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宜他们到格尔木的最主要任务,是上青藏高原勘察调查,经过充分的准备,在初夏的一个早上, 9 点钟的时候出发了,在格尔木,天亮得晚一些。
装备、仪器是昨天就装好车了,这是嘎斯 69 带蓬的越野车,据说马力大,爬坡能力很强的。因为单车上山,这车也许会稍保险一些。
队里的领导、同志们都出了帐篷、房门,在院子里为我们送行。颇有一些易水潇潇兮的味道。一向滑稽爱逗笑的老马也是一脸严肃。
车子驶出院门,上了公路,左拐,过西藏驻格办事处--西藏在格尔木的飞地,很快就到了大十字,往前就是格尔木河西,很快就出了市区,一眼望去,土灰色的苍茫,没有一丝绿色,偶尔有一些芨芨草,顽强地从沙砾中伸出来。
队长老陈打破了寂静 ,好像是要找话说:“我们带了6 个氧气袋,好像是少了一些”,这种氧气袋一个都有大枕头样大,太占地方了。“没事的,我们和兵站总站说好了,需要的话可以找沿途的兵站借用。”二把刀的刘大夫回答,大家都叫他蒙古大夫,他的全部医学方面的资历就是在部队的卫生队呆了半年。不过在野外工作中,需要的是一专多能,他也负责后勤事务。我们这个队伍里,老陈、纪工和刘大夫是兰州设计院的,老胡、小王二、小戴是从四川过来的,业务负责人老刘,老马,小刘、司机和阿宜是从北京过来的。在一起已经几年了,用那个时候的话说,是多年的革命战友。
车子走了一段时间 ,开始爬坡了,现在是在攀登昆仑山啊!
路比较窄,有的地方错车都有困难啊,路况也不好,土路,车后扬起的尘土,很快就叫你成为灰人。因为路面不平,车子东倒西歪地行进着,手得紧抓车框的木板,身子得随势而动,如果西歪东倒调剂得好,就可以省劲多了。害怕的是,车子一顿一跳的,经常把你的屁股顿的生疼。
这段路走了足足有3,4个小时,朦胧中,听到谁说,“昆仑泉”马上到了,真是的,远远望去,路的右边,靠山坡有一排房子,这大概是纳赤台兵站了。
等车停稳,小戴就往下跳,还没有站稳,老陈队长批评他了,“说过的,不能跳,不能跑,怎么不听啊!”小戴呵呵笑着,“没事的,这里才三千六啊”说着,就往公路的坡下跑。
路旁20 来米处,10 几个当兵的围在一起,走近一看,呵呵,是一个大石条围砌起来的六角型泉眼,泉水咕嘟咕嘟地上涌翻腾,足足有半米多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昆仑泉”啊!
泉水清冽冰凉,喝起来有丝丝的甜味。昆仑泉是昆仑山下的承压地下水涌出,水质优异。在此几十年后,有人直接引出装瓶,就是很高档的矿泉水。而现在,仍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啊。昆仑泉水为汽车兵们洗去征尘。七十年代青藏公路上的车,基本上就是汽车兵的大解放运输车。青藏公路上,有着好几个汽车兵团,常年可见,长长的汽车连队,重车进藏,轻车出藏。国家为西藏的建设是做出很大的努力的。
车行的下一站,“不冻泉”,这是兵站名,也是地名。再下一站,叫做“五道梁”,在汽车兵们中间,流传着一句话:“不冻泉得了病,五道梁送了命!”,意指在青藏公路上,这两个地方环境是很恶劣的,不是说生活条件,而是指自然环境,天气气候,也许还有一些不明原因的因素。的确的,一到了不冻泉,在兵站住下来后,大家都有不适的感觉。开始的时候,轻微头痛,乏力,走路就像踩在棉花上面。虽然是7月份,但是天气仍然很冷,穿着军用大衣也不感到暖和,天空是阴沉沉的,还偶尔飘下一些小雪。难受的还不止于此,我们是和兵站后勤部门说好了的,我们的吃饭问题就在兵站解决,和汽车兵一起吃。等到吃饭的时候,把饭打来一看,呵呵,米饭是夹生的,很大的馒头,一捏就变成了小面团团,也是夹生的。后来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高海拔地区,气压低,水烧到6,70度就开了,你再烧多久,也是到不了 100 度的。米饭、馒头也是一样,你煮得再久一些,仍然是不会熟透的。其实只要用高压锅,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在当时,高压锅是已经有使用的了,但还很少,兵站是做的大锅饭,更不可能用高压锅了。我们只好直面困难,尽力吞咽下夹生的米饭、馒头,虽然吃不下去,你还必须尽力多吃,因为我们知道,将在高原上工作近一个月,必须保证有较好的体力,不吃饭怎么行啊!这是对你的胃的考验,这也是为什么在高原工作过的人,很多都落下了胃病。
我们要在每个兵站住 4 ,5天,以兵站为基地,在周边开展工作。在不冻泉的第一个晚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睡好,反应最严重的是来自四川的老胡,几乎彻夜未眠,头痛,气促,吸了一些氧气,略有好转,第二天出外业,大家就劝留下来在兵站休息,不跟大家一起出去干活了。傍晚,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大家回到兵站,老胡躺在大通铺上,气色很差,看来高山反应很严重。组里几位领导商量后,建议老胡回格尔木队部,老胡很沮丧,但也没有办法,第二天一早,委托汽车兵路上多加照顾,老胡随着汽车兵连队下山去了。老胡是四川一研究单位的领导,也是队里协作一方的领导,正直和善,大家都很喜欢他。从外表看来,他的身体很不错的,也许正如体检医生所说,对高海拔的适应性因人而异,不一定身体好的反应小,身体较弱的就反应大。
老胡走后,大家对于高山反应更是提高警惕,注意逐步适应,不要引起过激反应,几天后,不适感慢慢减轻了。工作中有的时候需要使用经纬仪,十分沉重,大家轮流背着,水准仪比较小、轻,就固定一个人携带。青藏高原基本上属于资料空白地区,因此需要更重视实地观察相关的地形地貌,沟道形态,洪水痕迹,必要的时候做一些简易测绘。
图 24--1 昆仑山南麓西大滩的一线天 (摄影:刘彩堂高级工程师,1975)
这一天,我们在五道梁做外业,离开了公路,深入到荒原沟谷,时近中午,天阴沉沉的,不一会儿就飘起了小雪,7月飞雪,我们虽然穿着军用大衣,仍然感到刺骨的寒冷。在高原上,汽车好像也生病了似的,有气无力。后来听说,我们单车离开公路深入荒原,是很危险的,因为万一汽车抛锚了,你很难保证依靠两条腿能够走回公路,找到救援。
离开五道梁,来到沱沱河兵站。离兵站不远就是沱沱河,沱沱河的下游就是通天河,通天河的下游就是金沙江,金沙江的下游就是长江。呵呵,“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阿宜站在沱沱河边,心想:这才是真正的长江头啊!虽然没有什么“相思意”,阿宜却也想起了远在江南的原来的同窗老友们。沱沱河水面很宽,水波荡漾,来到河边,心神为之一振。远处的雪山冰峰,脚下的稀疏草地,天上的蓝天白云倒映在河水中,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啊。他们还在河边发现了一只小野鸭子,好可爱啊, 这是上高原后见到的唯一野生动物。
图 24--2 在皮筏上 (摄影:刘彩堂高级工程师,1975)
沱沱河除了兵站外,还有一个水文站。这是6000多公里长江的第一个水文站。他们的任务是观测沱沱河的降水、河流水位、流量和其他气象水文要素,这些资料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也可以提供将来工程建设所需的数据。站上仅有3 位工作人员。由于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比较恶劣,工作人员是按规定两年一换的,但实际上经常找不到替换的人选,干满两年还下不了山,继续坚持岗位的常有人在。阿宜他们拜访水文站,交谈甚欢。阿宜他们听从水文站的弟兄们建议,借用水文站的高压锅,下了几斤面条,到野地里采来一些野葱加进去,还开了 两个罐头,也一起加进去,盖上锅盖,不一会儿,热气腾腾,香气四漫。呵呵,这一顿面条宴,是他们上高原来吃得最饱的一次。
在沱沱河,阿宜他们工作了四 天。
有一次,阿宜和小戴艰难地跋涉在海拔5500米的荒原上,突然听到小戴一声轻叫,阿宜转过头,望向小戴手指的方向。啊!在右前方,冰川下面的一片凹地,是青翠的草地,草地散布着几十只绵羊和几只牦牛,阳光眏照在冰川上,光芒撒落在草地上,牛羊的身上,斑驳陆离,闪烁着,跳跃着。上面是洁白的云朵,缓缓地移动着。
啊!这里是生命禁区啊!
阿宜和小戴被震撼了!陶醉了!空旷寂静的世界里,是这样的透明,纯净,光线似乎是彩色的,传送着圣洁的意念。
阿宜和小戴久久地沉默着,忘掉了自我。
图 24--3. 在冰川上 (摄影:刘彩堂高级工程师,1975)
在高原严苛的自然条件下,一片青翠的草地是很难得的,因此有一些牧民会跋涉到海拔很高的地方,为他们的牛羊寻找有草可以果腹的地方。高原上的夏天是美好的季节,虽然和内地相比较,甚至连春天都算不上,因为气温还是很低的。高原上的夏天又是短暂的,也就短短的几个月,但是足以让牛羊牲畜养骠长壮。他们必须在大雪封山前下到海拔低的地方,下到他们的冬天营地,要渡过难熬的漫长的冬天,依靠少量的干草维持生存。
这里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与牧民相伴的是寂寞与孤单,虽然还有牛和羊,可惜他们不会说话。
草原上的牧民是十分热情好客的,当有陌生人来到他们的帐篷前,就像远方的亲戚前来拜访。他们连搂带抱,连拉带拽把你迎进帐篷,请你在铺着厚厚的毡毯的小炕桌前坐下,随即女主人用牛奶、砖茶和盐巴放一起,烧起奶茶,古朴的黄铜茶壶有着很长的弯嘴,高高地斟下滚烫的奶香扑鼻的奶茶,让风尘仆仆的旅人倍感温暖。摆在炕桌上还有奶饼,奶豆,有的就是洋名叫做“芝士”的奶酪。如果你答应留下来吃饭,很快就会端上热气腾腾的大锅大碗的羊肉汤。主人眼睛都含着笑地看着你,你吃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
啊!可爱可敬的松赞干布的子孙!可爱可敬的成吉思汗的子孙!
阿宜在几年前第一次受到这样热情的接待时,深受感动,临告别的时候,他不知道怎么样表达对这盛情款待的感激之情,犹豫再三,他拿出钱来,还没有来得及递过去,他已经看到男主人脸涨红了,眼睛瞪着他,阿宜从他的眼睛里读到了生气,甚至是愤怒。阿宜知道自己犯了大错,赶紧把钱收起来,只能握住主人的双手,接着抱住主人魁梧的双肩,使劲地摇晃,以表达自己的感谢!阿宜从主人的眼里看到了原谅,看到了快乐!也读懂了:“我们是朋友!”
草原是辽阔的,在天上的白云和地上的青草之间,没有别的什么东西。草原人的胸怀是辽阔的,在人与人之间,没有那么多世俗的东西。
草原民族生活在草原上,在苍茫的草原上,他们是自由的。
城市里的人们,你在大街上,在办公室里,在商场,在影院,在几乎所有的地方,你敢自由地放声歌唱吗?如果你放开了嗓子,一点会引来路人的侧目而视!也许你可以在封闭的浴室里一展歌喉,可你不感到太憋屈了吗?
在辽阔的草原上,你可以随意地放开嗓子,可以声嘶力竭地喊叫,可以蓬勃大气地歌唱。你可以感受到,“苍茫天地间,傲然我独立!”
牧羊姑娘在放牧的时候,经常需要吆喝羊群,因为绵羊寻着青草,会越走越远,姑娘放开嗓子:“哟。。嗬。。嗬。。。”声音绵远悠长。而有的时候,羊群在老老实实地吃草,姑娘枕地望天,看白云悠悠,忍不住也会站起来,放声歌唱。故是,草原民族多有一个好嗓子,代代相传,草原上的人们,随便请出一位,就是非常优秀的歌手。
草原上的人们,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