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基础研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eneculture 语言理解&知识表达

博文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 - 邹晓辉通过双语对照做追更溯源地理解

已有 1862 次阅读 2022-2-21 12:44 |个人分类:双语信息处理|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的重要作用及其背后的理论

一、托尼·布赞和思维导图

   尽管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使用以图像为中心的放射状图形组织技术来创建地图,但英国心理学作家托尼·布赞提出了思维导图的起源。他认为,“传统的”大纲要求读者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扫描信息,然而大脑的自然偏好却是以非线性方式扫描整个页面。 托尼·布赞还使用了关于大脑半球的广泛假设,以促进思维导图相对于其他笔记形式的专用。托尼·布赞在思维导图和思维导图上有几个注册商标

二、图像的力量

1970年,《科学美国人》杂志发表了拉尔夫·哈伯的研究,表明个人对图像的识别准确率在85%到95%之间。有一句名言,“一图胜千言”。 我们联想和记忆图像,是因为它们利用了大量的大脑皮层技能,尤其是想象力图像比文字更能引起共鸣,更精确,更能引发广泛的联想,从而增强创造性思维和记忆。这些发现支持了思维导图唯一合适的工具的观点。它不仅使用图像,它是一个图像。

三、大脑的自然结构和思维导图的基础  

几乎就在思维导图开始使用的时候,另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证实了它作为一种大脑兼容的思维方法的有效性。

在加州,因其研究获得诺贝尔奖罗杰·斯佩里博士证实,大脑进化的最新部分,即大脑皮层的“思维帽”,分为两个主要半球,这些半球执行一系列广泛的智力任务,称为皮层技能。这些任务包括:逻辑、节奏、线条、颜色、列表、白日梦、数字、想象、单词、完形(看到整个画面)。  

斯佩里自己的研究证实,这些活动整合得越多,大脑的表现就变得越合作,每种智力技能都会增强其他智力领域的表现。当你运行思维导图时,你不仅在练习和锻炼基本的记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你还在使用你所有的大脑皮层技能。  

通过使用所有左右脑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变得更加强大,这些工具增强了你思维的清晰度、结构和组织。因为思维导图建设性地使用了想象、联想和定位的工具,以及左脑和右脑的工具,所以你可以认为思维导图将所有重要和有效的思维方式融入其自身结构终极思维工具

四、思维导图如何利用大脑的力量

思维导图让信息进出大脑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它是一种创造性的、符合逻辑的记笔记和做笔记的方式,可以“映射”出你的想法。 所有的思维导图都有一些共同点。它们有一个自然的组织结构,从中心向外辐射,根据简单、大脑友好的概念使用线条、符号、单词、颜色和图像。思维导图将一长串单调的信息转换成一个丰富多彩、令人难忘而且高度组织化图表,它符合人类大脑的自然做事方式。 理解思维导图的一个简单方法是将其与城市地图进行比较。城市中心代表了主要思想;从中心引出的主要道路代表了人的思考过程中的关键思想;次要的道路或分支代表人的次要思想,等等。特殊的图像或形状可以代表感兴趣的地标或特别相关的想法。思维导图是人自己光芒四射的或自然的思维的外部镜子,通过强大的图形处理来促进,它提供了打开大脑动态潜力的万能钥匙。


五、思维导图的五个基本特征

1. 主要思想、主题或焦点都集中在一个中心图像中

2. 主题以“分支”的形式从中心图像辐射出来

3. 分支包括绘制或打印在其相关线上的关键图像或关键词

4. 不太重要的主题表示为相关分支的“分支” 

5. 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六、思维导图背后的理论      

当你研究大脑的功能和记忆系统时,你会意识到它非凡的能力和潜力思维导图是一种用来吸引、愉悦、刺激和挑战你的工具。你会发现一些关于大脑及其功能的惊人事实,你将在通往思想自由的道路上迈出重要的第一步。

七、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一种不用担心顺序和结构的简单方法。它可以让你直观地组织你的想法,以帮助分析和回忆。  

思维导图使用非线性图形布局来表示任务、单词、概念或项目的图表,这些任务、单词、概念或项目链接到中心概念或主题并围绕中心概念或主题排列,这允许用户围绕中心概念构建直观的框架。思维导图可以将一长串单调的信息转化为丰富多彩、令人难忘且高度组织化的图表,它符合你大脑的自然做事方式。  

这是一个假期计划大纲的例子。浏览位置和活动列表只需几分钟。但是当你读到大纲的底部时,你还记得你在顶部读到的内容吗?  获取同样的信息并在思维导图中查看。现在,您可以更快地浏览信息,更容易地回忆数据。

八、思维导图非常适合:

1. 头脑风暴和可视化概念

2. 展示和交流想法

3. 图形管理器和电子笔记本

4. 更有效地召开会议

5. 概述报告和文档

6. 简化任务和项目管理

7. 写论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4143-1326343.html

上一篇:中西方文化交融发展脉络图谱及其作用之一解读中西方思想理论发展的主流脉络
下一篇:批判性思维:邹晓辉通过双语对照追根溯源地加深理解
收藏 IP: 14.123.19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6: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