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隅良典和2014年的中村修二不一样。他就是个典型的科学家。
典型的读完大学。典型的读完硕士。典型的读完博士。典型的读完博士后。再典型的拿到一个助理教授职位(助理教授不算教职……)。
他的人生可不像中村那么传奇。
但他当然也有自己特别的地方。
他很喜欢孤独。
大隅在东大拿到的博士。生物学的。但其实这里还有个小故事。
他的父亲也是个教授,是九州大学的一名工程教授。比较没名气。恩……至少也是教授。
大隅出生在1945年的2月9日。那年的8月15日发生了什么?没错。日本投降。
大隅出生在一个百废待兴的日本。贫困是必然的。不过教授总归还是可以支持一家的吧。
大隅有四个兄妹。而他是最小的弟弟。从小身体一直不太好,体育也不咋地,但是却一直喜欢自然。
“(小时候)热衷于飞机模型、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夏天喜欢在小河里捞鱼、捕萤火虫、采集昆虫,手持网子在野外一走就是一天。采筑紫、野芹菜、木通、杨梅、野草莓,能够感受自然的四季变迁。抬头看见满天的星星可以很容易辨认出星座,银河像地上的河流一样奔腾。这些当时都没有想过,但今天作为自然科学专业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者,这样的体验,就是一切的原点吧。”
这是大隅说的话。从小就喜欢自然科学吧。大自然多有趣是不是。
大隅就这么长大了,上了高中。上了高中发现,我好喜欢化学耶!把这个和这个兌起来,就变成另一个东西了耶!
图样图森破啊。其实很多学化学的孩子都是上了大学才发现,化学并没有那么好玩的嘛……
进入东大以后,大隅也是这么觉得。什么化学嘛,根本没意思。
当然据他自己说是因为化学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才不信呢,明明就是觉得不好玩了吧。
本科读完了化学,读研的时候他就果断转到了分子生物学。因为那是670年代吧。分子生物学也是刚刚开始研究。然后他加入了Kazutomo Imahori博士的实验室。这个博士的名字怎么翻译我也不造。而且我只知道他是做蛋白质的,好像还涉及了挺多酶学的东西。
然后大隅就开始研究大肠杆菌的蛋白质合成。但是很不幸,并没有获得什么好结果……
其实这很正常。分子生物学就是很难做结果。做实验也无非是跑胶啊跑胶。还有剧毒。但是就是跑不出来。很正常。
但是博士毕业的大隅什么都不是。也很难找工作。和我们国内差不多啊。就是找不到肿么办。于是他又去洛克菲勒大学做了一个博士后。
在洛克菲勒,他跟着Gerald Edelman博士。这次换课题了,是做哺乳动物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问题是他根本不懂啊。主要是做小鼠体外受精研究的系统,而且他很缺老鼠卵子(不能自己提取点么)。反正就是根本不懂什么胚胎学。
你知道,做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东西,真的很苦。尤其是年纪有点大的时候,知识已经形成系统了,再去接触另外的东西就很难吸收了。
这种情况直到他遇到他的小伙伴。一个叫Mike Jazwinski的家伙。这个姓怎么翻译。
反正这俩人就愉快的去研究酵母菌了。搞DNA复制。
“用酵母,你可以回答关于生命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问题。”(“You can answer the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the nature of life through yeasts.”)
这是大隅说的话。他真的是很爱酵母。是酵母给了他的整个研究生涯啊……
酵母本身就是一种模式生物,也是科学上研究的最透彻的生物之一。(当然还不够透彻)
其实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靠酵母的。比如酶的发现。
大隅研究什么呢?研究酵母的液泡。
液泡我们高中都看过。几乎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酵母也有。
当时大家都认为,液泡就是个垃圾桶。细胞里有什么不要了都往液泡扔。而且研究液泡的人非常少,谁会研究个垃圾桶啊。
但是大隅就看上了这个垃圾桶。也是因为,液泡比较大,从酵母中分离比较容易。
他当时的想法特别简单,就是你想啊,我们在光学显微镜下都能看到液泡。这么大的玩意,肯定有点用吧。
蛋白质降解就在液泡里进行。在那些正在进行大量降解的酵母细胞里,液泡肯定会有些改变。那我找那些液泡有缺陷的酵母,再设计一些极端环境(比如氮缺乏),然后就能观察到液泡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啦!其实就是把酵母放在饥饿状态,酵母就不得不分解自己提供需要的能源了。
“太感动了,可以一直盯着(显微镜里)那个场景,多长时间都行。”(「大変感動し、何時間もその様子を見続けましたね」)
大隅特别喜欢看显微镜。其实我也很喜欢的说。毕竟显微镜才是现代生物学的起始啊。
第一次看到酵母自噬的时候,大隅特别兴奋,逢人就说,我看到了特别有趣的东西!恩……
他就在显微镜下看到液泡里的小囊泡出现,自噬体形成,液泡之间发生了融合。没想到这么重要的研究竟然是在光学显微镜下完成的吧。
大隅其实是个特别勤奋的人。日本人特有的勤奋吧。据说在诺贝尔奖宣布是他得奖的时候,日本时间是6点多了,他还在实验室。他说了一句话:“我很惊讶,我还在实验室里!”别人家的导师啊……我的导师早下班哄孩子去了。
对于大隅来说,虽然他已经71岁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事业。“(热爱之源是)理解未知事物的欲望。今后的研究课题还多着呢。”他就是这么说的。你说他还能活多少年呢?不过据说得了诺贝尔奖的人都能活比较久……比如你看杨振宁?
对了,得知大隅得奖的时候,他老婆说了一句话:“完全不能想象啊,太吃惊了。”他老婆心里想的一定是,握草握草,你居然得奖了?居然没带上我?这不公平!要知道他老婆也是生物学教授啊……话说他老婆比他小2岁的说。
最后就是,大隅对年轻人有一点寄语。“年轻研究者倾向于选择受到瞩目的热门专业,但这不能说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是学者的话,应该将眼光放在未知的领域。”就是说啊,你不要老赶时髦。哪个热门搞哪个。你应该找那些相对冷一些,做的人少一些,但是很有前景的领域。这样才能成就自己啊。
这就引出题目。孤独的酵母。因为大隅从事的领域一直很少有人研究。虽然他说,“日本的科学研究者,总是给人一个人孤独地进行研究的印象。但这是很不对的。科学也是社会运转的一部分,非常有社会意味的、不断试错的世界。”但是他仍然是在一个冷门的领域。大概也就是这样的领域才能出大家吧。
最后的最后,下面是他引用最高的一个文献。引用达到了惊人的4250!LC3, a mammalian homologue of yeast Apg8p, is localized inautophagosome membranes after processing。翻译过来大概就是酵母里有个基因,叫apg8p,在哺乳动物体内也有。这个基因大概和自噬体细胞膜加工有关。大概就是这样吧。
如果你也在做一个没人做的领域。不要急。也许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呢?
当然,大隅的领域现在早就是热门了。
下面是大隅的个人资料
家族构成:妻子和2人儿子生活(一个是小儿科医生)
血型:O
性格:文静的人
尊敬的人物:无法确定(除了老婆)
攠康法:做点什么就好了
经常看TV:不看
经常听的音乐:古典
琠趣和特长:摆弄庭院
鰠欢的食物:什么都吃
@手菜:食谱的话咖喱等(科学者,都是擅长烹饪。)
获得过的奖项:
日本自然科学基金奖(2005)
日本学院奖(2006)
朝日奖(2009)
京都在基础科学奖(2012)
[盖尔德纳基金会国际奖(2015)
国际生物学奖(2015)
庆应医学奖(2015)
罗森斯蒂尔奖(2015)
威利生物医学奖(2016)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
参考文章:
生物谷:2016年诺贝尔奖得主Yoshinori Ohsumi的自噬研究情怀|附研究链接
大隅的论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079-1006541.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