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ng--与岁月成正比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sing 普世无关我,孤心送远行。月眠风滞两栏凭,莫道惯于长夜数兰清。

博文

物理人生(121)--随机过程 精选

已有 25690 次阅读 2011-11-2 09:03 |个人分类:絮语|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物理人生

随机过程

20111101

 

我有一位硕士研究生,名叫风,已经顺利毕业出去工作。还有一位博士生,名叫华,也已毕业出去风光,但并未长久离开。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一段随机过程是这篇文字的主题。随机过程的期望值不高,但均方值不小。

 

 

()

当初风来见我的时候,我并不很想收下他,其中一个原因是他本科毕业的学校不是很好,虽然那不是他的问题,是因为高考时发生了一些变故。那时我不知道其中缘由,因此不是很乐意招其入门。他又来找我两次,我收下了他,只是因为我不擅长拒绝。

 

风那时很腼腆,不善言辞,现在已经越过“巧舌如簧”的门槛,虽然并非我的功劳。因此,我一直不是很看好他。可能是因为在大学训练不够,风开始阶段在实验技能方面表现不尽人意,花了很多时间精力,效果不佳。我也不介意,反正我见识到的多是失败和平凡,成功的事例不多。

 

后来,大概一年多时间,风好像一下子出息了,在锰氧化物多铁材料(相关介绍点击此处)合成方面表现得很有天赋。别人难以做出来的材料他能够想方设法合成出来,慢慢就在我们实验室博得了“风哥”的名号,我也跟着调侃,不觉得拗口和别扭。很快,他做出了第一个不错的工作,可以保证顺利毕业。随后,我让他自由发挥,放开手脚去做点什么。这时,风已经很被欣赏了,而我也偶尔有一次知错必改。

 

 

()

既然被欣赏,我鼓励风继续读博士,并开始(巧舌如簧)2地去鼓动他。他答应参加博士考试,但声明他英文不好,要过南大博士英语考试这道坎完全不可预期。当然,固体物理和量子力学没问题,不用复习也能够轻松过关。他看起来也花了时间在这两门课上,期间并未耽搁展示他在材料合成方面的肌肉与力道。

 

考试结果出来,他英文好得莫名其妙,而固体物理似乎发生了空间反转破缺。我不知道是他调控了这个随机过程还是随机过程淹没了他。

 

没办法,在我失望之余,他很快就找到了工作,现在很春风浴面的样子。

 

 

()

在华的提示下,风毕业之前尝试合成了一种多铁性材料,合成过程蕴含了很多玄机,我没有足够洞察力能够写下来。测量获得的铁电数据可能算是目前锰氧化物多铁体系中很好的。风和华合作测量分析了主要数据,结果很不错。但由于缺乏磁结构表征手段(如中子散射),我们对其中物理根源一直有些犹豫不决、或是语焉不详。

 

尝试跟美国和欧洲相关小组沟通,有欧洲小组愿意与我们合作进行磁结构表征。可是,那时用于实验的粉末材料所剩无几。我让风能够再做一批,由于合成工作不容易,加之风在外已经很意气风发,事情很自然就拖了下来。

 

华有些不耐烦好的数据放在那里,他可能相信已有结果本身分量足够。于是,风卯足精神,一泻千里,以他一贯铿锵有力的语气,写成了一篇初稿。定稿之后,文章挂到了arxiv文库上,我们继续准备磁结构测量样品。不久,华和风终究忍耐不住,将文章投到一个据说是很好的刊物。期间,我们也在日本的专业会议上谨慎地报告了结果,有关行家似乎不是很相信,或者认为有如此性能的可能性不大。无论如何,这种局面令我有些消沉,使我有些不自信。

 

不久,审稿人意见回来,基本没有大问题。唯一需要关注的是一位审稿人要求我们再仔细斟酌一下铁电极化的实验,确认热释电电流数据没有问题。感觉到审稿人不信我们的数据。可能是出于礼貌,审稿人提出了一个甄别的方案,实施起来并不难。我们初看之下觉得这个建议似乎顺理成章,也算权威,却并无特别留意其中物理上的是非纠缠。我们决定按照审稿人意见补充测量。

 

一切准备就绪后,测量用的PPMS恰到好处地坏了。送回去美国检修,美国人说没坏,又重新送回南京。这个过程差不多进行了半年多,我国海关工作也很努力。风已经毕业去工作,华和我也只好耐心等待,转而关注其它工作。

 

 

()

仪器返回后正是盛夏,天气潮湿,测量背底很高,不能保证数据可靠性,风(春)华只好等待秋实。可是,此时投稿刊物已经删除了我们文章的信息,意味着我们修改超过了期限,刊物不再考虑我们的文章,扔进垃圾桶。加之各种工作轮番来往,文章修改拖延下来,我也基本没有了脾气,准备放弃。两周前,华觉得结果继续放在那里可惜,建议我转投其他刊物发表出来,也算没有辱没我们的付出。

 

就在华日夜兼程编撰新稿,准备投寄别刊时,他意外看到arxiv上刚刚挂出一篇新作,并标注已投稿到同一刊物。此文报道英国与法国几个研究组合作,按照我们思路制备出这一材料的单晶,大小比1mm见方要小很多。他们测量结果与我们预印本报道几乎一致,并追加了系统的磁结构表征。此文有风度,将我们的预印本作为其研究工作依据加以引用,也算承认我们是这一材料铁电性的发现者。

 

我开始着急。匆匆将风拖回来,与另一学生一起日夜赶工,按审稿人的方案顺过来反过去测量,发觉审稿人预言的现象不是深藏不露就是了无音信。吃睡不香之余,仔细揣摩,方才明白审稿人的预言并不物理。当时如果仔细斟酌推敲,应该可以说服审稿人而无需补充实验。

 

 

()

华开始动手修订文章,准备送往他刊。问题是,他好像心有不甘,半夜“冒失”地跟那位刊物联系编辑写了封信,提及英国人法国人合作的那个工作肯定了我们的结果,审稿人误导了我们。华要求将我们的工作重新加以审视,并转至姐妹刊物虑。那位编辑也算给力,将垃圾桶里的纸屑翻出来,马上转给了其姐妹刊物。

 

这个姐妹刊物编辑更给力,通知我们再投稿。在审阅了我们的投稿和抗诉后,直接就接受了文章。从时间上推算,编辑深夜收到我们的投稿,即时阅稿,然后通知我们接受发表,前后时长40分钟。

 

整个过程则持续了4天,包括周末2天。

 

这是我们发表研究工作经历中具有戏剧性的一次,也是给我们深刻教训的一次,让我们再行品尝生活的滋味。教训是多方位的,令人有些眼花缭乱和力不从心,印证了随机过程不可抗拒的威力。

 

只是,风研究生涯的随机过程告一段落,而华的苦乐还要随机继续进行下去。 

(图片来自网络)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15-503715.html

上一篇:物理人生(120)--秦岭物语
下一篇:Ising乱语(33)--贺科网五周年并祝网友新年快乐
收藏 IP: 218.94.142.*| 热度|

52 李泳 刘用生 马剑 梁建华 刘艳红 钟炳 鲍海飞 吉宗祥 蔡长塔 郑融 梁智鹏 张俊鹏 袁贤讯 徐磊 孙长庆 赵明 马臻 刘全慧 吕喆 武夷山 陈绥阳 肖重发 刘颖彪 李宇斌 黄锦芳 党晓栋 黄晓磊 许先进 蒋敏强 王安邦 朱新亮 郭胜锋 桂和荣 褚昭明 张宇宁 徐耀 郭向云 吴吉良 孟凡 孟津 洪爱俊 王秀章 高进伟 方跃文 陈杰 王春艳 于仲波 crossludo xiaocao81091 neilchau xqhuang niming007

发表评论 评论 (69 个评论)

IP: 171.12.111.*   | 赞 +1 [33]王志   2014-6-10 11:38
在苦涩的文献和试验游走之余来欣赏下刘老师的博文,真有清心提神功效呵呵
IP: 123.138.79.*   | 赞 +1 [32]高玉强   2013-1-7 13:52
刘老师你好!我也是做这方面工作的,我想请问能不能提供你们发表的这篇论文的链接?或论文的名字?想一起学习一下。万分感谢!
IP: 180.113.118.*   | 赞 +1 [31]赵洪阳   2012-11-24 23:17
受益良多。
IP: 218.57.175.*   | 赞 +1 [30]王春艳   2012-8-16 19:07
好文,谢谢
IP: 218.199.82.*   | 赞 +1 [29]clnju   2011-12-7 18:38
下班之前,再一次拜读刘老师的博文,似乎有缓解疲劳之功效。呵呵
回复  谢谢!新年快乐、如意!
2012-1-4 09:48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15.173.65.*   | 赞 +1 [28]peach2011   2011-11-28 11:44
风这种类型的学生挺可惜的,我们的考试选人取向还是有缺陷的吧?
回复  谢谢!新年快乐、如意!

万事总是有缺陷的。
2012-1-4 09:48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24.207.38.*   | 赞 +1 [27]刘荣明   2011-11-26 21:08
失败的理由千千万,成功的过程总是很相似。。。。。。。
回复  是啊!

新年快乐、如意!
2012-1-4 09:49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222.222.150.*   | 赞 +1 [26]velociraptor   2011-11-4 16:11
洋人(英法)首肯之后立刻就能发了,还是prb这样的大牛刊。
回复  呵呵,谢谢您点评。:)

1,我没有说过PRB是什么大牛刊,它就是个凝聚态与材料物理的主流刊物而已,按照当下影响因子的派头,它的数值很不高。

2,文章跟英法洋人首肯没多大关系吧,我们的原稿的确有不尽之处。
2011-11-4 17:05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68.151.9.*   | 赞 +1 [25]刘用生   2011-11-4 13:35
很好的文章,又读了一遍。祝刘老师周末愉快!
回复  谢谢家门兄弟来访!
2011-11-4 17:06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218.78.217.*   | 赞 +1 [24]niming007   2011-11-3 13:59
似乎这起经历反映出博主不是位好的管理者,但确确实实是位好老师,我想没有比是位好老师更令人钦敬的了。
回复  呵呵,其实我更不是好的老师。:)
2011-11-4 12:40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60.12.143.*   | 赞 +1 [23]郭克   2011-11-3 11:26
昨天跟我的老板说起这件事,我自己博士时也有一个自己很自豪的工作,我信心满满得投在science上,蹉跎了四个月后,一个reviewer死缠着一个问题不放,我认为不该不该补充他说的那些实验,编辑跟我说必须补,我就撤稿了,投到plos one,一个月后接收了,半年后science和cell分别有一篇follow我们工作的paper发表,我在stanford见到了science的编辑,我耿耿于怀的说起这件事,他说,你的工作是第一,非常好,只是有些人比你还冤。像science一样的期刊会拒绝到一定程度才能保证质量,你的文章没能被我们接收是你的遗憾,也是我们的。我和现在的老板一致认为如果你认为不必补实验,就不补,你们必须对自己有自信,这样才能建立声誉。可以他投,甚至可以发表在更容易发的杂志上,Stanford有些PI被拒了比较生气甚至把data放在facebook里,然后在报上登个声明说我们做了这部分工作。如果有些人想找到它,总能找到。
回复  谢谢郭老师与我们分享您的经历!

是的,我们当时虽然没有撤稿,但也有类似的想法。因为我们已经将文章挂到arxiv上,这个领域的同行就可以看到。arxiv上的预印本是可以被正规合法引用的。

事实上,我们的目的达到了,英法小组看到我们的工作,并核心引用了,这就达到了我们的基本目的。

我已经老了,希望我们的工作出现在领域主流刊物就行,不再那么介意刊物的档次。而风华他们比较年轻,有冲劲,也是很好的。
2011-11-3 11:56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59.226.156.*   | 赞 +1 [22]徐耀   2011-11-3 08:22
很好的经历。
回复  :)
2011-11-3 09:43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23.183.109.*   | 赞 +1 [21]ase278   2011-11-3 08:07
对于刘老师的博文,我是每篇必读,感觉行文流水,美不胜收。物理术语嵌入美文之中,如潺潺流水,浑然天成。读来令人讶异于刘老师文学修养的深厚和学术素养的精诚。盼读刘老师更多美文,希望刘老师能够普及下铁电性多铁性及其应用方面的知识。
回复  您看,我对您这一段评论内容虽然有所保留,但感佩您行文飘逸而厚实,却是高手点水啊。
2011-11-3 09:43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66.189.29.*   | 赞 +1 [20]郭鸿   2011-11-3 05:18
像小小说 哈哈
回复  呵呵,还算精彩吧?:)
2011-11-3 09:39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86.185.66.*   | 赞 +1 [19]张宇宁   2011-11-3 01:02
看来挂在预印本文库上很重要,这样别人才看得到,得到认可。
回复  :)一些大家都是这样,甚至不在意是否发表了。
2011-11-3 09:39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29.100.175.*   | 赞 +1 [18]王安邦   2011-11-2 22:18
好东西还是要抢时间啊,随机下去就飞了
回复  唉,是的,随机飞了。结果如此,关键问题还在于我自己。
2011-11-3 09:37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59.226.230.*   | 赞 +1 [17]蒋敏强   2011-11-2 21:20
工作精彩。
文章写得更精彩。
博主去写书,肯定也是大卖!
回复  谢谢强兄!您说的可能性不大啊。
:)
2011-11-3 09:36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213.191.248.*   | 赞 +1 [16]党晓栋   2011-11-2 20:05
好文,看得让人心潮澎湃。
回复  谢谢!然后和我一样淡定。:)
2011-11-3 09:25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85.13.*   | 赞 +1 [15]陈绥阳   2011-11-2 16:37
考试结果出来,他英文好得莫名其妙,
----------------------
这就是风的特性。
回复  谢谢绥阳帝!我给这个学生取“风”的名字的确是经过考虑的,但绥阳不过一撇,我的考虑就成露水了。
2011-11-2 16:40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80.217.254.*   | 赞 +1 [14]徐磊   2011-11-2 14:45
看来不忍拒绝,也不总是不好~~~
回复  谢谢磊子!我就是要说明这个道理。
2011-11-2 16:32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216.58.48.*   | 赞 +1 [13]袁贤讯   2011-11-2 14:37
嗯,看起来似乎有些可惜,尤其是仪器一段。不想过于外推我有限的经验,但仅就我所知,如果有合适的理由,没有及时按审稿意见修改被trash out的文章,如果后期完成了修改,仍然可以请求恢复状态的。毕竟,从编辑的角度,他们也不会轻易浪费审稿人的工作。

不过,也许是博主大度,不在乎这样的文章。
回复  谢谢您的建议!

1,与那个英法文章比较,我们是多晶样品,磁结构没有测量清楚,因此在学术上不如英法文章完整和全面。而英法文章已经投到PRL,我们再与编辑争执没有优势。
2,我们工作的亮点在于新意,第一次(to our best knowledge)。

因此,我们以为转到PRB适得其所。
2011-11-2 16:38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82.242.231.*   | 赞 +1 [12]张俊鹏   2011-11-2 14:26
有些非211,985的学生由于出身不好,在某些方面会表现更加的主动,因此,我们也不必太在乎过去,现在的态度是最重要的。
回复  是的,您说得对!
2011-11-2 16:41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63.143.136.*   | 赞 +1 [11]ericLJ   2011-11-2 13:25
虽然不是同一领域,但佩服博主小心求证的严谨作风
回复  谢谢!我们现在越来越严谨了,严谨得我们自己都很郁闷。
2011-11-2 16:42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220.239.57.*   | 赞 +1 [10]郑融   2011-11-2 13:09
此文极好。首先,祝贺明弟师生的出色工作发表!其次,作者在这项工作发表过程中表现出的严谨精神和耐心,令人钦佩。第三、一个新的结果,起初引来一些疑问,是正常的,一波三折也是必经之途。俗话说,皇天不负有心人。皇天怎么想的,咱不知道,读了这篇好文,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科学不负有心人。
回复  谢谢兄长!

事实上,这也是我们很少经历的事例,因此拿出来说说,一吐为快!
2011-11-2 16:44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60.12.143.*   | 赞 +1 [9]郭克   2011-11-2 13:06
导师竟无力留住一个有才华的学生,我们国家之悲哀
回复  也未必!任何有才华的学生只要认真面对生活,都是有其发挥之所。虽然就我个人而言是一种损失,但对其工作单位未免不是一种贡献。
2011-11-2 16:45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58.246.137.*   | 赞 +1 [8]shanrow   2011-11-2 12:37
看到丢到垃圾桶了,急得我冒冷汗
回复  呵呵,谢谢您感同身受。不过,到了那时,我已经很淡定了。
2011-11-2 16:46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22.226.129.*   | 赞 +1 [7]xiaocao81091   2011-11-2 12:26
人不可貌相,英雄不问出处!但是,学术界就是有一种怪,就是要招“曾经好的”学生,出身985,211的学校,认为其以后有潜力,发展也会好,这也是一种偏见!强烈反对这种偏见!
回复  谢谢您批评,是我不对。:)
2011-11-2 16:46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219.144.210.*   | 赞 +1 [6]crossludo   2011-11-2 12:16
风华正茂的随机过程,竟也如此趣味,俊明该写首词放在章首。
回复  :)才思枯竭,只好纯记事散文了。
2011-11-2 16:48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218.201.115.*   | 赞 +1 [5]徐绍辉   2011-11-2 12:12
很有趣的工作、生活
回复  是啊,写完此文后我感觉到趣味,也源于您的点睛。
2011-11-2 16:51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61.150.43.*   | 赞 +1 [4]lwd745762242   2011-11-2 11:30
就是啊,挺有意思的。老师加油阿!
回复  谢谢!

我们加油,虽然油费很贵。
2011-11-2 16:52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60.12.143.*   | 赞 +1 [3]dark1220   2011-11-2 11:20
哈哈,挺有趣的。
回复  :)
2011-11-2 16:52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19.165.99.*   | 赞 +1 [2]辛宝贵   2011-11-2 11:19
我非常“欣赏”这类文章,体现出一个理工人的人文与数理底蕴,这不是一般文人能写出来的,更不是一般数理人能写出来的。
回复  谢谢您肯定!虽然有点过了。:)

我希望不出现错别字和语法错误,读起来通顺,这就很好很好了。
2011-11-2 16:54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124.161.74.*   | 赞 +1 [1]马剑   2011-11-2 10:58
故事很有意义
回复  是啊,价值在于随机过程。:)
2011-11-2 16:32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1/1 | 总计:33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17 14: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