需要的计划。
6 道德推理
定义:道德推理是对人的行为的正确与错误的推理。它要求学生能够评估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和社会情景问题,认识到各种背景问题对道德推理的影响,思考不同道德观点的应用可能会遭遇到的伦理困境,并考虑替代行动的后果。学生的道德自我认同,随着他们实践道德决策技能的发展而进步,并学习如何描述、分析和表达在道德问题上的立场。
6.1 伦理意识:深入、清楚的分析和讨论信仰的核心内容及其起源。
6.2 理解伦理:熟悉相关理论或理论体系,描述相关理论或理论体系的要点,准确解释相关理论或理论体系应用的细节。
6.3 认识问题:能把握复杂、多层次背景下的伦理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
6.4 伦理应用:可以独立的、准确应用伦理观点或概念到某个伦理问题,并充分考虑到这一应用的后果。
6.5 伦理评价:对不同伦理观念的假设、影响或异议有自己的观点,并能为自己的观点进行恰当的辩护,而且辩护理由充分、效果良好。
7 量化思维
定义:量化思维也被称作量化推理,它是一种通过数据资料来轻松工作的思维习惯。具有较强的量化思维能力的个体,能够理性的、定量化的解决来自于广泛的真实世界和日常生活情境中的问题。他们认为可以通过创建复杂的、量化的数据资料来进行量化推理,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支撑。他们可以采用多种数据资料(如文字、表格、图片、数学方程式等)与他人进行清楚地沟通与交流。量化思维不仅仅是计算,也不只是引用别人的数据。量化思维是一种大脑思考习惯,一种依靠数据和对数据进行数学分析来认识现实世界,并得出结论的一种思考方式。
7.1 数据解释:能够解释数学形式中的信息(例如:方程,图形,示意图,表格,文字)。提供了对数学形式所含信息的准确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呈现出适当的推论信息。
7.2 信息转换:能够将相关信息转化为各种数学表达形式(例如:方程,图形,示意图,表格,文字)。熟练地将信息转换成有洞察力的数学表达,且有助于进一步的深入理解。
7.3 数学计算:计算是成功的,足够全面的解决问题,并且其计算也是简洁、清楚的。
7.4 应用分析:在数据资料定量分析(并认识这种分析的局限)的基础上,推导出恰当的结论和给出评价。以数据定量分析为基础进行深刻而深入细致的判断,得出有洞察力的、合格的结论。
7.5 假说应用:能够在评估、建模和数据分析中,提出和评价重要的假说。明确地描述假说并为假说是恰当的提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对正确假说限制下的最终结论充满信心。
7.6 沟通应用:表达定量分析证据对工作意图或目的的支持。使用定量分析信息正确连接到结论或工作目的,显示出了数据格式有效、数据质量上乘。
8 创新思维
定义:创造性思维是指以独特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现有的创意和想法,以充满想象力的工作方式进行思考和反应,以发散思维、冒险和高度创新为特征的思维形式。创造性思维与较少被关注的某种创造力是不同的。例如,小孩子的绘画所展现的创造力,这不是源自对知识的连接,而是来自对边界的无知。
8.1 获得能力:指获得在特定域内的策略和技能。反映:评估创新过程和产品应用领域的标准。
8.2 冒险精神:可能包括个人风险(担心尴尬或被拒绝),完成任务面临成功或失败的风险:超越原来的任务范围,引入新的材料与形式,解决有争议的话题,提倡不受欢迎的想法或解决方案。积极探索和贯彻将未经测试和具有潜在风险的方向或路径导入到任务的最终产品。
8.3 解决方案:不仅制定了一个合理的、适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能清晰表达出选择该解决方案的理由和对该方案实施的结果有充分地认知。
8.4 处理矛盾:完美整合具有差异、隔阂、矛盾的观点或想法。
8.5 创新思维:新颖性或独特性(创意,主张,议题,形式等)。扩展一个新颖的、独特的创意、议题、格式或产品,开创出新的知识或跨越边界的知识。
8.5 合成转化:将创意或解决方案转化成全新的形式。
9 批判性思维
定义: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习惯,其特征是在接受或形成一个结论之前对相关的问题、想法、观念和事件进行全面的质疑与探索。
9.1 问题解释:利用充分必要的信息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批判性分析与探索,从而理解问题。
9.2 证据评价:对信息和信息来源有足够的解释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开展对主题的全面分析和综合探讨,专家意见被彻底质疑。
9.3 假设分析:面对一个观点时,彻底、系统、规范的分析自己和他人的假设,细致评估相关的背景。
9.4 立场陈述:立场(视角和假说)是富有想象力的,考虑到了问题的复杂性质,立场的限制因素也是得到公认的,立场也融合了他人的观点。
9.5 结论影响:结论和相关结果(后果和影响)是合乎逻辑的,反映出学生在综合评价、分类评价和把握讨论轻重缓急方面的能力。
10 信息素养
定义: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能够识别,定位,评估,并有效和负责任地使用和共享信息。
10.1 信息选择:有效界定研究问题或论文主题范围,有效地确定关键概念和信息类型(来源),直接选择与研究问题相应的信息或答案。
10.2 检索策略:使用有效的、精心设计的搜索策略和最合适的信息源搜索信息。
10.3 主题背景:全面、系统、规范地分析自己或他人的假设,当一个主题出现时仔细评估其上下文背景。
10.4 信息利用:组织和综合来自信息源的信息,有效沟通,以准确的、深入的、充分的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
10.5 道德抉择:正确使用下列所有信息使用策略(使用引文和参考;选择释义,概述,或引述;信息解释未脱离真实的原始背景;区分共同知识和专属创意),显示出对于信息发布,保密或专有信息方面在道德和法律上的限制的充分认识和依从。
11 查询分析
定义:查询分析是通过收集和分析证据来探讨事物或现象的系统过程,在充分知情基础上推导出判断或结论。分析过程是将复杂的主题或问题分成几个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由于查询是针对具体事物或现象的,因此需要使用宽泛的语言来反映其多种方法和任务,并给出正确的查询和分析的基本要素(包括主题选择、知识呈现、设计方法、分析描述、结论陈述等)。
11.1 主题选择:标识一个创新的、重要的/可管理的、具有潜在意义的、缺乏探讨的主题。
11.2 知识呈现:提供深入的信息资源,呈现多种观点/方法,并予以综合。
11.3 设计方法:方法的所有元素或理论框架被精巧的开发,并体现了来自相关分支学科或跨学科的理念。
11.4 分析描述:组织和综合证据,揭示出关于主题的富有洞察力的模式和异同。
11.5 结论陈述:陈述一个基于查询发现的、符合逻辑推理的结论。
11.6 限制影响:详细讨论相关的、支持的限制和影响。
12 公民参与
定义:公民参与是指促进公民的、有差异的社区生活有序运转,在承认差异性的基础上开发整合知识、技能、观点和兴趣。这就意味着通过政治的或非政治的途径来提高社区生活质量。
12.1 多元观念:积极调整自己的信念和态度,以适应在具有多种文化和多元性的社区里的学习和工作,帮助他人融入社区的多元文化。
12.2 知识分析:连接和扩展来自于个人在学科、行业的学习研究的知识(理论和事实等),以及公民参与和公民生活、政治、政府事务方面的实践经验。
12.3 公民身份:展示参与公民活动的经验,阐述他们已经学到的关于澄清和强化公民身份观念意识,并继续承诺参与公益行动。
12.4 公民沟通:制定有效表达、倾听的沟通策略,为开展新的公民活动而建立起和他人的良好关系。
12.5 公民行动:展示出独立的经验,在复杂的团队领导和多种多样的公民活动中显示出主动性,同时在目标分析和个人自我实现的行动中表现出深刻的洞察力。
12.6 公民背景:显示出承诺和有能力在社区背景和结构中有效的协同工作,以达成公民活动的目标。
13 跨文化能力
定义:跨文化知识和能力是一系列认知、情感、行为、技能和特性,以支持在各种文化背景下的有效沟通和适当的互动。理解自己是世界社会的一个成员,乐意与他人分享未来,需要有意义地与他人接触与互动,灵活地适应陌生的生活方式。在历史和政治的背景下安放社会正义,把握文化这一变革性学习的核心。
13.1 自我文化:洞悉自己的文化的规则和偏见。
13.2 多元文化:全面深入地理解别的文化在历史、价值观、政治、沟通模式、经济、信念和实践方面的,重要而多元的性质。
13.3 文化认知:拥有超越自己单一价值观的认知能力和跨文化的经验,并恰当支持别的文化组的观念。
13.4 言语沟通:通过言语和非言语交际清晰表达多元文化的复杂观念,并能熟练应用谈判技巧在存在分歧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13.5 个人态度:探索别的文化的复杂问题,阐明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体现出多元文化视角。
13.6 开放心态:倡导和开展不同文化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终止依据他人观念来评价不同文化的相互作用。
14 团队合作
定义:团队合作是在团队控制下个体成员的的行为(他们为团队任务完成的努力程度,他们与团队的其他成员交互的方式,以及贡献给团队讨论的数量和质量)。
14.1 策略贡献:清楚表达被选方案的优势,帮助团队向前。
14.2 决策讨论:在团队决策讨论会议上,以合适的方式协助团队成员构建和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综合其他人的建议,以及吸引和鼓动那些未参与的人加入进来。
14.3 任务完成:按时完成所分配的工作任务,任务完成无懈可击,推进了项目进展。主动帮助其他团队成员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并达到优秀水平。
14.4 团队培养:发展具有建设性的团队氛围:(1)团队成员应有礼貌,相互尊重,建立具有建设性的沟通方式。(2)使用积极乐观、恰当合理的言语、书面语言、面部表情或身体语言,传达出一种关于团队和任务的积极态度。(3)通过对团队任务重要性和团队能力的充分自信,激励队友一道完成任务。(4)为团队成员提供支持或鼓励。
14.5 冲突处置:基于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未来的效率,协助团队解决面临的困难,有效处理团队冲突。
15 问题解决
定义:问题解决是设计,评估和实施一个策略以回答一个开放式问题或实现所期望的目标的过程。
15.1 问题陈述:基于问题相关的证据和背景,构建出一个清晰而富有洞察力的问题陈述。
15.2 构建策略:确定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适用于一个特定的语境。
15.3 策略质量:提出了一个或多个解决方案或假说,显示出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理解。解决方案或假说对问题所涉及的语境因素、道德、逻辑和文化的影响的考虑是充分的、反应是恰当的。
15.4 方案评价:解决方案是深刻而优雅的(全面彻底、富有洞察力),并考虑了历史因素,遵循了逻辑规律,检查了可行性,审视了后果影响。
15.5 方案实施:针对问题的语境和多种影响因素,规范、完整、彻底地执行了解决方案。
15.6 结果检查:问题被彻底解决,充分考虑未来需要的进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1 http://www.aacu.com
二0一七年一月二十五日
Contact:zhoujian.china@hotmail.com
相关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