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在网络浩瀚的海洋里,发现了科学网这么个地方,于是就在这里开了博客,并坚持写了几篇文章,我很惊讶,因为自己平时做事从来没有常性,能坚持三天以上的事情于我来说绝对是少之又少,当然睡觉和吃饭除外。
小时候常年待在农村的外婆家,外婆很喜欢做当地的一种布鞋,而做新鞋是需要一个模板来参照的,也就是鞋样。大部分鞋样都是用彩纸裁出来的,为了方便保存,人们就把很多鞋样夹在一本厚书里,样式有点像现在的光盘包。书一般都比较旧,有股经年的古书香,翻几页书就能看到一个彩色的鞋样,有时候甚至会夹有一些彩色丝线,这对小时候的我来说简直是个潘多拉宝盒。但是那个时候农村的书籍比较少,有些书甚至是上辈传下来的,外婆比较爱惜,从不让我乱翻,所以我总想偷出来,好好把玩一番。虽然最后都没有得逞,但是从那时开始,我就迷上了看旧书,总是觉得学校里发的那些油光滑溜的课本远没有古书那么有吸引力。而且,从心底里觉得写书的人真厉害,大部分祖辈的东西早就不在了,但是书却留存了下来,从此我心里就住进了文人情节,一直把写文章看作一件的很神圣的事情。因此,写东西时对自己要求就比较高,不管是文学性的文字,还是学术论文我都要求完美,尽量不留一丝瑕疵。慢慢地,我就发觉这样很累,写博客完全是一种心灵轨迹的记录,最重要的是真实,要求太严格了反会约束感性直白的表达。就像网上说的那样,你没有那么多观众,不用活得那么累。
最近,自己不喜欢出门了,周末都保持宅在家的状态,但是心里却很乱,科研停滞不前。就像信息论中所说,现在自己的思想太飘逸了,随机性太大,熵就很大,能量被稀释在了太多的心事上,用在科研和工作上的心力就少了,以至于科研进展缓慢。
有时候,我想,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真难,一方面要满足社会角色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不能失去自己,要秉持自己内心的东西,这给有追求的人造成了很多困扰。有时候,我又想,每个人是应该以别人为参照来活呢,还是要活出自己的风格来呢,而评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所谓的“我”是别人眼中的“我”,还是我心中的“我”呢。看到隔壁邻居家叛逆的小孩,我就会想起自己的少年来,每个人在年少时总有那么一段时光,想要标新立异,但是却让父母头痛不已。那个时候的自己是不是想通过叛逆的方法来定位“我”呢,而现在的自己老是参照周围人的生活来决定自己是不是幸福,是不是快乐,这样是不是不对的呢。哎,头疼,我都快成哲学家了。
之所以想说这个问题,是因为自己最近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早上,在去实验室的班车上刷微博,一不小心看到一条微博说,今天姐很不爽,正准备干什么什么,突然发现自己来月经了。这个。。。当时,我就觉得脑门上多了三道黑线,还好,自己不认识这个人,只是不知道加她粉丝的熟人会有什么感想。中午和实验室的同门在食堂吃饭,隔壁桌子上坐了几男几女,应该是也是一个实验室的,其中一个男生说,师姐下午去游泳吧,其中一个比较有姿色的女生说,不去,我来月经了。好吧,大热天的本来就胃口不佳,我吃,我硬吃,实在不能浪费粮食。后来我想,这种事情现在已经值得大肆宣扬了?我怎么觉得哪个地方有点不对劲呢。有些人是怎么想的,这种事情找个别的理由搪塞一下岂不是更好,何必呢。
好了,这点字又写了40多分钟,浪费时间呐,以后还是要以科研为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16963-704677.html
上一篇:
生活在别处 (献给高考生)下一篇:
那只言片语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