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xguang

博文

物流变“物留”— 国内韵达快递离奇弄丢包裹客服不处理始末

已有 5216 次阅读 2013-4-17 00:23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包裹, 韵达快递, 客服

本人月2012年末从芝加哥发了一个包裹给黑龙江家人。包裹(韵达单号12007042411372013113日从杭州清关后到“韵达快递”手中转运,于是这个包裹展开了一次离奇的“丢失”之旅,事后韵达昌平分公司经理职员推诿卸责,上海总公司更是对我家人数次投诉无动于衷。现将事件简述如下,不求丢失包裹能重见天日,只求求得一个说法,让大家认识到该公司低劣的服务和无视消费者权益的行径!


由于黑龙江家人那里没有韵达公司的网点,于是包裹转运到韵达北京昌平分公司之后,韵达答应从邮局EMS转寄。经过家人的确认,在2013120日左右,韵达昌平分公司赵经理说包裹已经转运EMS,但是对方没有提供EMS单号。家人等待将近一个月没有收到包裹,于是再次查询,昌平分公司赵经理(该分公司似乎好几个赵经理)说包裹没有转运成功,EMS给退回来了,具体原因不明,赵经理答应再次转运。家人说没有问题,而且许诺所有转运费用我们自己出。又过了半个月,家人还是没有收到包裹。再次联系昌平分公司,对方多次推诿不知情之后,联系到赵经理,赵经理说转运EMS了,但是拒绝提供EMS单号!在之后,昌平分公司的赵经理及相关人员拒接我家人电话。包裹就这样“不翼而飞”!(几位赵经理电话,1881125035X1891065126X1501002701X1891055123X1891065179X及昌平分公司电话010-56268126)家人从20131月到现在将近4个月时间打了电话几十次,丝毫没有得到对方重视,而且在包裹丢失之后,推诿卸责拒接电话!


家人在联系不到昌平分公司之后,打电话到上海韵达总部投诉。又一段离奇的投诉之旅展开了。根据家人的通话记录,从20132月到现在,家人先后投诉了30多次(上海总部电话4008216789,021-22139188),客服开始热情接待,听取情况,答应尽快处理,然后就是杳无音讯。到现在,客服拒绝跟我家人沟通,说只跟浙江杭州包裹转运投递方沟通。但是我们几经辗转联系到国际包裹杭州入关的投递方,对方说也跟韵达上海总部投诉了几十次,上海总部同样是不处理不作为!包裹丢失后,上海总部没有进行任何调查,直接启动理赔程序。我家人坚持认为包裹还在昌平分公司,希望总公司能跟昌平分公司的人查询包裹去向,或者找到EMS的转运单号,但是总公司没有丝毫答复,坚持理赔。我寄的包裹,里面有衣服6件(Polo保罗劳夫拉伦衬衫4件,TommyHilfiger裤子两条),瑞士纯手工巧克力3盒,google最新nexus 4手机一部,及2个国内驾驶证(发回去年检)。总价值超过600美元,加上国际快递费用60美元,总价值将近700美元。但是韵达公司说理赔上限只有1000人民币!不过到现在,事发将近4个月,理赔没有丝毫结果,传说中的1000人民币也没有丝毫动静!


事发到现在,我们有几个疑点:


1.      韵达北京昌平分公司赵经理为什么开始说找到包裹了然后又说丢失?为什么说转运了邮局EMS却不提供单号?为什么突然说完丢失之后拒接电话?


2.      韵达上海总公司为什么不对事件进行调查?为什么不联系北京昌平分公司给我们一个交代?为什么匆匆启动理赔程序?为什么不按照我们邮寄包裹填写的金额予以赔偿?难道所有的包裹理赔都是1000人民币的上限?这样让我们不得不去想,是不是超过1000人民币的包裹就私自留下,然后启动理赔?


3.      我家人从事发到现在都态度和善耐心沟通,为什么昌平分公司拒接电话?为什么连总部投诉部门都拒绝与我家人沟通?


4.      现在查询我们包裹的单号(1200704241137),结果现在2013120日已经被人签收!被谁签收的?签名呢?我家人没有人签收过次包裹!既然已经签收,你们为什么不去寻找?为什么不去追究投递员责任?


请韵达公司给个说法!请有志人士帮忙转发!虽然3.15已经过去一月,但损害消费者的行为我们坚决不能容忍!!!


物流公司真的变成了物留公司,法制何在?诚信何在?公道何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09908-680867.html

上一篇:归不归
下一篇:死亡率与病死率 - 也说H7N9
收藏 IP: 129.252.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