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既是江湖,英杰能人遍地在,更多的博文如静水微澜、味正香醇,也是沁人肺腑、令人受教。这大概是科学网也是其他成功博客网站生命力之所在。
就博士论文语言问题,对
本人不才,没有扎马桩的根底,对双方观点都很赞同,因此属于典型无立场一族。中文也好、英文也罢,就自然科学博士论文而言,文字可能是形式委身于实质。只要内容好,所用语言自然是其次的问题。国家尽可以不作硬性规定,评阅人也无须因语言种类而轻重有别。
不过,既然教育部和各省市为了彰显成绩,每年都要折腾出一批优秀博士论文给予嘉奖,那就自然要有所规范,对语言的要求就无可厚非。至于担心成果被“洋人”使用的问题,语言绝对不是妨碍学到那本无秘密之秘密的良方。
我倒是愿意由此提出另外一个话题:世上职业千般众,每行每道都有其主线,虽然这主线可能因应时势不同有所变化。譬如,当今时代,政治家的主线是“你和谐了没?”,市长见面斥责“你引资了没?”,经济界人士到处打探“你上市了没?”,房地产商睡觉都在呢喃“你捂盘了没?”,科学家到年底就数“你SCI了没?”,娱乐界更是一片“你挤了没?脱了没?”之声。尽管世间众生相,可是博士生的主线总应该是“你博了没?”吧!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博士论文应该是其学术人生的重要标记,其一生不大可能再有第二篇。博士论文的完成标志着撰写人不仅在学术上达到一个新高度、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这里无意指没有博士学位的人就不可以或者没能力!),更重要的是意味着撰写人已经成为国家高级科技人才、具备了良好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这些一定程度上可以
而这个你“博了没”道不尽当今博士论文在导
其实,看看二十多年前的
这样对待论文,包括了很多环节,要想蒙混过关也属不易。这就像少林寺学艺出道,要真刀真枪越过十二道关卡,哪一个环节学艺不精都是无法越过的,虽然电影小说中偶尔也有为师网开一面、以人情通关的场面。^_^
多数发达
反观我们现在的博士论文,粗制滥造者不在少数。虽然有很多客观原因,但是导师和撰写人自己主观上不重视已经是众所周知或者说习以为常的事实了。
首先,撰写人如果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了足够数量/质量的学术论文,导师和撰写人就自觉地认定答辩毕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无须再在撰写博士论文上“画蛇添足”。那厚厚的一本铅字和随后的流水一般评审答辩过程既浪费人力也消耗钱财,却没有什么好处和油水。至于撰写人是否能够将研究工作有机集成和统一成一篇大文章那就更不重要了。
其次,导师给予撰写人写博士论文的时间已经越来越短。简单而粗暴的做法就是将学术论文堆砌在一起,一篇学术论文就当作博士论文的一章,洋洋洒洒,风景煞是好看,却挡不住风沙优雅一击。你仔细推敲其博士论文,很容易感觉到那是一堆没有关联、主题不清和罗嗦重复的文字而已。
现在的撰写人视觉上的知识已经比手指上的功夫高明很多了。论文的文字、句式、标点、段落和格式都可以恣意挥洒、自成一格,就更不要说优美文字、严谨逻辑这样的阳春白雪了。导师自己的文字文学功底就有意犹未尽之感觉,他/她又因为日理万机而少有时间精雕细琢那厚厚而枯涩的文字,博士论文的糟糕面目也就无法避免。
有很多博士生,其研究工作作得很好,学术论文量多质高,却未必是同一个主题下层次深度循序渐进的工作。如何将这些工作有机集成在一个主题下是考验和训练撰写人综合能力与学术素质的好机会。可惜很多导师不care这些“表面”文章。而评阅人更多是翻开论文最后的Publication list,数数数、猫猫点(IF),基本上就可以定调了。
说到这里,依然是意犹未尽。但是,至少可以回过头来看看:大概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4: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