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种植业的危机与对策
刘闻铎
中国人的饭碗拿着谁手里
基辛格1970年曾经断言的:“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全人类”,正在变成现实。打开“玉米种业论坛”,什么“七成种子被外资垄断”、“玉米种业灭顶之灾”、“种业沦陷”、“形势严峻”,“粮食安全堪忧”…… 令人触目惊心的题目映入眼帘。大豆的情景已经成为前车之鉴,美国大豆进入我国后,经过长途跋涉的美国大豆运到中国比国产大豆还便宜,导致国内大豆种植业和油脂加工企业纷纷倒闭。现在,我国用的大豆70%通过进口,80%加工企业用美国进口大豆,大豆的全球定价权已经牢牢控制在美国手中。玉米种业正在被杜邦先锋、孟山都、利马格兰等外资控制的局面更让人揪心。玉米所涉及的产业链条更长。玉米定价权一旦失陷,我国当前所依赖的玉米种植、饲料加工、国内的各类畜牧养殖业必然大受影响。农业部长韩长赋发出警告:“中国人的饭碗不能端在别人手里”。
先玉335的“神奇”原来在种业之外
原因在那里,什么育种体制、投入力度、团队规模、核心竞争力、研发能力以及配套服务有很大差距,都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再仔细看观察郑单958与先玉335的对垒,看出点端倪。335加强选种,提高发芽率,推广单粒播种,节省种子50%至75%,亩增产100公斤,农户亩增加收入50~200元(另一说增加收入128元),农户受益,即使种子价格高农户也认可。335价格每公斤26~27元,东北经销商曾经炒到60元。958的最高价只有每公斤9元……二者品种水平并没有多大差异。单纯从种子质量上比较,“958”与“335”出籽率接近,亩产量也基本相当。从综合性状看,958还优于335。而335的销量之所以逐年上升,是在提高种子精选等级,配套服务措施完善,特别是给农民配上单粒播种机,推广单粒播种,不用间苗,节省劳动力、节约种子、玉米长得更好(初见秦,2010-04-27)。忽然发现,335的种子精选和单粒播种958和其他品种也都容易做到,原来335的“神奇”在种业之外——农艺和机械!335下功夫推广单粒播种和捆绑销售气吸式播种机。其实,使用气吸式播种机实行单粒播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传入我国,适合任何品种,并非335的专利,能大幅度节省种子、节省间苗费、提高单产和效益早有定论。但是农艺方面没有认真推广,农民还停留在“传统穴播可靠,能保苗,留大苗”概念,而种子标准又把发芽率卡在85%的低水平,不肯为单粒播种创造条件。这种种业、农艺、农机互相不配合,迁就保守落后,是造成我国玉米种植业几十年落后的深刻教训。其实,当年先玉335的成功是挑战我国农民传统种植习惯和农学家们守旧意识,捆绑销售气吸式播种机,推广单粒播种的成功。
机遇在于技术高端的突破
惊心动魄也好,义愤堪忧也罢,都于事无补,说多少大话、空话、狠话都不可能改变玉米种植业的被动局面。玉米种植业的未来之路在于种业、农艺和机械手段的联合创新。说到底是技术问题,技术问题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来解决。话又说回来,技术创新并不是凭主观意志来突破的,更不是靠领导决心来实现的。关键是着眼于技术高端,善于识别和紧紧抓住悄然而至的创新技术。
定向播种就是继单粒播种之后的玉米种植技术的最后制高点。将玉米种子形状、规格及有序排列纳入精选标准,引入定向播种新概念。创造高水平的作物整齐度和最佳群体结构。即从产业链的上端开始的贯穿全行业的系统创新。以增加产量农民受益为前提,建立我国自己的涵盖种业——耕作制度——播种——收获的全新的各个环节具有核心技术的机械系统和知识产权、标准保护体系。即是占据技术高端,扭转玉米种植业颓势的战略机遇,不失为变被动为主动的保护我国玉米种植业之有效对策! 刘闻铎 1361116730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