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ng--与岁月成正比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sing 普世无关我,孤心送远行。月眠风滞两栏凭,莫道惯于长夜数兰清。

博文

物理人生(29)--你博了吗?

已有 9796 次阅读 2007-10-24 10:32 |个人分类: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时东陆老师提倡用英文撰写自然科学博士论文的博文引发科学网江湖一阵喧噪,反响甚烈。其后相继有多位博主和看客纵论这一问题。在下很佩服老师这样的博主,能够在方寸之地提出焦点问题或提供真知灼见,引起大家一片喝彩之声。科学网就是一个社会,虽然发文不少,但是弄潮搏击、引领潮流的文章总是少数,也是世之常理。像鸿飞这样的人物,每每捣腾江湖如翻江倒海,文不醒世不出手、语不惊人誓不休,是为俊杰,坐“江湖第一把交椅”大家也是心悦诚服,是吧?!

 

当然,既是江湖,英杰能人遍地在,更多的博文如静水微澜、味正香醇,也是沁人肺腑、令人受教。这大概是科学网也是其他成功博客网站生命力之所在。

 

就博士论文语言问题,对老师之观点正反两面的评论都有。老师一族审时度势,就科学研究的作用与影响而言,那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而反对的评论者则爱国之心堪佳,再加上悠悠中文数千年锤炼,竟然被泱泱大国子民的科技成果所弃用,使人潸然泪下及至“义愤填膺”也不为过。

 

本人不才,没有扎马桩的根底,对双方观点都很赞同,因此属于典型无立场一族。中文也好、英文也罢,就自然科学博士论文而言,文字可能是形式委身于实质。只要内容好,所用语言自然是其次的问题。国家尽可以不作硬性规定,评阅人也无须因语言种类而轻重有别。

 

不过,既然教育部和各省市为了彰显成绩,每年都要折腾出一批优秀博士论文给予嘉奖,那就自然要有所规范,对语言的要求就无可厚非。至于担心成果被“洋人”使用的问题,语言绝对不是妨碍学到那本无秘密之秘密的良方。

 

我倒是愿意由此提出另外一个话题:世上职业千般众,每行每道都有其主线,虽然这主线可能因应时势不同有所变化。譬如,当今时代,政治家的主线是“你和谐了没?”,市长见面斥责“你引资了没?”,经济界人士到处打探“你上市了没?”,房地产商睡觉都在呢喃“你捂盘了没?”,科学家到年底就数“你SCI了没?”,娱乐界更是一片“你挤了没?脱了没?”之声。尽管世间众生相,可是博士生的主线总应该是“你博了没?”吧!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博士论文应该是其学术人生的重要标记,其一生不大可能再有第二篇。博士论文的完成标志着撰写人不仅在学术上达到一个新高度、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这里无意指没有博士学位的人就不可以或者没能力!),更重要的是意味着撰写人已经成为国家高级科技人才、具备了良好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这些一定程度上可以博士论文的立论框架、逻辑论证、语言表述和归纳总结等方面体现出来。当然,博士论文的独特文献价值在此略去不提。

 

而这个你“博了没”道不尽当今博士论文在导师和博士生心目中地位江河日下的难堪。这里抛开学术水平不谈,只论博士论文作为一篇文章本身的阴晴圆缺。

 

其实,看看二十多年前的那些博士论文,那可称得上本本都是鸿篇巨制,都是撰写人呕心沥血、导师苦心孤诣与反复推敲之作。论文从框架、立论、论证、阐释和归纳总结方面都体现了很高的水平,文字方面也是精益求精、斟词酌句和一丝不苟。通篇论文体现了高度统一的结构和相得益彰的干支平衡,是为学术人生的一个驻点、一个台阶和一垄深深的印记。那时,对博士论文的评阅和评审相当严格,不但评阅人数多达二十人,而且评阅人也非常注意论文的主题、总体结构、文字修辞和章节标点是否得体、流畅,读起来是否有大河奔腾、爱不释卷的感觉。

 

这样对待论文,包括了很多环节,要想蒙混过关也属不易。这就像少林寺学艺出道,要真刀真枪越过十二道关卡,哪一个环节学艺不精都是无法越过的,虽然电影小说中偶尔也有为师网开一面、以人情通关的场面。^_^

 

多数发达国家对于博士论文的要求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在德国,博士论文要正式出版,可见要求之高。欧美和新加坡等很多国家博士论文外审和答辩后都要进行包括章节文字修饰在内的很多修改才能最后付印。

 

反观我们现在的博士论文,粗制滥造者不在少数。虽然有很多客观原因,但是导师和撰写人自己主观上不重视已经是众所周知或者说习以为常的事实了。

 

首先,撰写人如果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了足够数量/质量的学术论文,导师和撰写人就自觉地认定答辩毕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无须再在撰写博士论文上“画蛇添足”。那厚厚的一本铅字和随后的流水一般评审答辩过程既浪费人力也消耗钱财,却没有什么好处和油水。至于撰写人是否能够将研究工作有机集成和统一成一篇大文章那就更不重要了。

 

其次,导师给予撰写人写博士论文的时间已经越来越短。简单而粗暴的做法就是将学术论文堆砌在一起,一篇学术论文就当作博士论文的一章,洋洋洒洒,风景煞是好看,却挡不住风沙优雅一击。你仔细推敲其博士论文,很容易感觉到那是一堆没有关联、主题不清和罗嗦重复的文字而已。

 

现在的撰写人视觉上的知识已经比手指上的功夫高明很多了。论文的文字、句式、标点、段落和格式都可以恣意挥洒、自成一格,就更不要说优美文字、严谨逻辑这样的阳春白雪了。导师自己的文字文学功底就有意犹未尽之感觉,他/她又因为日理万机而少有时间精雕细琢那厚厚而枯涩的文字,博士论文的糟糕面目也就无法避免。

 

有很多博士生,其研究工作作得很好,学术论文量多质高,却未必是同一个主题下层次深度循序渐进的工作。如何将这些工作有机集成在一个主题下是考验和训练撰写人综合能力与学术素质的好机会。可惜很多导师不care这些“表面”文章。而评阅人更多是翻开论文最后的Publication list,数数数、猫猫点(IF),基本上就可以定调了。

 

说到这里,依然是意犹未尽。但是,至少可以回过头来看看:大概老师提出的博士论文语言问题还不是最迫在眉睫的,最迫切的应该是“你博了没?!”,呵呵。

 

 

 



科学殿堂的语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15-9582.html

上一篇:自旋世界(21)--庞磁电阻II
下一篇:物理人生(30)--五十青春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4: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